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埠野史——孙埠蒋村、刘村、永洲村

2019-05-07

蒋村位于佟公坝灌区内,佟公坝灌溉渠和s104从中穿过,蒋村1949年以前曾分属于永宁镇(孙埠镇)、佳山乡、桂峰乡的施黄保和乌泥保。蒋村曾是人类最早活动地之一,其村内的孙埠中学曾是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场所,之后此地就得到更广泛的开发,形成过许多村落,如王村、蒋村等自然村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

到清同治三年,由于瘟疫和战争,孙埠一带已经是地广人稀,于是湖北和安庆等地迁来大量移民。王村自然村西傍水阳江,在宋代这里只有几户人家,因为有一条紫溪河,此地也叫紫溪渡。王姓来此定居后以紫溪王家自称,清中叶,王村人口过千,村庄四周5公里长,村的最西端延续到现在向阳的张家墩村民组,王家在此建有祠堂、寺庙。那时水阳江还没有大埂,水阳江干流在现在向阳张家墩村西边,后多次洪水冲击使河道改道,王村大部分人只好迁走。民国年间王姓族中的王作梅,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当时在孙埠活动的共产党员江涛、江汉曾争取过他,但没有成功。

刘村呈长方形,东邻嵇村茶花岭,西临水阳江。这里很早就有人集中居住,形成了群居村落,原有从洪林有一条大道经过该村直通水东镇,此地成了经济中心,南来北往客商多汇集于此。当时有何氏漕坊,胡氏砻坊、司氏豆腐坊、李氏茶馆、金家小店等。到十九世纪中叶,由于战乱和瘟疫,若干年里,几十里不见人烟,此地人更是寥寥无几。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和嵇村曾经是党的地下工作者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五星庙就是一个老地下革命根据地,工作者把庙堂当学堂,以教书为名,开展革命活动。原国民党桂峰乡乡长何砺真其实是共产党员,他于孙宗溶、江涛、洪琪等一起秘密发展党员。

史书记载,明末清初永洲就是县内军事防务重地,以前称仕桥,明代就设为仕桥里,到清咸丰年间又改为仕桥团,民国三十五年又改为永宁保。直到1953年,把当时的永宁和仕桥合并,取名永洲村。这一代很早就有古人类活动,现在已经发现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战争、瘟疫和自然变化导致这些遗产大都失落了。上孙村很久以前叫前渡村,当时这里四面环水,进出要摆渡。后来这里主要是从洪林迁来的孙姓,有在孙埠镇上游,所以叫上孙村。马义坊这里水深江阔,是很理想的航道,几十吨至上百吨的船都可以航行,所以这里成为竹木交易场所。

雨季时,这里的生意异常兴隆,密如蚂蚁,故称蚂蚁坊,后人为了书写方便些写成了马义坊。油坊村是上百年前就有人在此开油坊得名,油坊很大,向阳、杨林、孙埠都在其生意范围内。西边滩是来名与村西边的一块滩地。永洲是革命斗争战场,土地革命时期很多人参加了革命,最著名的是江场的江涛(江干臣)、江汉、江兴、江碧涛。江涛1928年加入共产党,是宣城第一入党人,之后一直在孙埠发展党员和进行革命活动。江汉、江兴于1939年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下半年,国民党对孙埠共产党组织进行破坏,杀害了一些党员和进步群众。皖南事变后,江涛(江干臣)、江汉、江兴为护送从泾县到苏南区的新四军和党的干部作出了很大贡献。解放后,江涛担任过全国农业展览馆馆长、安徽省财贸部副部长等职务。江汉曾任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江涛的三个儿子也一直生活在过孙埠,江涛逝世后,后代于1989年1月将他骨灰从合肥迁葬到孙埠嵇村江家祖坟这块他生活战斗过的土地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