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感情的最好方式,是一起旅行
第二集 《乌镇水乡》
刘若英的爱情故事,曾经发生在这里↑↑↑
乌镇,中国南方省份的水乡小镇,古旧、清净、安详且幽静。
那里有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长长的青石路,窄窄的街衢,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蓬船,烟起烟落,云蒸霞蔚,草长茵飞,花开花落,流年似水。
在这里,你可以和喜欢的人,静看时光,慢慢变老;可以坐在摇橹船上,晃晃悠悠地穿过水道,拂过柳条,转过街角,偶尔在小店前停下,轻轻逗弄门前小猫。
在这里,步调慢了,心慢了,日子慢了。如果能在乌镇,邂逅一场爱情,人生会很
美好。
去见你的路上,连风都是甜的
诗人郑愁予说,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清烟、青石小路、印染花布,
灯笼、小桥、流水,
软软的风,掀起江南的衣角,
乌镇,最能引人遐思。
五年前,
阿木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踱步,
期待遇见一个打着油纸伞的姑娘。
古朴的深巷,像漫长的老胶卷,
每一格都是故事。
一位老人守着古旧书院,
厚厚的老花镜,藏住了心底事,
时不时从口袋掏出口琴,
吹上两三句,再抿下一口三白酒。
踩着乐符,循着甜甜的酒酿香,
阿木走过一座座石桥。
水乡人家,温婉姑娘,
推开窗探出脑袋,一双小鹿般澄澈的眼睛。
一见钟情,或许就像瓦檐上的青苔,
被氤氲雾气笼罩,湿漉漉的感觉。
他留了下来,再没离开过。
暖黄的灯下,是一双小儿女,
还有初见时的温柔面孔。
连爱情都速食的年代,
他只想和心爱之人,
在小镇里一起虚度时光,
望日落,听风鸣,看漫天星辰洒落在水中。
我宁愿做一个犯错的人,也不愿错过
水乡乌镇,是温润的江南玉,
风里酝酿着一段段故事。
那天清晨,她踏上青石板路,
推开了书院的门。
那么多书籍,她偏偏抽中了那一本,
看见了书架背后整理图书的他。
四目相对,电光火石。
6天的相处,自是难忘。
他不敢睁眼看她,怕每一眼都是表白。
那些没有说出的句子,
在彼此心间摩挲,
像鸽哨掠过黄昏的天空。
她有未婚夫,再美好的情愫,
也是要深藏的。
她终是要走。
离别那天起,他就开始建塔。
一层层盖塔,一次次登高,
痴妄着,能穿过南风,越过大海,
看见日思夜想的她。
她回到台湾后,
总爱在繁星点缀的夜晚,
登上瞭望台,和着流浪歌手的琴声,
用心去寻找南方。
只要两人是相爱的,
即使距离再远,
心也会像铺在乌镇的青石板一样,
紧紧地挨着,毫无缝隙。
熬不住思念之苦的她,
再次回到乌镇,想要郑重告别。
他一字一句地对她说:
“我宁愿做一个犯错的人,
也不愿错过。”
爱让人勇敢,也令人胆怯。
善良的人,是无法伤害他人的。
离别,终是避免不了。
后来,他们走进过同一家古董店,
看中过同一个八音盒,
听过同一个流浪歌手的歌。
命运的丝线,看似牵连到一起,
却没有纠结缠绕,
或许,有的人只能用一生去怀念。
隔山隔水,爱,终究是不能忘却的。
在漫漫岁月中,他和她珍惜那份爱,
并且尝试着去证实:
爱,是可以没有理由,
没有距离,没有答案的一种东西。
再忙的心,也对在乎的人有空
中国的爱情,大多与桥有关,
桃红李白青石条,斜风细雨青石桥。
一秒钟的邂逅,一百年的相守。
街角小酒馆的老板和老板娘,
是在石桥上认识的。
在乌镇定居后,
晚上他弹琴,她卖酒,
平日空闲时,就到桥上漫步。
小镇的生活是慢的,是静的。
每日清早,船只从曙光中缓缓行出,
撑着长篙的船夫,三三两两,
聚向水村渔市。
夸着自家的瓜果菜蔬,鸡鸭鱼虾,
吴侬软语像唱歌,句句像水乡晨曲的和谐音符。
铜匠们的打铜声,响彻整个街道,
酒坊家的孩子,偷喝一口酒酿,
小脸颊上浮着一丝绯红;
做糖的大叔,用大坨的麦芽糖,
挂在铁钩上拉撕扭扯,
身边站着吞口水的孩童。
傍晚时分,
阳光还恋恋不舍地在马头墙上逗留。
家家户户开始做饭,
整个小镇飘着寻常烟火味。
夜幕降临,长长的廊檐下,
远远有一盏灯,微弱而温暖,
越发衬托出漆黑的夜与梦乡中的乌镇。
在乌镇,
再忙的心,也会对在乎的人,
对在乎的生活有空。
在钢筋水泥生活的我们,
常常忘了如何真正地生活。
没有夜里的促膝长谈,
没有田间的精耕细作,
没有岁月的沉淀酝酿。
也没有在等待时看日落,听溪水,笑炊烟。
木心谈到这个时代,是这样说的:
收获的是科技,失落的是文化;
收获的是物质,失落的是精神;
收获的是性欲,失落的是爱情。
在快节奏的时代,
至少我们可以在乌镇做一个简单的过客。
在它缓慢的节奏里,
期待一场爱情的发生,放下忙碌与急躁,
开心地、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