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过半,距离学校期末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再怎么任孩子磨蹭、松散的家长都开始没法淡定了。6 w3 E8 f8 S& Q- u; \ L
“抓紧好好复习,等期末考好了就奖励你”“如果你这次考了前三名,寒假就带你出去耍……”你是不是又开始用这些话来督促孩子复习了?
+ d& o. ?) | M6 l) N1 D- F
家长在激励孩子主动学习这件事上总是费劲了心思,定计划,给承诺,用礼物、用物质刺激孩子,但是效果却不一定好。甚至有家长提出疑问“奖励孩子和贿赂孩子有什么区别?”
. _9 L+ { s6 O0 V3 b
趁着孩子还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期末,学堂君今天倒是想好好和家长们聊一聊:同样是奖励孩子,为何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效果却截然不同。0 R: h+ V, T: e+ R2 w
奖励并不是贿赂
有些家长担心,奖励可能降低孩子对事情本身的兴趣。然而在诸多研究之后,研究者发现:如果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都给奖励,奖励就会削弱孩子的兴趣;但如果奖励与表现好坏有关的话,会让孩子更加喜欢这个任务,因此奖励是可以提高孩子内在的兴趣的。
4 q) Z2 v* C0 m% }2 g/ F! E: b: T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有不少家长把“贿赂”当成了“奖励”来使用。
先看这样两个例子:
6 c2 `( z) V7 K1 O
在商场,一个孩子和父母大吵大闹,撒泼打滚,父母看上去束手无措,急于摆脱这样的窘境的他们最终选择用“贿赂”来解决问题:“如果你不再耍赖了,我就给你买那个玩具”。
. I8 ]) A! x! k( O& q+ v1 ~
但是,如果你在进商场之前,和孩子说:“你在购物车上面坐得好好的,不要哭闹,不要乱踢,如果你能够做到我就会给你奖励:回家的路上我们会去逛公园。”这就是奖励。
! z1 l( o6 {0 M) v
都是父母给孩子某些东西,以改变或修正孩子的行为,贿赂和奖励似乎难以区分。但本质上贿赂和奖励绝不相同。! R! S$ g6 D) a" S% w
什么是贿赂?往往是被折磨得“彷佛身体被掏空”的父母许诺孩子,如果他们好好表现就答应他们的要求。“绝望”的父母用贿赂换取对孩子的掌控。这会让年幼的孩子认为,自己表现不好的时候,却会得到某个奖励。
而“奖励”针对的是孩子的正面行为,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惊喜。 “奖励”或者“正向强化”是教导孩子表现得体的最好策略。奖励孩子的正确行为,比惩罚他们的不当行为更可取。
贿赂针对的是孩子的消极行为,而奖励却是用来鼓励孩子的正面行为。
如何奖励孩子才是一门学问
9 y6 B4 O; r/ M% c
如果一定要给“奖励对孩子有没有用”这个问题一个答案,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通过不断的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也就是说,正向强化或奖励是在动物或人类身上获得期望行为的最优手段。
! b! v* ]: o0 {; m0 j5 |. k
最关键的是,你通过怎样的方式给孩子奖励。
[backcolor=rgba(226, 86, 27, 0.6)][backcolor=rgba(226, 86, 27, 0.74902)]用什么激励是后话,关键在于“马上就给”
有这样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家长也可以测试一下孩子:
- {5 V; C- }8 K0 K* z
比如今天,你告诉孩子说,今年过年的时候,我会给你一个500块钱的红包,但是如果你愿意多等一周,我就给你550元的红包——这个时候,孩子会想,就多忍一周,还能多获得50块钱,感觉不错啊!反正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情,再多等一个星期也没什么关系,所以他接受了。
但是假如孩子是明天就要过生日,你再对孩子说,如果愿意多等一周,除了本来的500元还将额外给他们50,他们就不太愿意了。因为他们希望“明天”,立刻就能获得这个满足感。
$ i! y* M3 ^ ?7 k
所以很多家长常常现在就开始对孩子说:“等你这次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寒假我们就去旅游”,“如果你表现好,明年生日我就给你买游戏机”……可是这些较为长远的承诺对孩子却没有太大作用。
他们依然会忍不住先满足现在的快乐,把学习拖延着,因为反正期末考试还有半个月、一个月,不差这么一两天。
d- n9 e9 ~2 D0 A3 h1 v6 s
换句话说,只有把奖励放在孩子面前,提高当前学习的诱因,孩子才会优先选择当下努力。
! U6 s- g2 Y# I, y: A
考高分就给奖励!这种承诺事倍功半
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哈佛大学弗莱尔教授曾做过的实验:
把来自250所小学二年级到中学三年级的大约36000名学生分为两组,做对比研究。第一组的孩子,获得了“产出奖励”,比如考高分、比赛获得第一名等等才能得到奖励,另一组孩子,获得了“投入奖励”,比如读完一本书、按时上学、认真做题,就能得到奖励。
虽然孩子们都愿意为之努力,但是读书给于奖励的孩子在成绩上会有显著的提升。而考高分才给奖励的学生,成绩却完全没有提高。
其中的关键在于,读完一本书就给你奖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行动是非常明确的,只要你看书,只要你做题你就能获得奖励,相反,考高分给奖励,却没有告诉孩子怎么样做的方法。虽然孩子也充满干劲,但他不知道怎样做,无从下手。& I+ F, `% f% S" z$ C
% Z& x! A G& }1 n/ S% c
弗莱尔教授在实验后进行调查问卷,采访了“考高分得奖励”小组的学生,发现几乎所有孩子对学习的态度,都变成了“我要仔细读题”、“我要认真检查”等围绕着考试技巧来进行的反思,而没有“思考不懂的问题要向老师提问”、“上课要认真听讲”、“多阅读”等提升成绩的根本原因。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对孩子说“期末考高分就给你奖励”还不如说“读完一本书就给你奖励”。这也意味着,奖励孩子学习后的结果,不如奖励他们的投入。另外,奖励的目标参考应该是越具体越好。
让孩子参与奖励计划- b, D! J: u. @& v5 d4 @3 P/ }# H
对于孩子们来说,奖励的有效性也取决于奖励的东西是否能满足他们。
' C0 L7 n% g2 z% S
所以,父母在设立奖励计划时,不如多让孩子参与进奖励计划的制定中。
在你和孩子都很平静的时候,可以这样和他们谈一谈:“催你去写作业,让我们两个都很不高兴。我经常没有耐心,而你却要拖延,有没有一个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呢?”
用这样的方式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比家长一味地去催促效果好得多。
: Y4 A; k6 V* u& R- Y- U
然后,可以问问孩子:“有什么办法能让你放学立刻写作业?有什么办法能让你在期末之前好好复习?如果给你奖励,你希望是什么?”让他们参与进奖励计划的制定,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想法的机会,会比家长单方面制定计划有效得多。
5 t$ H2 {) x4 W7 K/ H) T, M
到底能不能用金钱奖励孩子?
这是一个让许多家长疑惑的问题。学堂君首先想说的是,奖励的形式有很多种:玩游戏的时间、一次旅行、带朋友来家里吃饭……其实都可以作为奖励的形式。
而金钱一样可以作为奖励的东西,只是要区分年龄。
( O; F$ H8 `, L+ I2 J) m- v' e/ J
《苹果橘子经济学》的作者、芝加哥大学教授Stephen,做过一个对比实验:
以奖杯替代奖金,作为孩子学习的奖励,奖杯的价格并不昂贵,大概100块钱左右,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同样金额的奖杯比金钱更具备激励效果,从这个试验可以得出:孩子小的时候不妨使用金钱以外的东西作为奖励,例如奖励一个奖杯,颁发一个奖牌来激励孩子的干劲。
但是对于初中、高中以上的孩子来说,金钱的效果可能更好。
支持这个论点的根据,也是来自于哈佛大学弗莱尔教授的另一个实验后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得到金钱的孩子,不但没有浪费金钱,他们感觉到这钱确实来之不易,反而会减少不必要的开销。
4 H% ?8 P1 I$ R ?" v
当然,在物质激励之后,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理财观,比如,开个个人账户,养成记账的好习惯……
% X9 v& X C8 B% V/ H" M
最后,帮家长们总结下奖励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达到最强效果。如果你在期末前,将这三个条件配合起来,就不用再忧心孩子没有动力复习啦!
( d/ E# I, }; l5 C# ^$ n! t: T
❀采用具体、物质性的奖励品,而非只是给他们抽象的赞美而已;
❀采用孩子最喜欢、最在意的奖品,而非他可有可无的奖品;
❀和孩子事前订立合同,并让他们参与进来,其形式大致如下:“你如果⋯⋯我就⋯⋯”例如:“你如果写完这十题数学,我就给你看电视一小时”、“你如果练完这三首钢琴曲各二十遍,我就送你一本漫画”。
& ~ L: R4 Z, `& t+ E
5 A8 y8 D" }& g' i. j6 t5 |!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