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四个月,卖煎饼月入13万:赚钱,无分贵贱

一介

自在丨小生活丨态度

#百城全新系列「万象重庆」第三集#

这个重庆老汉做的3D糖画,

让外国人目瞪口呆↓


刘贵兵在糖画鼎盛时期入行。最初,他只会做传统平面糖画,在经历过行业衰弱,手艺人流离失业的冲击后,他开始创新思变,创作3D立体糖画,用糖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山水、建筑、动物,让糖画手艺起死回生。

在择业时,很多人都遵循着 “热门指南”,最后在随波逐流中,沦为平庸之辈。其实,只要做到了专业,在哪里,都会成为塔尖上的人。

各行各业,都是冷暖自知

前不久,

南林大毕业生魏鹏涛上了热搜。

他在母校附近开的煎饼店,

才不过四个月,

就已月入13万。

当他决定去卖煎饼时,

耳边几乎都是反对声,

“大学生怎么能去卖煎饼呢?”

“卖煎饼有什么出息?”

面对前来探寻成功秘诀的媒体,

他淡然回应道:

“所有的高大上,

我们只讲四个字,冷暖自知。”

卖煎饼不卑微,

也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从进货选材,到烙饼调味。

再到线上线下运营,

每个环节,亲力亲为。

无论在光鲜的写字楼,

还是狭小的煎饼店,

兢兢业业,尽最大能力。

将工作做到极致,

成功自会来敲门。

夕阳手艺,也能走上奥运舞台

视频主人公刘贵兵,

从穷小子到糖画大师,

全凭一己之力,

让喘喘一息的糖画手艺,

再次焕发生机。

鼎盛时初遇 

勺子几来几回,

糖汁绵绵落下,

即刻变幻为飞禽走兽,人物花草。

阳光下一照,黄澄澄,亮晶晶。

80年代的糖画艺人,

是孩子们每日翘首以待的魔法师。

那年刘贵兵15岁,

他渴望学会这道魔法。

家中贫困,

父母没门道,

是二姨怜惜他的绘画天赋,

四处找人,领着他磕头拜师,

才懵懵懂懂入了行。

刘贵兵聪慧刻苦,

才过几年,

技法日臻成熟,

穿街走巷一天,

就可以挣50元,

那时一个工人的月收入才50元。

▍匆匆别离 

而到了90年代,

艺人雨后春笋般涌现,

糖画变得稀松平常,

生意日渐萧条。

他送走了六个徒弟,

最后,自己也迫于生计,

转行做了厨师。

即使在厨房油烟熏面,

也会顺手抓一把糖熬溶,

在菜碟的边边角角,

雕一幅精致小景。

在蛰伏中等待转机。

耐心磨练着技艺。

▍重回高峰 

2005年,

重庆市糖画艺人已所剩无几,

他决定重操旧业。

他不想简单重复过去。

经过上千次熬糖断丝,

结合立体、空心、整雕、浮雕之手法,

严寒酷暑,反复测试溶点。

终以栩栩如生的3D糖画,

惊艳亮相。

这次,

他不仅凭糖画撑起一个家,

还在2008年,

登上奥运表演舞台。

这门古老又新奇的中国工艺,

引得外国友人,啧啧称奇。

辞掉餐馆大厨,

做回街边小贩,

曾有人替他惋惜,

而在刘贵兵看来,

都是凭一双手吃饭。

没有投机取巧,

没有犹豫不决,

只要死磕到底,

哪怕是行将陨落的手艺,

也能风生水起。

成事与否,全靠个人

六月将至,

又有许多毕业生,
将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

从小习惯听话的我们,

总以为选择了一个

“热门 ”或“高级”的专业,

就能高枕无忧了。

我一个大学师弟,

毕业两年后陷入迷惘。

高考填志愿时,

家人说男孩子学机械工程好,

于是他报了机械设计,

毕业时家人说进国企好,

于是他历经艰辛进了广州地铁。

现在才醒悟到,

自己既不喜欢机械设计,

也不适应国企。

问他下一步怎么办,

“听说公务员轻松钱多,

就去考个试试吧。”

由于准备草草,

没考上公务员,

又陷入新的焦虑中。

你以为只要选择大部分人的路,

就能免去选择,避掉风险。

实则成了风一吹就倒的墙头草,

浪一打就消失的小水花。

另一个高中的师姐,

文化成绩优异,

却因热爱美术,

一度想考艺术院校。

不出意外,

被父母严厉阻拦,

在一般家长眼里,

只有清华北大,

才是正确的理想。

师姐高考后去了武大,

一边念新闻系,

一边报班学画画,

所有课外时间,

都被用来练习和看书。

本科毕业后,

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

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

现在已有自己的工作室,

凭借爱好,过得有滋有味。

别人说学艺术地位低,

别人说学艺术难挣钱,

她却用行动证明,

只要足够热爱,足够努力,

再冷僻的职业,都能闯出一番天地。

所以,

并没有绝对的“热门”,

也没有绝对的“冷门”,

能否有所作为,

关键永远在人本身。

能力与态度出挑之人,

在任何行业,

都会成为佼佼者。

我们一生中,

会做很多选择,

会听到很多声音,

但最应该听从的,

是自己内心的声音。

择一事,赴全力,

不畏风雨,不留遗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