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产业进军高端制造的4大推动力 2024-05-21 04:59:50 突发在神州大地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经济和社会活动不得已按下了暂停键。部分制造型企业面临着复工时间推迟、交通运输不畅、硬性成本支出不断、原订单交付受阻、新订单未知等困难和挑战。3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并点名“新基建”,“新”表现在新科技、大数据、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等方面。就医药产业而言,也正朝着“新”方向努力,转换旧动能,迈入高端制造。医药产业新旧动能的转换,离不开投资、技术、政策和人才这4大方面的因素。投资——资本的力量资本的力量有多大?有人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也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还有人将资本的力量比喻为“活力之源”、“成长之路”、“腾飞之翼”、“规范之道”及“未来之光”。任何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推动,医药产业也不例外。公开数据显示:自2017年开始,国内创新药行业的融资金额快速增长。2018年达到991.24亿元,相比2017年同期的218.16亿元增长354%。2019年国内创新药行业总融资金额更是高达1488.34亿元,融资事件发生447次,单次平均融资额为3.33亿元。进入2020年,医药制造行业的商务合作(指BD和投融资)热度不减。比如:1月29日,位于武汉的CDMO企业喜康生物获得港股上市汽车经销商企业意大利控股的认购;2月18日,高瓴资本对CDMO头部企业凯莱英增资23.11亿元;同日药明生物的疫苗CDMO子公司药明海德宣布与一家全球疫苗巨头达成30亿美元的合作,并将在爱尔兰新建一座疫苗专用生产基地供应全球市场。显然,投融资的高热度为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我们不禁要问,钱都去哪儿了?相信很多人会脱口而出:都花费在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以及注册申报及商业化生产方面,其中临床试验占了大头……如果再追问一下,每个模块具体是怎么花的,除了人力成本还有哪些成本?相信也有一部分人说得出:临床前研究需要建立符合GLP标准的实验室,比如购买模式动物、试验试剂,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开展安评、毒理研究……;进入了临床试验,需要付给临床中心研究费用,还得为受试患者提供诊断及用药费用,还有付给第三方(CRA、CRC、统计师……)的费用;注册申报需要写长达数千页的报告,需要与多个部门沟通的成本。退一步讲,这些工作算不上“新玩意”。但是如果要在此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率,并降低成本加快进程,显然离不开一个以科技、数据、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等融合的医药新“基建”体系,来推动医药产业向更高层级迈进。而这背后,都需要依赖资本的力量。技术——创新药开发众所周知,我国的制药产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以化学仿制药为主。相比跨国药企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国内药企在改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随着近年来上市药企的研发支出不断提高,创新药企业如雨后春笋,也间接推动了医药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这是属于创新药的时代。从技术层面讲,新药开发正从小分子(靶向药)到大分子(融合蛋白、单克隆抗体、双功能抗体)再到细胞治疗与基因疗法,药物研发与生产的工艺都越来越复杂,难度不断加大,导致了研发与生产成本的提升,高端医药制造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细胞疗法为例。相比于化学制剂,细胞与生物制剂在生产、转运、传输、治疗的过程中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影响细胞活性与治疗效果。因此在细胞治疗的研发过程中,原料药的制备、生产、试验均有着更高的技术要求,传统的化学仿制药生产体系早已不能满足新技术发展的需求。总的来说,各种创新药研发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医药产业附加值。新药开发的产业链不断复杂化、精细化,导致成本提升和研发难度加大。未来技术革新有望应用于生物标记物的筛选、基因技术,甚至研发数据云计算平台的搭建,这将重新定义医药制造行业的产业价值。政策——MAH从试点落地具体到制药行业,药品许可持有人制度(MAH)从试点到落地,不仅提高了创新药企业、中小型科研机构的研发积极性,也带动了生产服务需求的提高,同时还带来了更多与国际大药企的合作机会。在过去,我国药品上市批件只颁发给具有自行生产能力的药企。而MAH制度是一种允许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自行生产药品或委托其他生产企业生产药品的管理模式。在MAH制度下,研发和生产可以分离,减少了产能的重复建设,使得产能更加聚焦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我国从2015年开始进行MAH的试点,已经在全国10个省市进行了3年的试点。2019年12月份,随着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出台,我国开始全面实施MAH制度。越来越多的药企通过战略剥离的方式将业务聚焦在最核心的药物研发领域,从事代工生产的医药制造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便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以及厂房设备,旨在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人才——从培养到反哺中国医药产业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代,人才对于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医药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以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昭衍医药等为代表的CRO/CMO/CDMO企业。医药魔方也曾基于上市公司发布的财报,进行了中国医药上市公司人力资源分析,结果发现这些从事开发与制造的CRO/CMO/CDMO企业本科以上学历高达70%。CRO/CMO/CDMO公司员工学历情况数据:2018年上市公司财报尤其是像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国内CRO企业,除了硕士博士人数在业内居首位,同时还吸纳了众多在国际大药企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海外归国人才。这些由高层次人才搭建的平台,不仅承载全球30多个国家的3700多家合作伙伴的研发创新项目,也为业内输出了更多从事GMP制造、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人才(见:那些年,从“药明系”走出的人才)。综上所述,中国医药产业正在大步迈入高端制造的时代,我们正在经历与见证医药行业的历史性变革。无论是从一级市场的投融资火热到科创板的欣欣向荣,亦或是从小分子靶向药到大分子乃至细胞/基因疗法的技术迭代,还是从MAH制度的试点到落地,以及从人才的储备培养到成才反哺,国内医药企业正在不断向“高精尖”方向突围。点亮“在看”,好文相伴 赞 (0) 相关推荐 《2021中国CRO产业地图》重磅发布——国际对标和分布情况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仅供参考用 合同研究组织(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是通过合同形式为医药企业和其他医药研发机构在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外包服 ... 高瓴资本张磊坚定看好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它布局的大健康产业的公司有: (1)凯莱英(CDMO企业,即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 (2)百济神州(肿瘤药物研发) (3)恒瑞医药(医药类龙头股) (4)信达制药/信达生物(港股上市) (5)君实生物 ... CRO公司2020年业绩大比拼:药明康德收入最高,泰格医药员工最能赚钱 随着我国医药产业从仿制药向创新药加速转型,CRO(医药外包)板块也一直保持着高景气度. 截至4月29日,A股市场所有CRO公司已经全部披露2020年业绩.本文将选取重点CRO公司进行综合分析. 一.C ... 下一个接替新能源,3年翻倍的板块? 德尔塔毒株实在是太猛了,在这哥们一己之力下,又将全球拖入疫情的泥潭. 恰逢这两天新能源.半导体调整,医药立即成了市场上最靓的崽,各细分行业纷纷大涨. 在这些大涨的板块中,除了检测试剂.疫苗.生物药.医 ... CXO产业 CXO产业 航空产业体现了高端制造的能级水平,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底,我市着眼未来、提前谋划,将芜宣机场和航空产业“落子”湾沚区(原芜湖县),举全市之力、四方之智、央企之势,重点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园 航空产业体现了高端制造的能级水平,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底,我市着眼未来.提前谋划,将芜宣机场和航空产业"落子"湾沚区(原芜湖县),举全市之力.四方之智.央企之势, ... 瑞松科技跻身国际高端制造产业 来源:经济日报 以品控严格著称的日系汽车是如何下线的?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走进位于广州开发区内的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松科技")一探究竟.瑞松科技园占地100亩, ... 南山集团:高端制造聚势滕飞 产业报国进入新发展阶段 中国证券网2021-05-16 20:30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5月14日,南山集团携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南山铝业.南山智尚.恒通股份,一齐亮相"聚势腾飞 共赴南山"投资者交流会,约1 ... 2021年,高端制造产业升级转型的核心领域!投资价值分析 2020年是新能源耀眼的元年,2021年的黑马大概率出现在高端制造业中,其中高端数控机床.高端机械制造.工程建筑科技化智能化升级.电子计算机等或脱颖而出. 东方电气 入选理由 基本面:中国高端制造业掌 ... 联想:向高端制造进军!网友:不要芯片和系统,哪来的高端? 北京时间9月20日上午,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市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大会以"创新创业创造 迈向制造业新时代"为主题,将突出"国家级""世界 ... 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的公告 证券代码:688377 证券简称:迪威尔 公告编号:2021-010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 ... 高端制造迎十年黄金机遇!盘点未来20倍空间公司! 高端制造迎十年黄金机遇!盘点未来20倍空间公司! 应牛配高端制造龙头维持高景气——创业板 50 业绩分析 核心结论: 1.从一季报和年报表现来看,创业板 50 的基本面支撑较强.不管从同比业绩增速 还是复合业绩增速来看,均验证了创业板 50 较高的景气度:21Q1 创业板 50 业 绩增速 123.8%, ... 盘点未来5年有望翻数倍的4大高端制造龙头,中国高端制造好样的 一.优必选 最新估值:100亿美元 虽然日本.美国甚至法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领先了中国长达30年,但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太贵以及不能定义机器人的动作. 而优必选正是看中了这两个痛点,不仅研发出了可编程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