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的故事


  

启功楷书《心经》及一点故事

        我听说,我父亲死后家里也出现了一些怪异的事,也请读者能正确理解:这些事说明我们家那时紧张到什么程度。

我们当时住在什锦花园一个宅子的东院,我父亲死在南屋。南屋共三间,西边有一个过道。我父亲死后谁也不敢走那里,老佣人要到后边的厕所,都要结伴而行。据她们说,她们能听到南屋里有梆、梆、梆敲烟袋的声音,和我父亲生前敲的声音一样。还有一个老保姆说,我父亲死后的第二天早上,她开过我父亲住的屋子,说我父亲生前装药的两个罐子本来是盖着的,不知怎么,居然打开了,还有好几粒药撒在桌上,吓得她直哆嗦。也难怪她们,因为这个院里,除了襁褓中的我,没有一个男人了。于是我母亲带着我们搬到我二叔祖住的西院,以为那边有男人住,遇事好壮壮胆。

我二叔祖很喜欢我父亲,他住在这院的北屋。搬去的那天晚上,他一边喝酒,一边哭,不断地喊着我父亲的名字:“大同啊,大同啊!”声音很凄惨,气氛更紧张。到了夜里,有人就听到南屋里传来弄水的声音,原来那里放着一只大水桶,是为救火准备的,平时谁也不会动它。后来一件事更奇怪———我二叔祖有一个孩子,我管他叫五叔。他的奶妈好好地忽然发起了疯癫,裹着被褥,从床上滚到地上,嘴里还不断念叨着:“东院的大少爷(指我父亲)说请少奶奶不要寻死。还说屋里柜子的抽屉里放着一个包,里边有一个扁簪和四块银圆。”我母亲听了以后,就要回东院找,可别人都吓坏了,拦着我母亲不让去。我母亲本来是想自杀的,连死都不怕,这时早就豁出去了,冲破大家的阻拦,按照奶妈说的地方,打开一看,果然有一个扁簪和四块银圆,跟着看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其实出现这些怪现象必然有实际的原因,只不过那时大家的心里都被恐惧笼罩着,一有事就先往怪处想,自己吓唬自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而这正是一个家族衰败的前兆。

我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和气氛中成长的。大概和这种心理、氛围有关,我3岁时家里让我到雍和宫按严格的仪式磕头接受灌顶礼,正式归依了喇嘛教,从此我成了一个记名的小喇嘛(后来还接受过班禅大师的灌顶)。我随师傅学过很多经咒,至今我还能背下很多。

别人写他的《启功杂忆》——
为祈福长寿,祖父让启功拜雍和宫的一位老喇嘛为师,并接受当时的班禅喇嘛的灌顶,取名为“察格多尔扎布”(金刚佛母保佑的意思)。这雍和宫原来为雍正做亲王时的府邸,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雍和宫,成为喇嘛寺。前殿供奉有黄教宗师宗喀巴铜像。这尊铜像是启功的师父筹集善款铸造的。每年春节,启功都要穿戴整齐去雍和宫参加佛事活动,他毕恭毕敬地坐在他第一次坐禅的垫子上,合掌闭目,将经文背诵如流。

启功先生信佛不信佛不管他,但他对佛教的宗旨——济世救人是崇奉的。他的人道主义思想起码有佛家的影响,人道主义即是救世救人,多行善事,广结善缘。启功先生自奉甚俭,常以财物济人,善书,而不以此敛钱,以致伪品充斥市场,成了许多人的摇钱树,他不打假,虽酷爱金石文物却捐给了老家的博物馆,皆化私为公,无偿捐献。这是从佛门来看启功先生的人道主义。

启功先生参禅悟道的诗歌也写了不少。题广州六榕寺藏僧今释自书诗卷今来书诗曰:自号庵
祝发逃禅勇服勤,半生歌哭动乾坤。我来展卷如参礼,同是圆明镜里人。

还有一首长诗:沁园春戏题时贤画达摩像六段            诗曰:

片苇东航,只履西归,教外之传。要本心直指,不凭文字,一衣一钵,面壁多年。敬问嘉宾,有何贵干,枯坐居然叫作禅。谁知道,竟一花五叶,法统蝉联。

断肢二祖心虔。又行者逃生命缕悬。忆菩提非树,那桩公案,触而且背,早落言诠,临济开宗,逢人便打,寂静如何变野蛮。空留下,装腔作势,各相俱全。

诗下先生又曰:

秀能二偈,分观各有精义,合读则如市人口角,一日即是,一日即非,浅直角背,不知何故。

此词中妙处在于“敬问嘉宾,有何贵干,枯坐居然叫作禅”和“临济开宗,逢人便打,寂静如何变野蛮”,参禅能参到如此境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以方外人的眼光来看玄机。而“谁知道,竟一花五叶,法统蝉联”和“空留下,装腔作势,各相俱全”则从宏观上作了评论。

启功先生不仅研讨佛法,还兼通基督教,如:古诗二十首,其十二

元戎基督徒,问其部下将。祷告近如何,答言圣灵降。

元戎掴一掌,俨然临济棒。乃知耶与禅,参透都一样。

启功先生这是在妙趣中搞比较宗教学了。此诗心思之巧和言语之俏固然令人佩服,然而它是以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联想为底蕴的,否则很难作出来。

(0)

相关推荐

  • 第一次去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那时没有对外开放,我怎么写起它的游记呢?原来.父亲带着我去找一位熟人. 在这里.我要说两件事:一是:活佛:二是:大佛. 在雍和宫内的一个跨院.见到了父亲要找的熟人,原来他是这里的一位活佛. 这 ...

  • 启功小楷《痛心篇》,先生写给病危的妻子的诗,感人至深

    这是启功先生1971年至1975年写给病危妻子的诗,感人至深. 原作手抄稿小楷尤其精美,可以代表启功先生小字的水平.

  • 启功先生书画合璧册页

    观画读诗,画由心生,诗可抒情.启功先生总能在诗画之间找到契合点,让画面的意境回荡观者的脑海之中,这就是画外之味.同时,优美清爽的书写风格,意趣悠长,回音绵绵.他的画和他的书法一样,不矫揉造作, 书之自 ...

  • 启功先生行书李白诗三首

    · 题识:李白诗三首,公元一九八二年春启功书.钤印:「启功之印」

  • 启功先生在《古诗四十首》中有两首诗,用诙...

    启功先生在<古诗四十首>中有两首诗,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写就了对待人生的深刻哲理和智慧. 昔有见鬼人,自言不畏葸. 向他摆事实,向他讲道理. 你是明日我,我是昨日你. 鬼心大悦服,彼此皆欢喜 ...

  • 人物故事:启功的故事

    搞笑的大师启功 和自己搞笑:启功先生2005年去世,在他糟糠之妻于1975年病逝不久,也就是他六十六岁时,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 ...

  • 书法大师启功先生的幽默故事二十四则

    以前有一个电影<启功>,对启功先生这样一位艺术大师介绍了很多故事. 现在再看看启功先生的幽默故事,更觉出他那些雍容华贵的书法.气节高古的绘画是有性格原因的. 启功先生在生活中要接触形形色色 ...

  • 琉璃厂故事⑪ | 启功的“安身立命之所”

    夏和顺 北京琉璃厂,又称厂甸.辽代为海王村旧址,元代曾在此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清代中叶起,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商贾之家亦开铺设摊,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俨然京都文化中 ...

  • 琉璃厂故事⑩ | 启功与荣宝斋

    夏和顺 北京琉璃厂,又称厂甸.辽代为海王村旧址,元代曾在此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清代中叶起,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商贾之家亦开铺设摊,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俨然京都文化中 ...

  • 启功与荣宝斋不得不说的一些故事

    启功:我和荣宝斋 荣宝斋这个商店的字号,近百年中,和文化.艺术.教育.出版事业几乎是牢不可分的.它所经营的,文具纸笔外,从价值千金的名人字画,到小孩描红的字模,无不尽有. 我尚在刚刚识字的时候,看见习 ...

  • 我最喜欢的一个鸡汤小故事

    来自沟通训练营学员"世无桃花源"的提问: 奶爸你好,向你请教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罗永浩说他备考GRE的时候,缺乏动力和自制力了,就看鸡汤,而且不是论本看,而是论斤看. 请问您觉得这 ...

  • 中医故事——《 ​生地篇》增水行舟之大义

    < 生地篇> 02 增水行舟之大义 有个计程车司机,忙到昼夜不停地开车,虽然他知道自己疲劳了,也开得比较慢,但还是没法避免交通事故. 在一次跟货车相撞过后大出血,腿骨骨折,血虽然止住了,骨 ...

  • 启功书法丛稿:书画碑帖题跋31则

    启功(1912-2005),中国书法家,书画鉴定家.启功先生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的学养.人品素来为人称道.启功先生热爱艺术,热爱传统,对年轻后辈的教诲无私而深厚.

  • 乡镇故事(二题)郭兴军 《宝鸡文化报》

    乡镇故事(二题)郭兴军 《宝鸡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