【影评】不是所有的伤害都能愈合——《苏菲的抉择》

有的电影,需要上了年纪才能看懂。比如《苏菲的抉择》,当然上了年纪也未必能够看懂。我也不敢说我看懂了。但我也不想等到有了“完美”的念头才去写,而是我把我现在的想法写下来。也是活在当下吧。
有人说女主让斯特莉普主演是个败笔,说她不够漂亮。说真的,我第一次看梅姨的电影就是1996年在国内上映的《廊桥遗梦》,那时候我觉得电影不好看,没意思,婚外恋,男女主都那么老。后来才发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我想说梅姨不应该演苏菲的人也是乳臭未干吧!梅姨是真正的演技派,我也不觉得她在炫技,我甚至觉得就是她的亲身经历,我觉得她演的棒极了,她不是那种惊艳的漂亮,但漂亮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这部电影是1982年的,我第一次看。这也是一部二战背景的电影,故事由1947年开始,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展开叙述。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于身份的认同问题。受害者,还是幸存者?
我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一个深受伤害的女人,那种不合时宜,似乎每一次选择都是错误的,她是波兰人,不是犹太人,本不应该出现在集中营,就因为她为病重的母亲藏了一块火腿肉在裙底被德军发现,而被送进了奥兹维新集中营。
她的父母都是教授,爸爸是支持纳粹屠杀犹太人的,但是却依然被纳粹杀害。而战后讨伐纳粹呼声很大,她虽然是受害者,但因为爸爸曾经站在纳粹一边而特别恐惧,害怕被孤立,所以隐藏着这段记忆。她的男友内森收集了很多纳粹屠杀的证据,认为是在帮她,而她内心是冲突的崩溃的。
她的一生都是错位的,小时候她特别崇拜父亲,想要得到爸爸的认可。长大后嫁给了爸爸的学生,而在她给爸爸打印发言稿时,发现爸爸是支持屠杀犹太人的时候,她心里是不赞同的,还跑去犹太人居住区去看望。因为特别匆忙打印发言稿,爸爸也没来得及校对,结果演讲时很多错误,爸爸大为恼火,回来后当着他的学生她的丈夫的面大骂她脑子是烂泥做的。苏菲似乎每一次都选择错误站错队,每一次选择都让她失去亲人。
在去集中营的那天,一个德国军官赞叹她的美貌,发誓要把她搞上床。苏菲因为会流利的德语,她大着胆子跟军官说:“我是波兰人,不是犹太人,还拿出父亲的演讲稿说,我爸爸支持德国人,我是基督徒。求求你放了我吧!”结果德国军官让她选择,说只能有一个孩子活下来。苏菲当场崩溃,不,我不能选择。
德国军官说,不能选择那就两个一起送走。德国军官完全不理会苏菲的绝望和哀求,苏菲必须做出选择。苏菲选择了儿子留下,女儿被带去毒气室。而最终儿子被送去儿童集中营,也没有活下来。
女儿的凄厉的哭喊,苏菲的眼神里满是绝望,那一刻我突然想到《唐山大地震》里,只能就一个孩子,让妈妈选择的时候。妈妈最终痛苦中选择了弟弟的情景。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没有当妈的人理解不了。我又想到昨天听罗翔老师讲课里提到:很多时候我们的世界不是黑白对立的,不是善恶对决,而是善与善之间的对决。救儿子还是救女儿?怎么选?
而影片里还有一段对比,苏菲因为美貌也因为精通德语,被选为一个德国军官的秘书,进入了德国军官的家庭,和集中营一墙之隔的庭院,是另一番景象,德国长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孩子们在院子里快乐的玩耍,无忧无虑。这是多么讽刺,又是多么可怕,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包括德国军官家里并不算小的女儿,他的家庭美满幸福,却让多少无辜家庭家破人亡!战争是多么残酷摧毁了人性。
作为二战幸存者的苏菲,始终还是受害者。她也摆脱不了那种心理阴影。每一次选择似乎都是错的。看似是她在选择,却都是被动的无奈的。其实她始终被命运这只无情的大手在翻来覆去。
她始终没有身份认同感,她离开了故乡波兰来到了纽约贫民窟,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她一开始是反对父亲加害犹太人的倡议的,可是她又那么崇拜他,而父亲最终死在了纳粹手里,现在战争结束了,反对纳粹的呼声很高,虽然她明明白白是二战的受害者,也没有人追究她的父亲,她却自觉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上,她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甚至觉得不配活在世上。
直到她遇到了内森,他就是她的全部,她的救赎。她把他当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但是内森是个精神病患者。也只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狂热和新奇才能带给苏菲暂时的宁静和安心吧。
影片的开始,青年作家斯丁哥因为写作来到了布鲁克林,相识了租客苏菲和内森,前半段节奏明快,三个人一起郊游,玩耍。一开始苏菲和内森旁若无人的秀恩爱,斯丁哥觉得有些不适,毕竟他还没有感情的经历。在后来接触中,他渐渐爱上了苏菲,想带她回南部老家结婚生子。
但是苏菲是没有办法过正常人的生活的,她的内心千疮百孔,只有跟内森在一起才能靠魔幻生活下去。精神病人的生活真是刺激,完全地活在当下,没有过去,也不需要将来。
苏菲和内森的出场就非同凡响,两个人激情过后大吵大闹,纠缠在楼梯上,内森决意要离开,苏菲苦苦挽留,内森用极恶毒的话诅咒苏菲,苏菲却苦苦哀求,斯丁哥听到动静开门出来,而内森看到斯丁哥,又用非常难听的话骂斯丁哥,让第一天住进来的斯丁哥不知所措。我也心里骂:神经病,渣男,这不是PUA吗?而第二天一早,内森又跟苏菲如胶似漆,还邀请斯丁哥一起去玩。热恋中的人就像精神病吧!
一个人只有内心充盈才能给予爱,斯丁哥可以给予,但是内心枯竭的苏菲连接受的能力都没有。她必然要选择内森,那才是她的归宿。他们在游乐场非常开心的玩耍,开心到飞起的时候,内森抱着苏菲说的是:苏菲,我们要死了!爱的极致也许就是死去。他们最终选择了服药自杀。在这部影片里,我第一次觉得死亡不是懦弱,却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不是所有的伤害都能愈合。

我也是那个承上启下的人——读《秋园》有感

【影评】天堂的孩子——小鞋子

【影评】不管怎样,爱是美好的,哪怕是艰辛的——《万物理论》》

【影视随感】原来缺憾和失去才是成长的力量——《头脑特工队》

第一次感到人生开挂:越分享越收获

【影评】成功是奋斗出来的——《中国合伙人》

与你的特别时光

老下关的烟火气

做父母,是一场生命的修行

【影视随感】每次看都不一样的电影——《廊桥遗梦》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可以做什么

【影评】没法说再见——《罗马假日》

【影评】爱,就是接纳——《心灵捕手》

【小厨成长日记】章鱼小丸子

我们终将失去,我们终会成长——《乱世佳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