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你才要过自己的人生?一位精神科医生罹帕金森氏症告白

 维安说

最近在看韩国一位精神科医生写的书《什么时候,你才要过自己的人生》,被感动到了。

她是一位精神科医师、写过几本畅销书,同时是一名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孝顺父母的女儿与媳妇;在43岁、刚实践梦想开设个人医院时,确诊罹患帕金森氏症。

这个疾病就像拿一条绳子,紧紧捆绑着身体,就算移动一小步,都能费劲到汗水浸湿整件衣服。在那之前,我被无止境的义务与责任追着跑,只顾着向前冲、扮演每个身分,但唯独缺少了──自己。现在,我开始学习如何在捆绑的呼吸及人生中,一点一滴找回自我、练习『活着』。“

这本书中,作者大量地谈到如何面对疾病和痛苦,如何转念,不被绝望和失败感所击败。对待身体的疼痛,她使用“无常观”——“总有不痛的时候”,“等待吃药后的自由时段”,同时她也多次强调选择的自由:“人生其实有多条路,甚至有数不清的选择,不能轻易为人生划上句点”。

我喜欢看一些真实的故事,虽然为他们经历的痛苦感到心疼,但是更为这些普通人在遇到困难时所迸发出的人性光辉所震撼。我们在困难中,并不孤单,每一天,我们都在学习好好活着,活出更有意义的生命。

文/金惠男

我用12年,重啟43年的人生

2001年2月,我在遞愛援助福利基金會(Love Aid Foundation)有一堂課。而那天早上,我確診罹患了帕金森氏症。

當時的心情,就像是被鐵鎚狠狠敲了後腦勺,頭暈目眩。不過,課程不能說取消就取消,我仍是一如往常地上課。然而,直到下課準備搭計程車離開時,淚水終究潰堤了。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因腦部無法正常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質,進而引起四肢發抖、肌肉萎縮、身體僵硬、行動緩慢、無法言語表達等症狀的神經退化性疾病。

這是一種退化型疾病,好發於65歲以上的年長者。像是若望.保祿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Haj,美國拳擊手)、羅賓.威廉斯(Robin McLaurin Williams,美國演員)都患有此病。

不過,我才43歲,這真的太殘忍了!

帕金森氏症還會伴隨不少可怕的併發症,如憂鬱症、失智症、妄想症(也就是被害妄想症)等。我簡直不敢相信,人生竟要面對這麼殘酷的試煉。最可怕的是,至今仍然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法。這個「罕見疾病」通常在發病的15至17年間,就會出現嚴重障礙或死亡。也就是說,我的人生在60歲以前,就將畫下句點。

18歲時,姊姊因車禍離開人世,我一時無法面對,曾想過自殺結束生命。

不過心裡出現轉念,我開始覺得既然活下來了,就更應該認真過日子。爾後的人生,我比任何人都勤勉努力。

為什麼我會生病?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盡心盡力服侍公婆、辛辛苦苦生下兩個孩子,好不容易開了個人診所,卻突然跑出帕金森氏症這個不速之客。不久前,我甚至野心勃勃地想著要帶兩個孩子到美國留學,自己順便進修關於精神分析的課程。大兒子剛念國中、小女兒才國小,如果我不在了,這兩個孩子該怎麼辦?這一切實在太過荒唐了……!

我無法保持平常心,只好休診。後來,幾乎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我只躺在床上,什麼事也不想做。如果我不是醫生,就不會這麼了解帕金森氏症,也許不會像現在一樣恐懼。但是醫生的背景,讓未來的人生清清楚楚地刻畫在眼前。我陷入憂鬱,失去動力,躺在床上呆望著天花板胡思亂想。

我曾經天真地以為,就算自己得了絕症,只能活幾年,仍能比一般人冷靜,以最快的速度接受現實。畢竟這種事,就算一哭二鬧三上吊也於事無補。事實上,我根本接受不了,也害怕面對一切,更恨透這個世界。我愈是憤怒,就被憂鬱的泥沼埋得愈深,甚至想一死了之。

不過,某一天一個念頭,我告訴自己:「妳到底在做什麼!不是好好的嗎?只是未來沒那麼光明燦爛,行動有點不方便,有什麼好自怨自艾的?竟然為了『未來』瞎操心,毀掉自己的『現在』。」

雖然疲勞的時候,右腳會有些無力, 寫字變得辛苦,但是只要適當休息,日常生活跟看診都沒有太大問題。何必因此毀掉自己?一開始,我懷疑自己得了「漸凍症」,漸凍症患者通常撐不過5年,所以我已經算很幸運了。

雖然目前帕金森氏症還沒有方法治療,不過醫學不斷進步,說不定以後就有了啊!就算腦中多巴胺細胞已經消失了80%,不過我還有20%。即使治不好,還是可以努力減緩發病速度。

我重新振作,繼續看診,教課,做家事,照顧公婆、老公和小孩。奇蹟就這麼發生了。一般來說,多巴胺致效劑(Dopamine agonists)只能維持3年,我卻靠著它撐過了12個年頭。直到2013年才開始左旋多巴(Levodopa)的療程。這12年間,我總共寫了3本書,持續教課,到目前都沒有痴呆症狀,憂鬱症也只是輕微而已。

如果當年我選擇躺在床上繼續憎恨世界,那麼我現在會是什麼樣子呢?

也許身體已經無法正常運作,併發失智症,還患有重度憂鬱症,過著毫無意義的日子。人生總有許多不幸,誰都避免不了。然而,發現不幸之後是好是壞,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

同樣的12年,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這是2001年2月確診帕金森氏症後,我所領悟到的事。

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是幸福

2014年時,我跟媽媽一起從濟州島飛回首爾。兩人站在機場的行李轉盤前時,我突然動也動不了,「發作了。」我集中精神看著雙腳,內心吶喊著:

「一步,只要一步就好。」卻一點用也沒有。

好不容易支手撐著牆,看了眼錶上的時間,發現離下次吃藥時間還有兩個多小時。當時,所有人都拿完行李離開了,只剩下我和媽媽。禍不單行,我又想上廁所了。媽媽心急如焚,想攙扶我前行卻動也動不了。(編按:帕金森氏症患者非常頻尿,常常得勤跑廁所。)

那時,一個打掃的婆婆剛好經過,問我們發生什麼事了。聽完緣由的她,立刻推了臺手推車過來。如果不想尿褲子,就只剩下這個辦法了。我坐上手推車,上完廁所,不得已還是提前吃了藥。平常如果不遵守一天三顆的原則,過量服藥就會產生副作用,不過那天真的是走投無路了。

到現在我還不敢想像,如果沒有那臺手推車,我會發生什麼事……。

「真的走不動了嗎?求求妳,再試試看吧?」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是不會懂的。家人們對我的狀況雖瞭若指掌,但遇到這種情況,還是會一時心急、手足無措,說出這樣極其卑微的話。

我很清楚他們的心境,但還是會難過傷心。這種感覺,就像生孩子時椎心蝕骨的痛,不曾親身經歷的人很難體會。

不能走,就只能爬,連爬都爬不動只能躺著的時候,內心的煎熬比想像中更難受。有人這麼形容:「身上的骨肉都如蜻蜓翅膀般剝落一地,好痛。好想就這麼死去,就這樣不再痛了。」

聽到這段話,讓我瞬間淚流滿面。坦白說,面臨極度痛苦時,我曾想過從窗戶一躍而下,死了算了。每當夜深人靜,家人熟睡,我獨自在拂曉時分痛到難以入眠,我就會忍不住想,與其痛苦地活著,不如死一死好了。

不過,我並沒有這樣做。因為我知道總有不痛的時候。24小時裡,痛與痛之間,總會有緩解的時候。我等待,等待病痛緩和,等待吃藥後的自由活動。

在這段時間,我會做自己想做的事,吃飯、運動、散步、買菜,或者跟朋友一起談天說地。

等待變成一種希望!如果沒有不痛的時段,吃了藥也不能活動,也許我也會萬念俱灰。幸運的是,到目前為止只要等待,緩解的時刻總會來臨。

「昨天痛到連尾椎都痛,今天竟然可以側躺了耶!身體不能動,但手指頭可以亂動,蠻開心的。當今天的藥效只撐了兩個小時,我就會猜想明天會不會久一點呢?」

如果今天比昨天好,那便是一種幸運。當然,今天也可能比昨天更糟。不過,我不會輕言放棄,因為明天也許又不一樣了。羅馬思想家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曾說:「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我不奢求痊癒,只希望惡化速度可以減緩,讓我做更多想做的事。

幸好在我前往濟州島療養後,急速惡化的病情好轉了不少。原本除了藥效持續的三小時外,寸步難行的「關機狀態」也已逐漸好轉。雖然還不到可以奔跑的程度,但走路的速度變快了,可以漫步到鄰近的地方逛一逛,甚至還能寫稿。

對我來說,這些都是奇蹟,因為六個月前,我甚至還想跳出窗臺結束生命。

沙漠中,有與我不離不棄的小草。

大火燒盡的森林中,有相信生命、屹立不搖的大樹。

火山灰覆蓋、熔岩侵蝕的山腳下,

有蟲兒與動物趕來掃走灰燼。

我若放棄,無人伴我。

若不放棄,不論身於何處,

都將有萬物伴隨。

成堆的石頭,枯竭的溪谷,

仍會有水注入,再次化為涓涓不息的河流。

唯要,永不放棄。

這是韓國詩人都鍾煥的詩──《荒廢之後》。我想成為詩中的小草與大樹。如果就這麼放棄人生,實在太可惜了。

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人比我先離開,或是面臨更重大的挑戰,我能像現在這樣活著,已經謝天謝地了。

雖然沒有人能代替我承受痛苦,但是他們會握住我的手,關心著我:「很不舒服嗎?」甚至,為了我哭泣。我沒有理由絕望,即使病況繼續惡化,我仍會找到可以做的事。

人生既然如此,快樂地活著不是更好嗎?

阻挡你前进的,只有恐惧及自己

二○一四年一月三日,我正准备上班,却发现身体不大对劲。之前推延没服用的左旋多巴,因症状不断恶化,已经吃了十个月却没有成效。现在的我已经没办法继续看诊了,于是请求病患的谅解,宣布休诊一个月,停下手边的工作。这么多年从未放弃的﹁工作﹂,这次恐怕真的不行了。原本只打算休诊,但恶化的情况比想象中严重,最后只能以疗养身体为由,让诊所歇业。

我独自前往济州岛,在一间小屋专心调养。起初,也许是因为空气清新,虽暂时中止疗程,但病情却意外地好转。不过,这只是短暂的效果而已。我的身体变得愈来愈僵硬,左旋多巴的药效只能持续三个小时。整天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只能躺在床上,枯等下次吃药的时刻来临。

药物的副作用让我汗如雨下,每晚至少要换三次衣服。药效一减弱,自律神经系统就会失调,心跳脉搏飙升至一二○以上,全身动弹不得,连翻身都很困难。盖在身上的棉被只让我觉得沉重,想踢开却只感到双脚僵直。有人形容帕金森氏症──就像用绳子紧紧捆着身体。这种状态,唯有亲身经历才会知道有多痛苦。最棘手的其实是「上厕所」。帕金森氏症患者非常频尿,晚上得勤跑厕所。好不容易睡着,却因尿意而醒;上完厕所回到被窝,仅仅小睡一下,一、两小时后又开始想上厕所。

整晚在被窝和厕所间反复来回。某晚凌晨,我一如往常醒来如厕,费尽千辛万苦站起来,试图往厕所的方向前进,身体却倏地往前一倾,差点摔跤。明明是自己的双腿,却完全不听使唤,近在咫尺的厕所怎么也到不了。我眼盯着厕所,试着移动汗淋淋的身子,中途摔了好几次。当时,真的很想原地解放,不过,一个成年人尿在裤子上能看吗?更惨的是,这样的痛苦时分,家里只有我孤零零一人……好寂寞。

我凝视着双脚,尝试移动步伐。神奇的是,我的脚真的动了!我继续盯着双脚慢慢移动,不知不觉厕所就到了。平时花两秒就能到的地方,我竟然花了五分钟,不过没关系,反正达到目的不就好了吗?「一步一步慢慢来。」我开始学会专注现在。我们踏出的每一小步,不仅意味着开始,也意味着结束。认真踏出眼前的每一步,未来就在不远处。

想象一下,当我们站在长长的阶梯前望向终点,想到爬上去简直就像不可能的任务。然而,愈是想快点爬到,距离就好像愈变愈远,前进的动力逐渐被消磨殆尽。一旦开始抱怨终点到底还多远,就意味着你离放弃愈来愈近。与其如此,不如专注眼前的步伐,一阶一阶向上爬,你会发现,身体的疲劳早已被抛在九霄云外。

一步步踏出去很简单。不过,万一路是错的怎么办?假如一步步走着,却走到悬崖峭壁边,又该怎么办呢?」患者用生气的语气质问我。我担任这个病患的主治医师已经好几年,但因为我的病情恶化,不得已只好把他转诊给其他医生。但是,他却哭着打电话给我:「另一个医生跟我合得来吗?他帮得了我吗?如果不行怎么办?」

我如实地回答:「我也不知道。」没有实际相处过,谁也不知道他跟另一个医生合不合得来。虽然满怀歉意,但是我只能尽量介绍给他「最可能」适合他的医生。当然,我的判断不一定正确。「如果你跟这位医生合得来,那就继续看诊。合不来,只要找其他医生就好了。如果你像现在这样只顾着哭,不去改变,病情只能继续恶化。真的很抱歉,不过,现在的我没办法再继续担任你的主治医生了。」

我们总是在选择的岔路口踌躇不决。其实,路的对错不是重点,重点是该怎么努力,把这条路走成属于自己的路。就像另一半如果不等到婚后一起生活,也很难知道合不合适。婚后万一不合,透过磨合,也能让彼此成为「对的人」。

人总会走错路,也可能因为一些小插曲,使得前面的努力功亏一篑。不过,因为恐惧而却步,哪里都到不了。我认为,世上没有错的路。只要从中学习,失败就不是失败。错的路途上,可以学到很多意外的事物,人生也会因此变得多彩多姿。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有时愤恨不平的力量,能够成为人生的动力。

不必坚持走最短、最快的快捷方式,只要勇敢迈出步伐,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即使你先抵达终点,却没有一同分享的人,反而更显凄凉。千万不要放弃,试着鼓起勇气踏出去吧!

虽然花五分钟才走到厕所,但是抵达的那一瞬间,我内心仍澎湃不已。抛开「要从名校毕业,成为与比尔盖兹不相上下的世界首富」的人生价值观,体会勇气所给你的人生价值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