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融资创新(三):巨星云集的新药研发大片——“wàn kē”

伍雄志

上一篇,笔者简述了美国新药研发金融创新的演进史。从本篇开始讲案例、说故事、论人物,并将适当结合国内情况,探讨落地策略。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万科”战役牵动全国上下。这让笔者想起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新药研发中的一个经典剧集——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万珂(硼替佐米)。

这是一部参演演员众多的新药研发大片,大家耳熟能详的演员包括哈佛医学院、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NCI)、罗氏、千禧制药、丹娜·法伯肿瘤研究所、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

经典喜剧,喜气洋洋

我们来看一下由这么多明星演员做出来的“万珂”,到底是一部怎样令人惊喜的喜剧。

首先看一下票房成绩,上映当年(2003年5月上映),万珂即实现了5960万美元的票房。2013年和2014年的业绩更是惊人,分别实现了28.52亿美元和28.82亿美元的票房,2014年的票房排在全部药物票房榜的第32位。

图 1 “万珂”的基本剧情及票房排行

我们接下来看看观众和票价情况。万珂的观众是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患者,按照不同规格,单价有所不同。我们都知道,印度的票价一般都比较便宜。即使我们在印度,这部剧的票价其实也不便宜,1mg的品牌票大约是800美元/张,2mg的仿制票大概是200美元/张,一个月下来大概需要4000-8000美元,着实会吓到观众。但是,为什么它的票房成绩依然那么好?

“万珂”是第一部关于用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剧。虽然它不能治愈肿瘤,但是化疗(苯丙氨酸氮芥和强的松)联用相比单纯使用化疗,生存时间延长一年,生活品质也更好。这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患者来说,已经是上天赐予的一份大礼了。

拍戏过程真心曲折

虽然,“万珂”是一部大喜剧,但是,拍片过程确实曲折——历时十年,若干次死而复生,快赶上我们的《大鱼海棠》了。其拍摄过程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成长剧,两头都很欢喜的成长剧,只是中间颇多波折。

下面,我们来看看“万珂”的九死一生。

筹备——出身豪门世家

“万珂”的编剧、制片人和导演Alfred Goldberg是久负盛名的哈佛医学院教授,想把自己关于蛋白酶体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上。于是从1992年开始,他就招募演职人员,成功游说同事Knneth Rock和Tom Maniatis加盟,游说Healthcare投资公司和Dillon Read投资公司投钱。

图2 “万珂”的天使投资人

1993年,我们的主演成功诞生——Myogenics公司。

为了让我们的主演更丰满,Goldberg进一步招揽了汽巴-嘉基公司的Frans Strassen出任CEO,以及Ross Stein领衔的默克酶学团队、Julian Adams领衔的勃林格殷格翰的化学团队。

有钱有人,“万珂”正式开拍。

第一季:挑战肌肉萎缩和炎症,面临困境

主演的第一项任务:设计抑制剂,阻断蛋白酶体,延缓蛋白降解速度,挑战肌肉萎缩。但是这项研究进展并不顺利,倒是意外发现硼替佐米对于抑制炎症反应具有很好的作用(硼替佐米在激活NF-κB起着重要作用)。

于是,主演的任务就变成了抗炎症,连名字都变成了ProScript了。但是这项任务依然不简单,咱们的主演陷入了困境。

第二季:迎战肿瘤,巨星加盟,一波三折

就像令狐冲会遇到风清扬一样,成长路上,英雄总会遇到高手的点拨。

让咱们主演顿悟的是1994年Julian Adam和Aaron Hershko之间的一席谈话。这一席谈话彻底改变了ProScipt的三观,舍弃了肌肉萎缩和炎症这些不属于自己的任务,找到了奋斗的目标——抗肿瘤。

但是,不走寻常路总是会遇到很多的麻烦,甚至是生死抉择。

ProScript面临人生第一次生死抉择——到底是继续按照既定目标向抗肌肉萎缩和抗炎症一路走到底,还是转一个方向,让肿瘤君去死吧?创始人、科学家和科学顾问团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1997年,又一个高手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来自丹娜·法伯肿瘤研究所的Teicher跟ProScript合作,证实了硼替佐米在患有肺癌的老鼠身上能够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在新药研发剧中,任何一次成长必然伴随着新的问题。虽然找到了好的疗效,但是硼替佐米的毒性仍然让大家情绪低落。

当然,这其中也有欢乐:

图 3 巨星环绕,“万珂”闪耀

  1. 1995年,HMR(Hoechst Marion Roussel,现已并入赛诺菲)跟ProScript就抗炎(关节炎)和抗肿瘤方面签署合作协议,首付款3800万美元,还加上未来的特许费;不幸的是,后来HMR又放弃了硼替佐米。现在来看,这一定让HMR后悔不已。

  2. 1996年,日本罗氏跟ProScript签约,就其抗肌肉萎缩部分进行合作开发,向ProScript投资2000万美元,再加未来的特许费。可惜罗氏没有选对方向。

  3. ProScript跟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NCI)达成合作,进行研究,并最终确定肿瘤方向。

  4. ProScript跟MD安德森肿瘤中心建立合作关系。

  5. ProScript获得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CaP Cure、纪念斯隆·凯特琳中心、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资助,进行临床一期的实验;并在临床I期实验成功后,获得纪念斯隆·凯特琳中心、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资助,开展另外两项实验;最终,北卡罗来纳大学证实了硼替佐米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有效。

有时候,喜讯太多,可能真不是什么好事。

第三季:接踵而来的是打击——尊敬的投资人走了

1995年,被Goldberg忽悠的,但却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投资人Wallace C. Steinberg永远的走了——在他61岁的时候。Steinberg是Healthcare投资公司的创始人,他的经典语录是1992年说的——“当别人对医学走向何方还在彷徨的时候,我们应当心如明镜,这是我们投资的基石"。他的经典投资是生物移植公司(Biotransplant)和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Human Genom Sciences)。

投资人走了,ProScript的黑暗时代又开始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断粮,紧接着只能是贱卖。1999年6月,ProScript被Healthcare投资公司以270万美元贱卖给了LeukoSite。

第四季:黎明前的黑暗——寄人篱下,随入豪门

在LeukoSite家中,ProScipt的硼替佐米就是一个丑小鸭,寄人篱下。

三个月后,千禧药业迎娶LeukoSite的时候,硼替佐米只是一个陪嫁品而已,千禧药业下6.35亿美元的聘礼,看中的是LeukoSite的抗炎药物。

我们当然可以想见,豪门冷宫的日子是多么难熬。

第五季:坚持不懈,幸运之门开启

所有喜剧的结尾都来自于主角的坚持不懈,幸运是有选择性的!

我们的编剧、导演兼制片人心中的主角永远是“万珂”。Goldberg想尽各种办法、施尽各种伎俩,不断对千禧药业表爱意,愣是取得了奇效。2000年,北卡罗来纳大学用硼替佐米消除了一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全部症状。

“万珂”起死回生!

我们不得不惊讶于,经历过这么多的悲欢离合之后,Goldberg是怎么让我们的演职人员留下来,把“万珂”这部传奇的剧集继续拍下去的。

结局:雨后彩虹,皆大欢喜

获得千禧药业的认可和支持,主人公一路高歌:

“万珂”团队跟丹娜·法伯肿瘤中心的多发性骨髓瘤专家Anderson及其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并通过Anderson进一步跟多发性骨髓瘤研究基金、国际骨髓瘤基金建立起了关系,让他们大力支持硼替佐米。

2003年1月,千禧药业完成硼替佐米的II期临床后提交申请;2003年3月,美国FDA受理申请,并确认走快速审核通道;2003年5月,“万珂”获批上映。

随后的故事,就是上映后的大卖!

演职人员列表

“万珂”的上映得益于众多演职人员的辛勤努力和付出,参演的演员阵容之强大是罕见的。

图4 新药研发剧“万珂”之群星灿烂

图 5 成功拍好新药研发剧需中心、桥接和外围各层演员齐备

融资创新,那是被逼的

“万珂”一剧,差点因为差钱而夭折,最终能够上映,那是不幸中的万幸。我们来细数其艰难的融资历程。

图6 “万珂”的艰难融资路

生态圈是拍好新药研发剧的法宝

虽然,“万珂”一剧巨星云集,但是,相互之间并没有发生利益上很大的冲突。更为可喜的是,合作精神在其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从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构建好生态圈是拍好新药研发剧的关键。

图 8 构建生态圈是拍好新药研发剧的法宝

笔者一直强调,新药研发剧的拍摄是非常艰难的,需要尽可能多的相关者参与。尤其是在融资这一块,我们要提早做出安排,从一开始就得设想项目的未来——如何往下推进、怎样跟别人合作、最后怎样退出。

笔者最担心的,就是科学家过分相信自己的项目是好项目,以自己的逻辑来推断项目的推进节奏,推演投资人的逻辑,并想一直由自己将项目推进到获批上映,甚至影片的发行也自己来搞定。“万珂”这个剧,虽然巨星云集,却拍得如此艰辛,恰好说明了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一开始以及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家出身的团队没有做好提前的布局,或者说布局不够完善,只是在研发方面做了布局,但是并没有在融资方面和企业合作层面做出好的规划。

下一篇,笔者将详细解析一家投资机构的运营机制——这家机构把构建生态圈拍摄新药研发剧的模式演绎得炉火纯青。

作者过往文章

  1. 借鉴好莱坞融资模式,突破新药研发资金瓶颈

  2. 新药研发的金融创新:特许权证券化 | Royalty药业公司案例研究

  3. 新药研发融资创新(一): 新药研发模式的演变及投融资总述

  4. 新药研发融资创新(二): 美国新药研发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演进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