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投融资机制 加快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手机千寻学术网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增长方式,优化生产工艺,改善基础设施,已是加快畜牧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但山区农村为畜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还相当薄弱,具体表现在金融对畜牧业发展支持乏力。为此,笔者对畜牧业发展融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不平衡性。一是地方财政投入不平衡。地方政府负债多,资金缺口大,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效益好、税收高的工业企业,进行农村聚居点和与之相关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很难拿出足够的资金支持畜牧业生产础设施建设,添置新设备,引进新人才,对畜牧兽医实用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归纳和总结,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畜牧业生产管理能力,从而影响了现代畜牧业发展。二是金融资金投入不平衡。金融企业纷纷撤出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合并城市金融网点,服务客户的选择也更多倾向于投资效益好的非农业领域企业。在融资机构减少的同时,资金投入量也越来越少,以中小畜牧企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组织贷款难的现象非常普遍。三是农民自有资金投入不平衡。山区农村,农民资金积累少,家庭收入的90%以上用于住房建设、子女上学及生活必须品开支,其中少量资金用于疾病预防等其他储蓄。生产性投入,主要用于与生活相关的农机、农具和饮水设施建设,如果用于畜牧业生产,也只是粗放经营的简单再生产,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扩大再生产,由于资金投入量大,山区农民没有投入热情。
2、资金管理的无序性。一是资金管理源头多。目前,政府投入畜牧业发展的资金虽然不多,但投资渠道和管理部门多,存在着多头审批和条块分割的现象;在项目安排、实施范围、建设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无序建设和重复建设等问题;项目、资金分散使用,既不能干成大事,又难以形成共谋发展的合力和机制。二是财政投入预算弱化。畜牧项目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不争取,无支持的现象,项目建设及专项补贴投入,波动性较强,无法定管理程序。地方政府虽有支持计划,但很少落实,地方财政根本没有将畜牧业发展资金纳入预算。如关系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投入品检测等投入,多采用“一事一议”决定投入量,环境保护和道路建设等根本拿不上议程,由此直接影响养殖业主对政府财政支畜资金的公信度,也会因损害经济利益而降低生产积极性。三是资金按时到位率低。在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下,普遍存在着中间环节多,支付过程不确定因素多,途中运行时间长等问题,导致项目建设奖补资金不能按时投入到生产者手中,不但影响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农民自主投入积极性,影响项目建设预期效果。
3、畜牧产业的脆弱性。一是自身能力不足。畜牧业是微利行业,比较效益低,直接经济效益受益范围小,经营盈利保障度低,易受交通、能源、技术、信息等条件的限制,单位个体生产能力弱,投入产出比低;还有畜产品低附加值、低供求性、非商品所带来的低效用价值、新技术应用能力弱和疫病、市场风险高等属性,均能导致畜牧实体经济组织难以抵御外界条件变化带来的经济损失。二是融资渠道不畅。山区农村畜牧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养殖业主自有资金和金融机构的小额贷款;而山区农民有限的资金除去日常开支和子女教育支出外,用于生产投入比例极少,又没有能力承受养殖风险带来的损失,故自身投入热情不高;金融机构及民间投资者也因畜牧业投资回报率低,还款能力弱,不良借贷多而“惜贷”。只要其中任何一条资金链断裂,就能制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同时,畜牧业的基本属性和养殖场建设选址区位因素差,宜养区远离城市及交通干线、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等先天性不利因素,严重降低了外来资金的投资热情。三是内部管理混乱。现有畜牧企业大多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中小畜牧经济实体,人员少,素质低,基础设施差,内部管理松散,生产经营过程缺乏完整、规范的制度、规程和档案,有的直接无任何可查依据,财务数据特别散乱,资产评估相当困难,从而降低了融资能力。四是从业人员信用意识不强。据调查了解,部分养殖业主的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溥,畜牧业贷款道德风险高,个别养殖业主因经营管理不善,一夜之间人去楼空,放贷单位和个人收款困难,致使资金拥有者产生惧贷心理,贷款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二、对策及建议
1、抓宣传引导,构建互相信任的投融资监管体系。加强现代畜牧业的基础知识和产业政策宣传,让人们充分理解现代畜牧业是在传统畜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运用现代科技装备及经营理念武装起来的设施完善、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生态、质量安全的高产高效产业,它具有生产工具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生产技术与工艺高技术化;生产组织产业化、一体化;防疫体系社会化、网络化;生物技术良种化,从业人员专业化等基本属性;具有技术集约、资本集约和产业集约的基本特征。同时,加强金融知识和国家金融政策的宣传,让社会各界人士充分认识资本市场体系结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通过正确的宣传引导,建立起相互沟通、互相信任的利益共同体和投融资监管体系,促进畜牧实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抓体系建设,提高现代畜牧业发展融资能力。一是加强金融保障体系建设。引导金融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深化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畜牧经济发展的运行管理机制,把金融服务网点办到农村,把触角伸向农民,逐步健全覆盖乡村全域的金融网络,拓宽畜牧企业融资渠道,完善管理机制,采取降低贷款门坎、增加质押范围、农户联保贷款、增加贷款额、上门服务等措施,加大贷款融资力度,充分发挥支农支小扶持中小畜牧经济实体健康发展的作用。二是加强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通过政府贴息、税收优惠、风险补贴、担信用保、保费补贴等措施,降低养殖场户资金压力,减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提高社会各界融资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金融组织为畜牧业提供资金支持,解决影响中小畜牧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三是加强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设。制定相对统一、便于操作的养殖户信用等级评价标准,以降低信贷风险。贷款前根据养殖场户的家庭经济及信用状况,结合贷款项目的风险性、可行性和潜在优势,综合评定经营项目信用等级,根据贷款项目信用等级确定贷款期限、额度和利率,实行积极放贷、差别管理制度。四是加强保险体系建设。保险公司要进一步完善畜牧业保险制度,积极探索保险新思路,发展保险新品种,全面开展特色优势畜产品保险,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探索开展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等业务。在保费收取上,由政府财政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保险公司适当提高补助标准,鼓励养殖业主动投保,提高参保率,减少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投资信心,让个人储蓄部分转化为投资,用于现代畜牧业发展。五是加强担保体系建设。由政府索头组织金融、保险、个人投资者等相关单位和个人,组建畜牧发展投融资担保公司,政府财政注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为畜牧业实体经济组织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形成多渠道相互衔接配套运行的融资管理体系,以担保中心为载体,利用担保贷款、惠农卡小额贷款、养殖类贷款、公司类贷款等融资模式,创新融资支畜途径;探索“企业 农户 担保公司 金融 保险 政府”六位一体的多利益主体运行模式,由龙头企业提供种苗、饲料等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收购产品销售,农户负责养殖,银行提供贷款,保险公司提供“畜禽活物保险”保障,政府提供公信力支持,全面提高对畜牧实体经济组织资金支持力度。六是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畜牧部门健全的科技研究和推广体系,成熟的多元化新技术推广应用能力,积极开展银畜合作,加强实用技术研究和普及应用,在发放贷款时,主动为养殖业主提供技术、生产管理和产品信息服务,积极引导畜牧业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养殖业主的生产管理和新技术应用能力,降低贷款偿还风险,提高还贷能力。
3、抓资金整合,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改革和完善项目管理办法,提高监管水平,建立科学的资金分配、项目选择、资金运用绩效评价制度和决策程序,杜绝违规使用项目资金、重复建设项目等现象发生,充分依靠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广泛的投入到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畜牧业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潜在市场优势及科技进步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根据国家和地方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招商引资政策,积极引导有能力、有信心的各界投资者,发展产业带动面宽、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特色畜禽养殖,尤其是发展“公司 基地 农户”的畜牧产业化生产基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发展项目建设的融资面。三是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充分利用民间借贷行为活跃的良好外部环境,制定完善的民间金融活动管理办法,正确引导、规范和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四是探索租赁融资新模式。积极探索建设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实体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由政府牵头,组织金融、畜牧科技研究及推广部门、畜牧机械生产厂、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或其他愿意从事畜禽养殖投资的大中型企业组建租赁投融资服务公司,由公司出资建养殖场和添置现代化生产管理设备,提供种苗和优质饲料,进行相关技术服务。将养殖场租赁给有一定生产管理能力的个人生产者,在一定使用期内交纳相关租金,进行畜禽标准化生产。
4、抓专合组织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鼓励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股份合作组织、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民主管理、规范运行的基础上,加强金融机构与畜牧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利用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中介组织带动模式、专合组织发展模式、专业大户和专业市场带动模式,延伸畜牧产业链,把融资业务渗透到畜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从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环节”着力,帮助畜牧实体经济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科技含量,努力推进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发展,着力培育“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标准化畜禽养殖企业,最终达到提高机械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生产程度,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畜牧业生产各环节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