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降脂方案推荐“中等强度他汀”,安全性更值得关注

看彭道泉教授谈中国人的降脂方案

近 30 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 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 40.40%,较 2002 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年-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 920 万[2]。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总胆固醇(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 LDL-C 水平,可显著减少 ASCVD 的发病及死亡危险。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TG)增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与 ASCVD 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可见,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 ASCVD 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虽有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在此,“医学界”有幸邀请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彭道泉教授,就广大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解答。

血脂管理中西方差异:

中国人群对他汀疗效更敏感

关于他汀的使用选择,早前就有一项HPS2-THRIVE研究表明,使用他汀治疗时,中国心血管病患者肝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欧洲患者,肝酶升高率(>正常值上限3倍)超过欧洲患者10倍,肌病风险也高于欧洲人群10 倍。可以看出,中国人群与欧美人群的血脂管理存在一定差异。

那么,如何看待这种差异呢?

彭道泉教授表示,首先中国人群总体LDL-C水平比欧美人群低,且TG高、LDL-C低的人群偏多。第二,药代动力学方面也有研究显示,同等剂量的他汀,与欧美人群相比,中国人群的血药浓度高出两倍以上。那么血药浓度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人代谢得慢,导致血液中他汀的积蓄。

这一现象将带来两个结果,第一,中国人使用他汀后LDL-C水平的降幅可能比欧美人群要大。第二,中国人服用同等剂量的他汀,可能会出现更多他汀相关的肌病、肝酶升高、糖尿病。

在这种前提下,彭道泉教授表示,中国人不需要如欧美指南所推荐,使用大剂量他汀。他介绍道:“HPS2-THRIVE研究,是一项大规模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目的是要观察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烟酸,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总体治疗上他汀+烟酸跟他汀相比没有产生明显的获益。研究显示,中国人只需要用40 mg辛伐他汀,很少需要加依折麦布,就能达标,平均LDL-C水平降至1.51 mmol/L。2/3欧洲人群需要加依折麦布才能达标,平均LDL-C水平降至1.74 mmol/L,所以中国人群比欧洲人群更容易达标。”

使用同样剂量他汀或者他汀+烟酸时,中国人群的肝酶升高发生率是欧洲人群的10倍左右,这结果提示了,中国人更适合中等强度他汀。

基于HPS2-THRIVE研究,

临床上如何制定降脂方案?

彭道泉教授表示:“血脂异常有多种,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HDL-C低,更多的是跟我们的生活方式相关,而LDL-C高更多是和遗传因素相关。”

对于一个血脂异常的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基本的,比如运动和饮食。临床上常要求一定年龄的高危人群,每天能够有30分钟的运动,一个星期能够坚持5次,快走大概1万步。

关于饮食,一般主张低脂饮食,尽量食用不饱和脂肪酸(比如植物油),避免食用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动物油)。此外,对于大部分冠心病高危的或者已经胆固醇高的人群,应该低胆固醇饮食,特别是避免吃动物内脏(脑组织、肾脏、肝脏)、蛋黄,鱼籽、蟹黄等高胆固醇食物。

若降脂无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达标,则应启动药物治疗。彭道泉教授表示:“他汀是首选药物,如果他汀达不到目标的话,我们还可以选一个非他汀药物,如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

临床上,他汀类药物这样用!

降脂的方式有两种,即从胆固醇的两个主要来源着手:一个是肝脏合成,一个是肠道吸收。而他汀主要通过抑制肝细胞内的LDL-C的合成降低胆固醇,然而其效用有一定的限度。当他汀加大剂量时,降胆固醇的作用会被代偿。因此针对中国人群,不能盲目加大他汀剂量。

关于不同他汀之间的特性差异,彭道泉教授介绍,HMG-CoA还原酶是人体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他汀类药物与HMG-CoA 还原酶有着很高的亲和性 , 能够竞争性抑制HMG-CoA 还原为甲羟戊酸 , 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量。他汀对HMG-CoA还原酶的结合能力越强,胆固醇降低幅度也就越大。因此不同他汀的代谢强度不同。

从物理特性来讲,他汀在体内的代谢,又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水溶性需要载体介导才能进入肝细胞,而脂溶性他汀往往更容易直接透过细胞膜,所以可能导致进入“错误”的地方。

除此之外,还有代谢的相互作用。他汀在体内灭活,需要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系统中的CYP3A4,这是最“繁忙”的一种酶,人体内70%左右的化合物都是靠它们降解。所以当同时服用包括他汀在内的多种药物,CYP3A4有可能“忙不过来”,以此导致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增高,出现相应的副作用——肌溶解。这就是为何他汀与非他汀类的药物同服更容易出现肌病。

“普伐他汀这个药虽然作用强度不是最大的,但它不需要通过CYP3A4 代谢,又是水溶性,因此安全性相对来说较好。”最后,彭道泉教授总结道,“对一个他汀来说,安全性可能比疗效更值得关注,因为一旦服用就需要终身服用。服用他汀的很多都是老年人,往往要吃多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的相互作用。所以这个时候选择一个安全的药物很关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