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说“闲”
中国的汉字是我们祖先的独创,它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拼音文字走得是完全不同的路子。在我担任中学语文老师期间,天天都在汉语文字的释义上花功夫,例如在教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必然要讲到古代诗人创作时的炼字,一个“炼”字,就说明了诗词创作的艰辛过程——“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遣词造句,是文人墨客功力的唯一表现形式。我现在是个闲人,就来说说这个“闲”字。在教学中,我曾经举过唐宋诗三首为例,说明古诗词的一字多义现象。
唐朝诗人王建(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任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这和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是平级的干部。“司马”在唐朝是州刺史的别称,当时实际上是闲职。王建写了一首七绝《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这首诗浅显易懂,写得是农家田园生活。栀子花是初夏季节开的,农民在这个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古代男耕女织,各有分工,养蚕缫丝织布都是妇女干的活。因为太忙碌,院子里栀子花盛开,芳香扑鼻,妇姑也没有空闲时间去欣赏和采摘。古代妇女有在发髻上插花的习俗,我家乡小时候就有在端午节前后卖栀子花的村妇,有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一朵栀子花。此花还有一名叫“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初夏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诗人没有直写农家劳动的忙碌,而是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农妇的忙,含蓄隽永,妙趣横生。
毛比深绿或浅绿的树叶更加艳丽,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树叶里的翠鸟之花。两只黄鹂可以让一棵柳树更加婀娜,我想杜甫当年在美丽的锦城思念家乡,两个黄鹂鸣翠柳,他只听到了一声婉转的鸟鸣,就想起了江南。
郑协,南宋遗民,曾经做过广东转运使。读南宋的诗词,总能读出那个特殊时代文人对国土沦丧、背井离乡的愁苦,他写了一首七绝《溪桥晚兴》就是如此: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破败的长亭,无人的野渡,夕阳西下,诗人“闲立”,巧用飘荡的杨花意象,自喻身世飘零的无奈;耳听声声杜鹃,犹似“不如归去”,更显山河破碎、背井离乡的痛苦。诗人此时之“闲”,凸显南宋亡国孤臣难耐的悲凉。诗人内心对国运的焦灼、对家乡的怀念、对前途的失望,仅用一个“闲”字,就有千钧之重,尽得诗贵含蓄之妙。
南宋有一位永嘉(温州)籍诗人赵师秀,他不像是郑协那么忧国忧民,可能因为他没有离乡背井之感。他写了一首七绝,可以说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论主题,远不及上述二位诗人含蓄沉郁。初夏季节,梅雨绵绵不断,池塘蛙声不绝,赵师秀约好的一位棋友爽约了,诗人苦等到半夜: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闲敲棋子”,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加之“家家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处处蛙”在半夜三更的咶噪喧闹,更是增添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以上三首七绝,都有一个“闲”字画龙点睛,但三个“闲”字内涵和韵味都完全不一样,汉字的神奇由此可见一斑。查词典可知,“闲”字有如下义项:
①无事,与“忙”相对:~暇。~逛。~居。~人。~空。
②指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置。~。一房。
③安静,清静:安~。悠~。~逸。~适。~庭。~情逸致。
④与正事无关的:~谈。~聊。~笔(指文学主题无关的文字)。
⑤平常:等~。
⑥古同“娴”,熟习,文雅。
⑦空虚:回首总成~。
⑧木栏之类的遮拦物。
但是,一首好诗的语言内涵,词典也是无法一一对应解释的,例如上述义项,对上述三首诗中“闲”字的释义,都显得不贴切;即使是手头就有对古诗词鉴赏的详细解说,有时候也会觉得这些诠释对意境深远的好诗而言,也显得贫乏。每每读了古诗词的佳句,细加品酌,如饮醇酒,回味无穷;如品清茶,齿颊留香。
闲人说“闲”,也是闲情。身处异乡,闲时有感。
第7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