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锐评】胡少浩||品读《桃花》思绪飞(4)
品读《桃花》思绪飞(4)
——读梨花雨《桃花》第四章
胡少浩
《桃花》09把桃花父母之间的柔情写的多么的好啊!即高雅可亲,又不庸俗可笑。恰如其分,惟妙惟肖。正像一个人拿在手上的一块好玉,边磋磨边欣赏,好玉!好玉!
请看此文:“杨师母闻言莞尔,望向丈夫的眼神儿柔柔的、亮亮的、充满了欢喜和依恋。这个男人是受人敬重的,支撑着自己也被人恭恭敬敬喊一声'杨师母’。做女孩儿的时候,自己的容貌身段在家族姐妹中并不算出类拔萃。嫁进杨家几十年,反倒是渐渐地变得明艳起来。这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是拜这个男人所赐。在这个男人身边,她活得像一朵恣意绽放的花儿。即使她犯下可以'七出’之一的'无后’,这个男人也没有给她施放一点点儿脸色看。在这个男人的强势护卫之下,杨家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不敢给她委屈受。得夫如此,也是几世修来的福份呀!”
老年人看后,直呼世间还是真有这样夫妻典范。年轻人贵生和桃花的一段一样精彩,父母的恩爱,儿女的表帅!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年轻人自然会看,而且照本宣科的学习也是一件好事,话外音告诉年轻人,媳妇来之不易,一定要爱习,千万不能赌气啊!
《桃花》10写桃花回娘家,真是细腻,写出了一段丈母娘疼女婿的过程。其中吃喝极为讲究,虽然不是什么高档名贵的菜肴,但也费劲了心思。这与作者的巧妙构思分不开,看下文:“桃花到堂屋里面给爹爹和贵生沏好碧螺春茶,打点了瓜子、花生、桃酥、蛋糕四碟小吃,告辞回到灶屋。娘已经擀好了柔韧细长的面条,做好了肉丁蘑菇浇头……麻利地切了一小碟五香疙瘩头、捞了一小碟糖蒜。既然娘烧制了肉丁蘑菇浇头儿,红根韭菜就闪下了。桃花把红根韭菜切成均匀的碎沫,打上四个鸡蛋搅拌均匀。待到娘腾出手来,就可以上锅炒制。桃花把韭菜鸡蛋液搁在灶头,剥下四片白菜嫩叶斜刀削片。娘炒的醋溜白菜味道鲜美,贵生一定爱吃。”
这里,作者既要熟悉厨艺,又要符合当地饮食文化,确实为此一定下了功夫。读者看书的过程,也是学习厨艺的过程,也明白了丈母娘怎样待女婿,妻子怎样待丈夫,将来当丈夫的心理就有了个小九九。但读者心理最理想的妻子,当然是桃花这样的,这只是可想不可及的事。
作者的文笔高超,吊起读者的胃口。让读者陶醉于《桃花》之中,想继续看下文,看桃花的一举一动。不由会自我思量:我若是贵生,应该怎样对待桃花?这就把读者融化到《桃花》的之中,也会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中。这就是小说潜移默化的作用,《桃花》正在改变人的思想。
《桃花》11,有一段描写桃花与贵生恩爱场面:“贵生兴奋地蹬着自行车,飞快地冲向大街。春风拂面,掀起桃花额前的刘海儿、鬓边的青丝,让桃花有飞翔的感觉。贵生好闻的体味随风飘来,火种一般点燃了桃花的眷恋。桃花心思荡漾,几乎把持不住自己的心猿意马。”
如此的细腻,惟妙惟肖,有视觉,有味觉,有感觉——几乎把持不住自己的心猿意马,心脏一定是扑扑的跳动。是否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当然清楚。作者通过桃花贵生恩爱夫妻的走街串巷,把台儿庄的人文风情,地理地貌介绍的清清楚楚介绍给读者,让读者有个大致的了解。行走中又碰上速水先生,为下一步章节出现的人物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这就是作者写作的巧妙之处。文章如此的衔接没有缝隙,好戏接踵而至,读者能不爱看吗?
《桃花》12,我还是欣赏作者对田园风光的描写,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如诗、如画、如歌。就像著名画家亲手描绘的图画。如文中:“官道两边田地里面的麦苗已经拔起一截儿。沐浴着春雨,蓬勃出无限生机。运河沿岸的柳丝茁壮了很多,随风摇曳绿意盎然。让人们相信只须转眼之间,那些吉祥的燕子便会翩然相嬉。远远近近有如烟似雾、大团大团的绿,那是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在呵护着宁静的村庄。”
还有:“桥头最大的石碑,是当地士绅为纪念马县令而立的。马县令用心良苦,在石桥上雕刻了西汉时期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他想让后世子民像匡衡一样勤奋好学,为国出力。只可惜匡衡入仕以后贪谋私利,晚节不保。”
读者不得不佩服桃花的才学,其实是作者的用心良苦,才学的展露,对历史的了解及生活的基本功。读者对这部巨著充满信心,越看越有味道!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胡少浩,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1976年复员,在山东邮电工程公司工作,历任机务员、技术管理、副队长、队长,施工处长,设备部主任、工程管理部主任。2000年办理内退,2014年在联通公司退休。
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