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美国史最血腥校园枪击拍成片,观感却与众不同
大家知道电影是如何描绘我们所在的现实生活吗?可能很多人认为许多电影诸如《一一》,《山河故人》等就是在描绘和记录生活。
而有这么一部电影,根据1999年美国科伦拜校园枪杀案改编,却以另一种形式向我们解释了真实事件背后的生活。
这部电影就是美国导演格斯·范·桑特的作品——《大象》,说实话,这绝对称得上是我看过的一部观感非常奇妙的电影。
在一所普通的美国高中校园里,不良少年John因为逃学被叫家长,John想方设法的让父亲没有得知自己逃学的事情。
这时视角切换到另一个叫Elias的少年,Elias喜欢摄影,他拍好照片后准备去学校的暗房冲洗照片。
视角又切换到Nathan身上,Nathan新交了女朋友,与其交谈甚欢。
视角回到John身上,John被校长惩罚,闷闷不乐地走出校园,迎面遇上了两个奇怪的同龄人,这两个人穿着迷彩服,拎着几个奇怪的包,John问他们要干什么却被二人恶语相向:滚远点,一会儿有坏事要发生!
视角继续在许多不同的人之间切换,性格内向的女生Michelle受人冷落,到图书馆当义工。
Elias冲洗了照片之后去图书馆看书。
三个女生聊着各种八卦。
还有许多人,在校园里彼此之间擦肩而过,构成一幅校园日常画卷,视角来回切换的角色彼此之间也没多少互动。
但可以确定的是:刚刚讲的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John遇见的那两个怪人进入校园之前发生的,比如下面这个画面,导演就先后通过三个人的视角展现了三次。
(John视角)
(Elias视角)
(Michelle视角)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了,这部电影采用的是解构性叙事,即通过切换视角和切割时空进行叙事的一种非线性叙事法,这种叙事方式熟看电影的朋友一定不陌生,比如《低俗小说》就堪称解构性叙事的代表。
那么大家一定也会猜测,这些毫不相干的人在一定会在影片高潮时碰撞出火花或是各自发挥一定的作用,确实,这种叙事方式的确能让观众对接下来的发展充满期待,毕竟前面说了,还有两个怪人要在最后一幕搞大动作。
然而有两个角色,他们并没有像前面所述的角色一样被局限在一个时空里,证据在于有几个片段是二人睡觉和吃早点,他们是相对而言独立的存在,这两个人就是前面说的那两个即将搞大动作的怪人。
这两个人是Alex和Eric,一对患难兄弟同时也是恋人,Alex在学校里沉默寡言,也是时常被人欺负的对象,Alex喜欢弹钢琴,影片中有一段近六分钟的片段都是Alex在弹奏《致爱丽丝》。
Alex和Eric都喜欢暴力游戏,并且对纳粹有着很大程度的迷恋,他们从网上购买了枪支,计划在校园里大开杀戒,制造一次大行动,二人穿着迷彩服,用包装着枪支,走进校园。
这也就是前面John视角时发生的事情。
大家期待的高潮来了,Alex和Eric冲进图书馆,开枪击杀了在图书馆的Michelle和Elias,校园里的学生们闻声四处逃窜,两个恐怖分子到处杀杀杀,连校长都没能幸免。
然而与大家期待的不同,这场杀戮被表现的很平静,没有被渲染地多么恐怖或危急。
一阵喧嚣过后,学生们死的死逃的逃,出人意料的是Alex居然把他的同伙Eric也杀了,影片最后在Alex开枪杀死躲起来的Nathan前结束。一切都很平静,即便是枪击案发生后。
看完这部电影我相信你的第一感觉一定是很一般的,因为影片没有像你想象的那样爆发出非线性叙事的震撼和爽快,那些来回切换视角的人,Elias,Michelle,三个女生等等,几乎都在高潮时毫无征兆的被杀了。
那么你一定会疑惑:前面切换视角的铺垫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这部电影到底表达了什么?
现在我来讲解一下,这部电影的特殊之处其实不是非线性叙事,而是:它其实是在讲述生活,这部电影所有你不满的地方其实都是在讲述这个道理。
首先举个例子,如果这个校园枪击案是以类型片的方式拍出来的话,导演和编剧一定会立体地塑造人物,尤其是枪击案的元凶,在枪击案发生后也会加强视听效果来渲染氛围,最终让观众获得畅快的体验进而对校园枪击案产生思考。
而《大象》中的所有人物,没有哪一个是被重点塑造的,也没有哪个人物的过去或心境被展现,包括最后枪击事件的两个元凶。这里并不是导演功力太弱而是导演有意为之,有意不去重点塑造人物。
我们再来联想一下我们的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不是类型片,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像电影一样去了解或“塑造”其他人吗?不会的,许多人对我们而言只是擦肩而过的路人,我们对他们而言也一样。
视角的切换也不是在铺垫什么,而是降低主观意图,尽可能地还原生活,并且告诉我们:每个人看到的只是一部分。毕竟现实生活中我们各自忙活自己的事情,谁能看到一件事的全貌呢?我们生活在一个群体社会,这个社会本身也是相对割裂的。(事实上解构性叙事本身就是最接近生活本身的一种叙事方式)
其次,影片大量使用跟拍式的长镜头,这里的长镜头没有任何炫技的含义,而更像是最原始的用摄影机记录的方式,更像是VLOG,这种拍摄方式更自然亲近且更容易增强影片带给观众的真实感。
范·桑特拍这部电影似乎并没有想让观众思考校园枪击案,而是很平常地记录下来,用极简主义的外壳包装这样一起血腥可怕的事件,如此反倒给影片增加了不少荒诞色彩,他的这种反类型作品可以说非常大胆。
这就是导演格斯·范·桑特传达给我们的,他没有谴责什么,渲染什么,只是冷静的像讲述生活中的琐事一样把事情呈现给我们,所以与其说这是一个故事,倒不如说是一则沉默的寓言,提醒着我们这种可怕的事的就是生活白开水的一部分。
的确,我们在《大象》中看不到曲折的剧情,挣扎的人性,血腥和杀戮的刺激,我们看到的只是生活,冷静得可怕的生活和这冷静之下汹涌的愤怒。
这就是《大象》,初看可能会觉得空洞沉闷,但细细琢磨之后,回味无穷。
----
本文作者:宏宇(感谢)
原创首发:慢慢游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