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阴阳离决者死

​“伤寒脉迟六七日,(你看脉迟,到少阴了)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当然不能用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你看有寒,它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为什么要用黄芩汤撤其热?黄芩汤撤的是少阳的热,少阳生生之气,少阳的相火用黄芩汤去撤,撤了以后出现什么?除中。我们前面讲了嘛,白通加猪胆汁汤,为什么加猪胆汁?它是转出少阳以后我们才能加猪胆汁,而不能够在少阴寒化的时候用黄芩汤去撤其热,断它的少阳相火。如果撤掉它的热,它应该食欲不好,反能食,它就是除中,暴热来出而复去也。

我们讲了厥阴病阴阳离决者死,阴阳离决有两条,脉微细者生,暴出者死。寒厥发热,能食者死。都是什么?都是暴热来出而复去也,一个是脉,一个是证。

2亡阳者死

第一,厥不还者死。“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就是说休克的患者,微循环最后不流不灌,摸着全身冷的,一直冷下去,最后就会导致死亡。因为休克的人如果要恢复过来,他一定是体温要恢复的。对吧,没有一个休克的病人,活过来了,还那么冷,死人才冷嘛。所以厥不还者死。

第二,脉不还者死。“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食,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大家都知道,休克的病人血压降低,他的脉搏变得非常的微,脉微欲绝,甚至说我们摸不到他的脉,如果这个脉不还者,他肯定是死的,因为死人才没有脉搏嘛。当然脉还有两种情况,微续者生,暴出者死。我们讲厥不还者死,厥还者还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正常的厥还,体温恢复。第二种就是暴热来出,突然之间发烧,能吃,回光返照,死掉。

第三,大汗亡阳者死。“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他就说的是亡阳。可是大汗为什么亡阳?因为阳加于阴为之汗,汗多亡阳。举个例子,桂枝加附子汤,汗多首先是亡阳的。为什么不亡阴呢?我跟大家讲个例子,一个人一般一天出汗,出多少?0.5L,就是500CC,相当于血液的十分之一,大汗如果汗流浃背,每天的汗量小于1000CC,极个别的那个汗出整日不停能达到1000多CC,人体的血液有5000CC,而且还有组织液的补充,所以汗多可以伤阴,但不至于亡阴,所以汗多首先是亡阳。大汗首先是亡阳,而不是亡阴,我用西医的知识给大家讲了一下,不知道大家清楚没有?

3 亡阴者死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亡血的人不能再下,再下亡阴,最后容易导致死亡。

4 区别少阴死症

还有两条是为了区别少阴。神机化灭者死,怎么去区别少阴的神机化灭和厥阴的死症呢?“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因为我们知道三阴是递进关系,我们前面讲了,吐利、厥逆、烦躁者死,是少阴死症,为什么说这条是厥阴呢?因为他有发热,厥热胜复是厥阴的特点,发热、厥逆而下利,如果无热为少阴,有热为厥阴。我再举个例子:“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脉不至是什么?脉不至就是厥阴。在厥阴的时候脉不至,他还烦躁,神机化灭,甚至死亡。如果单纯来讲,少阴病四逆,不烦而躁者他是不死的。但是如果脉不至他是死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到厥阴。

还有厥阴病出现气立孤危者死,三阴是递进关系嘛。“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脉不还说明他还厥阴,有脉为少阴,无脉为厥阴。同时伴有微喘,则气立孤危。

小结

“神机化灭者死,气立孤危者死”,前者指形神不依,后者指形气不依。形神不依,神主在心。形气不依,纳气在肾,都在少阴。“亡阴亡阳者死,阴阳离绝者死”,阴阳不接,它就是在厥阴。

“需知太阴无死证,吐利身亡传二阴”,太阴没有死证,太阴出现吐利身亡,那是传少阴和厥阴。

少阴死证,一是神机化灭者死,必见出入废;二是气立孤危者死,必见升降息。

厥阴死证,一是“阴阳离绝者,死”。暴热来出而复去,体现在脉是微续者生,暴出者死,体现在证是寒厥发热,能食者死(因为寒厥应该不能食,如果能食发热,就是暴热来出,叫除中)。二是亡阳者死,亡阳体现在三点,厥不还、脉不还、大汗。厥还有正常厥还与暴热来出(除中)的区别,脉还有微续和暴出的区别。第三是亡阴者死。

最后,因为三阴是递进关系,我们讲了厥阴病出现神机化灭和气立孤危的特点,前者有发热,后者有无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