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刘会来:母女抗癌记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刘会来
刘会来,曾为乌兰察布电台、华北电力报记者,《橄榄林》特约记者,《中老年时报》特约作者,天津市河西区作协会员,散文研究会会员。历年发表通讯、散文、小说等作品400余篇。
母女抗癌记
天津 刘会来
草原上小羊刚落生,就跌跌撞撞,浑身精湿地找妈妈。疲惫的母羊爱意缠绵,低头舔食孩子的包衣,弯腰让孩子吃奶。继之“羊羔跪乳”,给妈妈一个最初的叩拜。
枝桠上小鸦啁啾,饥肠辘辘,急等妈妈喂食。不多时老鸦打食归来,用小虫喂养孩子。待孩子羽翼丰满,就会将妈妈眼睛啄瞎,用“小鸦反哺”的方式,来回报母亲的恩情。
这个故事中的母女俩,就映现着上述情形。年幼时是羊羔跪乳,母爱情真。年老时是小鸦反哺,女儿尽孝。共同书写了母女同心,战胜癌症的奇迹……
擦干眼泪救母亲
2019年初夏,母亲年过花甲,刚刚过了几年舒心日子,刚刚与一位老实厚道的老人组成家庭,刚刚给女儿拉扯孩子还未长大,就查出来患了癌症,一下给这个平静幸福的家庭蒙上了阴影,使其坠入了凄风苦雨,痛苦忙碌之中……
母亲的病是叔叔(继父)先带着查的,那些天不停地往大医院跑,把这辈子不去医院的亏欠都补上了。受罪不说,排着队给医院送钱啊!心疼得她直掉眼泪……经过当地医院初诊,以及天津、北京的大医院拍片,探查之后,被明确告知是“肺癌”。医生要求尽快手术,越快越好!
女儿开初不愿接受,她觉着灾难来的太突然,也有过撕心裂肺的垂泣和痛苦,但孝心和理智告诉她,坚毅和果断驱使她,必须收起眼泪,医学不相信懦弱。必须尽快住院,用手术除瘤来拯救母亲……
救治母亲,十万火急。可当要住院时,又遇新冠疫情,小区封闭,交通滞碍,哪都动不了劲啊!“闺女!你也别上火啊!看那满嘴燎泡的。联系不上医院不怕,妈这病一时半会也死不了!”叔叔也劝,“闺女!去不了北京,咱就去天津治吧,那有我二姐一家,到时也好搭照一下!”
半月后,疫情缓解,交通恢复,母女俩从山城集宁出发,乘火车倒汽车一路奔波,以最快速度住进天津总医院,很快又进入了手术室,一场孝女与医生接力、拯救母亲的长跑鸣枪启程……
母亲的手术,从傍晚一直延续到夜深,长达6个小时。母亲在麻药中昏睡,接受医生的探查,切除,修复,在生死边缘徘徊、游荡……
门外的女儿,焦灼等待。一会儿来回踱步,一会儿靠椅静坐……惦念母亲的病痛,想着母爱的点点滴滴……
听母亲说,自己小时爱尿炕,有时换尿布都等不及。夜深炕冷,与母同睡,尿湿了左边换右边,最后母亲就抱在肚皮上,让女儿在世界上最温暖的软床上入眠……
上学了贪玩,有一次竟在游戏后丢了书包,怕挨打也不敢回家,就啼哭着在小路上游荡。昏暗灯光下,母亲打着手电,呼唤着找过来,一把揽过来女儿,又恨又怜,却没有埋怨一句,领她回家吃过饭,又一人走进夜幕找寻,最后在一个同学家中找回了书包……
女儿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犹如登天,先在青岛奔波了一段,又想在家乡从事教育,但没门没路,找了几家都碰壁,就只好在家干坐着哀叹。谁想母亲得知后,便多方联系,四处打问,最后竟然通过一位熟人联系上一所学校,后经过面试成功入职,登上讲坛。母亲的能力与恩德,女儿一辈子都补报不完啊……
"谁言寸草心心,报的三春晖。"女儿刚想回报母亲,就遇此大难,怎不令人心痛。但正因有此大难,才更要救治母亲。即使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古人孝亲,天地良心。卧冰求鲤,割肉熬汤。枝头小鸦还懂得反哺母亲,因为它小时得过母亲的爱,此时就要用爱来回报母亲……
谢天谢地,母亲的手术很成功,将病灶肺叶切除三分之一。术后母亲很虚弱,但很刚强,也很乐观。她认为做完手术,病就好了,“闺女,不是说小手术吗?咋做了这长时间。你说时间长做的细,妈也相信,这回把病根也除了,咱就回家养着吧!”
女儿心理明白,切除病灶,只是治癌的第一步,今后还要化疗,吃药,输液,病程长着呢!眼下最主要的是跟主治医生取得联系,搞好关系,是想着给人家送个大红包,可对方死活不要,说你们都遇到大难了,我们就尽力帮助,再收红包,天地不容!”良言一句三冬暖,"母女遇见活菩萨!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她一边护理母亲,一边帮医护人员,病患家属做些事情,当起了“病房志愿者”。
在忙碌嘈杂的病房里,人们总看见这个高高瘦瘦,文质彬彬,戴个眼镜,梳马尾辫的姑娘,一会儿擦拭走廊,一会儿帮着输液,一会儿帮人打饭,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晚上就回到母亲身边,搭个地铺,陪伴母亲。
叔叔在津的二姐一家,除了给她们送饭慰问,还叫姑娘来家,吃一顿热饭,睡一个好觉,洗一身风尘,给一个温暖的港湾……一周后母亲刀口拆线,她将护送母亲出院。
相见时难别亦难。萍水相逢的病友们,最盼望在病痛折磨中传递温暖。给别人帮助的人,也会得到他人敬慕。母女一要离开,周边病友都来相送,互送小礼物,说着知心话,爱心在传递,盼着她们再来津城相聚……
山城养病抗癌魔
回到集宁家中,叔叔早备好一桌美食,来迎接这对从地狱口凯旋的英雄。举杯欢庆的还有叔叔的儿子一家,以及女儿的爱人、孩子。这次家庭聚会,形同于劫后余生,促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大家和睦,小鸟有情。此时鸟笼里的两只虎皮鹦鹉,吱喳蹦跳,振翅欲飞。叔叔明白小鸟心事,忙打开笼门,俩小鸟争相飞出,先在空中盘旋,啁啾鸣叫,而后双双降落,一只落在母亲肩膀头,一只落在女儿胳膊上,摇头摆尾,亲昵缠绵,似在诉说着分别的思念……
癌症是绝症,世人谈之色变。据资料显示,世界七十多亿人口中,每天就有1000人被确诊癌症。这是一个恐怖数据,患癌者中不少人病未怎样,却意志先垮,此时癌魔侵入,患者来日无多。可以说患者心态好坏,是战胜癌症的关键。
母亲刚做完手术,居家养病就是与病魔的战斗。母亲带回的药,大瓶小包,药片药丸,满满装了一大鞋盒子,看着就吓人。但母亲很刚强,按时吃药,顽强抗癌,并对老伴说:“谁也不想老年得个灰病,可要得了也别怕。该咋治就咋治,咬牙好好活着,也对得起儿女们一片孝心。”“你说的太对啦,我原来还怕你想不开呢!这下好啦,你心态这么好,又加上女儿的孝心帮助,咱这病就一定能治好!”而后老两口击掌盟誓,相约抗癌。此后散步遛弯,就成了老两口的必修课。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这座塞外山城则是闻名遐迩的“马铃薯之都”和凉爽宜人的“避暑之都”。在山城的一处山坡上,白云飘飘,草木茵茵,小路弯弯,那是母亲与叔叔锻炼散步的地方,树荫里映现着他们的身影,小路上叠印着他们的足迹,山坡飘散着乐观的说笑声……
日落西山霞满天,高兴一天是一天。母亲这绝症病人,病情严重,但她心态好,不咋忧虑,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玩就玩,在邻居眼里也不算个病人。心态放松,心无滞碍,心里没病,就对治愈起了关键作用。再加上医生、女儿、叔叔及亲友的全力救治,经过一年多赴津化疗,母亲的病竟然慢慢好转:消瘦的身体丰满起来,掉落的头发生长起来,脸庞也有了久别的红润,她真得从地狱重返人间,而之中最有力的搭救者,守护者就是她的女儿……
大病治愈合家欢
母亲一年十几次赴津化疗,几乎每月一次,都是女儿只身陪同。为了住院稳妥,使母亲少受出行痛苦,她也不愿老打电话预约给医生添麻烦,女儿就每次先来打前站,在医院为母亲排队等床,等落实了床位才回去去接母亲。叔叔要陪同母亲来津,她也谢绝前来,不愿再麻烦叨扰老人。每次在夜车的卧铺上,女儿一会儿给母亲喂药,一会儿陪母亲说话,待母亲熟睡了,也才上床打个盹,待母亲解手时,她又猛然惊醒,搀扶母亲踯躅在夜车昏暗走廊中……
陪母亲住院,一时难有床位,母女俩就找个近旁小旅馆,拿出叔叔给带的小电锅,到附近市场买些蔬菜、水果、粮油等物,给母亲做些顺口饭菜。去年中秋,娘俩就是在医院和小旅馆度过的。二姐、二姐夫给送来了月饼、饺子,旅馆老板送来一盘炸虾,几个人在皎洁月光下,说着唱着跳着,共享着异乡中秋欢乐,共度着病痛中的幸福……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治疗,经过女儿、叔叔等亲友的照顾,母亲竟然起死回生,大病痊愈,重回人间。看病所花的十几万元,从医保报销了大半,更是让人高兴。为之母亲感叹道:“女儿真不愧是妈的小棉袄!这一年多的四处奔波,精心陪护,妈永难忘怀呀!有这样的孝女在身边,就是咱全家最大的幸福……”
锣鼓铿锵、乐曲悠扬,让我们的几位主角亮相吧:抗癌母亲叫张润莲,原集宁拖拉机厂退休职工;抗癌铁粉叔叔,是原集宁市政府退休职工;抗癌孝女叫赵丽贞,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院马铃薯系教师,一位热心善良,德艺双馨的好教师……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田光兰
制作:吴金程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荣誉编辑:李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