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瓷器如何鉴定?细节分析,教你最实用的釉里红鉴定方法
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追其原因是由于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的话,呈现的发色为黑红色或灰红色,如果火候稍过的话铜离子便挥发了,从釉层中逸出来,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直接退色,纹饰就不连贯了。当时瓷器都是柴窑烧造,烧柴窑很难控制窑温,只有靠经验丰富的师父经验来把握,无法大规模生产。而且元人尚白,汉人尚红,民族文化也有别,所以当时的釉里红产量一直很小。
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
然而到了明洪武时期,釉里红瓷器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实物遗存量上比较,甚至比青花瓷还多。洪武早期的釉里红发色多呈黑红,不够鲜艳,甚至有些烧成了"釉里黑"的瓷器也未被打碎埋掉。尽管这样,釉里红的品种还是贯穿洪武朝时期,洪武中、晚期的釉里红则多呈较纯正红色。洪武釉里红的风格古朴、厚重,器型硕大,纹饰丰满,气势夺人,充分的展示了明朝开国君主的胸怀和气度。
在我们鉴定过程中,由于釉里红的各期发色特征比较明显,在抛开青花发色等其它时代特征的情况下,去观察洪、永、宣、成、雍、乾釉里红器物的发色时,除康雍乾早期器物有相似以外,其它各时代釉里红的特征一目了然,仅靠其釉里红发色特征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其时代。前面说到了。釉里红的烧造温度不好控制,因此窑工在烧制时有难以克服的难点,因此历代釉里红发色很少有比较理想的发色表现,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黑与发铜绿等不稳定现象。为便于读者对明清釉里红发色的鉴定,本文笔者以洪武、宣德、成化釉里红发色局部图作简要说明:
一、洪武釉里红
洪武的釉里红烧造虽然已比较成熟,但依然存在一定缺陷。该时期发色区域比较宽广,自灰黑至暗红,且时常因釉里红料研磨不细而出现类似元青花青斑感觉的局部红斑,同时还经常带有露釉、淌釉等时代特征,总体而言,时代特征极其明显,便于与其他朝代制品区分。(见图1)
图1:洪武釉里红局部发色图。此器为洪武后期制品可能性比较大,釉里红发色呈暗红。由于釉水厚,器足出现明显淌釉现象(现在仿品一般没有相似的淌釉现象)。
二、宣德釉里红
永宣釉里红制品制作不多,二者因制作时代接近,发色区别不太明显。由于釉层较洪武薄,发色区域较洪武窄,一般呈暗血红或暗红发色,偶有局部发铜绿或发黑现象。(见图2)
图2:宣德早期釉里红局部发色图。该器为宣德早期制品,釉里红发色基本呈暗血红,由于铜料浓厚,龙纹有不同程度的下淌现象。
三、成化釉里红
成化的釉里红主要有两种情况:
1、铜料涂抹均匀,不浓厚。发色表现得比较鲜艳(见图3)。
2、涂抹浓厚。由于铜料堆垛,一般在烧制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流淌现象,此时特征与宣德制品有些接近(见图4)。
图3:成化中期龙凤纹釉里红局部发色图。在景德镇御厂发掘资料中,仅见相同图案、造型的成化中期青花类制品,暂未见青花釉里红制品。由于铜料涂抹均匀,釉里红匀称,发色呈鲜血红,与宣德的暗血红有不同发色特征。
图4:成化龙纹釉里红局部发色图。此器暂未见景德镇御厂发掘资料,龙纹因涂抹浓厚,所以发色较深,并带有一定程度的流淌现象,与图3比较,图4发色更接近宣德时期釉里红发色。
四、康熙末期、雍正釉里红
永乐、宣德、成化的釉里红制品极其稀少,拍卖会上基本不见。相比之下,康熙、雍正、乾隆同类制品较多,海内外拍卖会中屡有出现。由于康雍乾的制瓷工艺更加成熟釉里红制作较明朝更为理想,但也有局部铜绿特征。康熙末期与雍正、乾隆前期制品存在一定共性,用放大镜观察,一般会发现釉里红内部有团絮状凝聚物,此特征是康末、雍、乾隆早期制品所独有的,雍正制品尤为明显,熟悉掌握此特征后,对雍乾制品的断代极其有利,可以瞬间鉴别相关制品(这里读者不要误解为不具备此特征的釉里红制品就不是该时期制品,毕竟釉里红发色多变,无法一概而论)。(见图5-6)
图5: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穿花玉壶春特写照片。图中红斑点处一般会有团絮状凝聚物特征。
图6: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云龙天球瓶特写照片。此器有不同程度的铜绿现象。
五、乾隆釉里红
乾隆釉里红发色一般有两种情况:
1、与雍正朝釉里红特征相近制品。该类制品为乾隆早期制品可能性较大,因为雍正七年与乾隆前期,景德镇御厂基本由唐英督陶,至少在一定时间段内制品特征变化不应过大(图7与图8),但该观点缺乏确凿证据供考证。(见图7-8)
图7: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祥云纹九龙梅瓶局部特写照片,中间正面龙龙首的团絮状特征尤为明显。
图8:清乾隆青花釉里红云龙扁瓶局部特写照片。
2、具备独特的乾隆釉里红特征制品(如图9)。该类釉里红制品特征与雍正釉里红时期差别明显,不具备上叙的"釉里红内部有团絮状凝聚物"特征。从理论上讲,乾隆中后期制品可能性较大(有关乾隆制品,因为跨度达60余年,自己暂时没有系统深入,相关乾隆釉里红的断代文章需要以后涉及),但有待于考证,图10则为乾隆釉里红中铜绿的特写照片。
图9:清乾隆青花釉里红龙纹梅瓶局部特写照片。因发色与雍正制品风格不同,不具备"釉里红内部有团絮状凝聚物"特征,为乾隆中后期制品。
图10:清乾隆青花釉里红龙纹梅瓶铜绿特写照片。铜绿在洪武制品中不太见,宣德时期少有出现,成化时期似乎不见,但乾隆中常有出现。此特征在今天景德镇仿品中常有出现,因此遇到该类情况时需要谨慎。
与景德镇仿者专注于青花仿品制作相比较,仿者对釉里红发色的了解认识远不如青花透彻;同时,釉里红发色的不稳定性也为仿制增添许多困难。就青花与釉里红制品而言,现在景德镇仿古比较突出的有"仿宣德青花"和"仿洪武釉里红"。如果青花器制作得体,有时很难迅速鉴别真伪;但如果制作釉里红器,则漏洞百出,断代轻而易举。因此,鉴定者在鉴定青花釉里红时借助釉里红发色来断代要比青花断代更加可行、准确。
当然,利用釉里红断代并非毫无缺点,也存在其局限性。历代釉里红制品相对于青花制品稀少,要熟悉并掌握它极其不易,特别是永乐、宣德、成化三朝,不接触该时期青花的人更无从谈及上手此类青花釉里红。本文仅是笔者对釉里红发色特征断代经验的简要总结,前后跳跃性比较大,许多细节不能对诸多相关问题做详细涉及,仅一笔带过。希望能给初涉古玩圈的朋友一点帮助,若有更深刻见解的藏家或藏品需要交流者可在评论区留言或直接与笔者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