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钱不如出钱多,地产跟投变“风投”!

金融机构给房企的融资,变成了风投;

员工跟投房企的项目,也变成了风投。

这,便是我们当今的地产“风投”时代。


来源:地产八卦女

1st

金融机构风投房企(融资)

据同策咨研究院监测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数据显示,2019年8月房企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368.26亿元,环比下跌58.15%。

这意味着,房企融资遭遇断崖式下跌,只有基本面非常优秀的房企或项目,才能通过资金的“风投”筛选。

以往那种大水漫灌、有求必应式的融资,已经过去了。

这样的局面,源于今年5月,银保监会下发“23号文”。在这份文件里,要求严格管理银行及信托对开发商的融资,信托、海外债、银行贷款等监管新政频出,房企融资压力不断增大。

为此,即便是地产商按时还贷,金融机构仍然挑肥拣瘦,只给少数百强房企设置白名单,就像是vc、pe 挑选好的股权项目一样。

比如中信银行旗下某家分行,除了之前已有合作关系的房企,已经有2个月没有给白名单之外的地产公司,提供任何融资!

再比如遭遇7月黑天鹅的新城,早在前几个月,平安银行就将新城移除授信白名单,并拒绝为新城控股提供新增融资支持。如今,新城控股不得不出售项目度日。在其最新的8月经营简报里,新城首次整月未拿地,这意味着新城已经彻底停止扩张。

而其他的房企,为了在这时代活下去,不得不冒险,发行高利率债券续命腾挪。例如7月11日,大发地产拟发于2021年到期的1.8亿美元优先票据,融资利率12.875%;泰禾集团发行4亿美元债券,票面利率15%,几乎创下中国地产商公开融资利率新高。

说实话,如此高的利率,再加上金融资本只出钱不干活,房企说白了,就是为金融资本打工。而地产商冒着如此高利率风险去做项目,比起VC,不遑多让。

2nd

员工风投项目(跟投)

除了资金紧缩、不断出台打压房地产的政策等外部风险外,在当下,跟投接力不上的内部风险,也在不断闪现。

今年6月,在万科股东大会上,总裁祝九胜称:“万科员工跟投现在都跟不动了,压力挺大的。全国前50强房企中接近30家,都出现跟不动的情况,我们不是唯一一家。现实情况是,没有那么多现金流可以跟。

而在过去,跟投机制作为房企做大规模的神兵利器,发挥了巨大作用。房地产老板们发现,以前公司是依靠自己单干,现在可以拉着员工一起当合伙人,加快周转、提升业绩、留住人才、缓解融资压力等等好处,实在妙不可言。

例如,根据中梁内部人士透露,2018年,中梁全集团累计跟投立项项目388个,跟投金额84.8亿、跟投本金18.5亿。按照1:3的地货比、再加上业内正常的2.5倍资金杠杆,跟投资金已经撬动了600多亿的货值,大大缓解了中梁的融资压力。

然而,跟投的江湖,进去容易出来难。由于很多房企急于扩大规模,而员工并没有很多钱去投入到耗资巨大的房地产项目工程里去,所以,为了完成跟投任务,很多房企员工选择找公司或其他地方借钱、抵押自有房产等手段去跟投。如中梁要求4倍杠杆跟投、金辉要求3倍杠杆,融信更离谱,居然要求高管20倍杠杆跟投。

而跟投作为一个房企的融资手段,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缺点:

一,跟投项目的结算周期大都很漫长。

在业内,有不少的房企至今没有制定跟投退出机制;另外一些房企虽然规定了退出启动时点,比如项目公司全部地上可售面积的销售率达到90%,但要达到这个时点仍然需要2-3年。而员工,很有可能干不到3年就离职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至今,已有不少已离职的前员工与老东家闹起了财务纠纷,甚至打起了官司。

二,跟投项目大都带有杠杆,且在公司的要求下,很多员工不得不加杠杆。

从法律上来说,每个人的“理财自由”是与生俱来的,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干涉。然而在地产界,“鼓励加杠杆的强制跟投”成了主流,很多员工一来到公司,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要给公司倒贴。

对此,跟投的一些人到了一定级别不愿升职,因为级别越高强制跟投就会越多,反而工资奖金还没有跟投多。

▲2018年,某房企跟投通知指出:逾期跟投的区域总裁,将无法获得工资和所有奖金;而其他人,则无法获得奖金;如果逾期一周,则将面临离开工作岗位和被开除的窘境。

当强制跟投成为高管遴选的标准,这意味着房地产以前靠手和脑子吃饭已经没落,工作内容标准化的年代,谁能上位不再是“才能”,而是“财能”了。

而加杠杆,更是让员工不得不掏空家底去冒险。一方面,很多员工只愿意跟投一二线的优质项目,三四线高风险项目往往属于强制跟投。另一方面,杠杆不是白加的,如果跟投项目的收益低于杠杆利率,则意味着加杠杆的部分收益为亏。

说实话,在如今的房地产市场,房企减杠杆都已成为潮流,而让员工跟投加杠杆,无异于让员工火中取栗。

此前员工踊跃、看似毫无风险的跟投,也变性成了“风投”。

而房地产,无论是金融机构、房企还是员工,也都从三年前的“疯投时代”,统统迈进了“风投时代”。

合作、宣传、投稿
请加小编微信:xiewen1205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0)

相关推荐

  • 【泛地产观察】(2019年第29期,总第463期)

    泛地产观察 Bonzerview (2019年第 29 期,总第 463 期) (2019.7.29-2019.8.4) 博志成研究院 泛地产观察编写组 欢迎下载泛地产观察周刊 我们提供PDF和WOR ...

  • 继续高利率发债,当代置业如何摆脱资金困境

    近期,中资美元债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趋势,面对大量到期债务,已有约20家内陆房企,纷纷发行美元债用于"借新还旧".其中,发债利率大幅下降是吸引众多房企寻求海外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 ...

  • 房企融资收紧,金融去杠杆时代全面开启?

    2月7日,有部分媒体曝料,一些地方银监局已要求,不得向房地产类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房地产类只认"432"的项目标准:禁止投资房地产类公司的应收账款,但购买原材料.归还融资等除外. ...

  • 龙湖做对了什么

    一家销售排名行业前十都进不了的公司,却成了同行学习的榜样 龙湖第50座商场-北京丽泽天街.图源/龙湖集团 文 | 郑慧 龙湖集团(0960.HK)最近发现,保持低调越来越难了. 耕耘已久的多元化业务崭 ...

  • 融资遭遇滑铁卢,中小房企如何自救?

    艳姐说 6月11日,证监会披露文件显示,闽系房企泰禾集团提交审批的70亿元非公开发行融资计划处于中止审查状态.这意味着又一家房企在融资的路上折戟沉沙. 此前我们了解到,自今年初以来,在"去杠 ...

  • 融资再遇冷,房企如何过冬?

    导语:以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逻辑都是循序渐进的,但这次的融资变化却显得骤然而至,"三道红线"的过境,让房企感受到了浓烈的寒意.而在三条红线之后,另一道重雷也即将劈下. 11月初,银保 ...

  • 房地产,真的不行了?

    最近,地产行业的情绪波动有点大. 周五晚上,一则土地出让金划归税务部门征收的消息出台,业内惊呼"土地财政药丸"--两天过后回过神来,不至于啊! 多少有点群体性反应过激. 再往前,千 ...

  • 江苏房企港龙地产赴港上市:资产负债率153.9%,急于降杠杆

    据IPO早知道消息,港龙中国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已于10月22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材料,由华高和昇财务顾问有限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作者 | 石远菁 来源 | 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 ...

  • 防范风险,房企海外发债收紧

    海外发债收紧,房企融资困境又一次出现在聚光灯下. 近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发布的<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 ...

  • 房企弃规模小心思,这样修炼内功!

    导语:现在的排行榜都是一月一发,因数据打架而出现排名错位的情况也不少见,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房企,简直就像打扑克牌. 长久以来,排行榜是验证一家房企"实力"和"地位" ...

  • 房企未来「生长利器」

    导语:地产黄金十年,房地产玩家们玩的基本上都是杠杆游戏,高息负债+资金流管理+项目高周转,催生了一大批重量级房企,不少黑马房企也前仆后继地崛起. 2010年,融创销售额是83.3亿元,2020年将逼近 ...

  • 房地产的内卷,已经快让人崩溃了

    ●●●1●●● 先说两个行业内发生的事. 某房企略偏远项目开盘,前期上报的认筹客户大约300多组,但开盘只卖了十几套.集团领导大怒,直接把项目营销领导层全部干掉了,请注意只是营销层. 第二个故事是,前 ...

  • 合作杠杆:如何成为更厉害的房企?

    导语:房企做强做大,离不开"杠杆".831大限灭了土地杠杆.资本杠杆红利已尽.融资杠杆釜底抽薪,合作性杠杆.内部经营性杠杆才是发展型房企未来的出路. 为了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越来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