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宝宝读诗:再别康桥|徐志摩:诗塾课(50)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特别注释】-----------------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⑵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⑶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先后赴美国克拉克大学、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与研究经济。 1921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起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等。1930年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徐志摩德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作品赏析】-----------------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 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第三次欧游,故地重游剑桥。11月6日在归途的南海上,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诗人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再别康桥》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诗人脍炙人口的名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首尾两节互为对照,相互映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轻轻的”与“悄悄地”,叠词对应。结尾却更上一层楼,除了哀愁,也赋予了诗人洒脱的意味来,显得如夕阳般绚丽。
第二节实写康桥的美,夕阳下,柳树镀上金边,分外妖娆。湖水映照,内心的思绪波动。第三节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而诗人宁愿为水草长相守。第四节虚实结合。“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依然是比喻,天上彩虹来描写湖水的柔美。潭水上漂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揉碎"则在这里暗示自己梦想的破灭。
第五节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人在康桥生活了两年。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这节写得尤其曼妙。充满了画面感。星辉一句美得令人心悸,令人身临其境,满溢着无限思念。第六节达到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爱恋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悄悄是离别的笙箫”运用暗喻的手法。“箫”来比喻“悄悄”用来说明诗人的心境,"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富有浓烈的韵律美。沉默,悄悄,都是近乎无声的状态,却流淌着无限的忧伤和思恋。
《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首尾两节是重复吟唱的,一唱三叹,蕴含深厚情感。且“悄悄”、“轻轻”等词是重叠的,加上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加上音尺的变化,也就是乐感的停顿,“轻轻的我走了”,多音节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灵活交替,充分展露徐志摩语言天赋。再还有押韵方面,全诗押隔行韵,每节换韵,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动感,音韵变化丰富,优美和谐。
而建筑美也充分表现。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结构富于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视觉美,音乐是听觉,绘画是视觉,视觉美与听觉美融通,读起来才会感觉共鸣。
绘画美方面也达到很高境界。诗句充满了画面感,色彩丰富,而且协调统一。“金柳”、“柔波”、“星辉”、“青草”、“青荇”等形象聚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动感和柔美感双重享受。其中词汇灵性,动静相宜,动态的“揉”, “撑”,“溯”, 静态的“艳影”、“柔波”、“沉淀”、“载”等,都相应和谐地跳跃在诗行里,如同鲜活的有生命力的鸟儿一般,给诗歌带来无穷的活力。
孩子们,欣赏到这样结构灵动,音画齐美的诗歌,真是语言上的一大享受。读起来是不是有一种想要唱出来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和诗人一起吟唱,和诗人一起咏叹!而情感上的缠绵,柔软的思念,忧伤的分离,洒脱的告别,都仿佛让我们和诗人一起同呼吸,共分享,齐感受。诗人的生花妙笔,令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风格清新飘逸。它无疑是现代诗的优秀代表作品。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语言,节奏,结构,韵律,还有柔美幽怨的意境,洒脱雅致的情怀,韵味十足的象征,浓郁的浪漫主义追求等等, 都会长久地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未来的语言表达上,留下长长的汉语印记。它告诉我们,汉语如此之美,汉语如此之妙,汉语如此之味,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欣赏, 去追求。
--------------【阅读指南】-----------------父母读给孩子听全文,九岁+ 听适合10岁+孩子 读全文
--------------【宝宝读诗】----------------朗诵者: 格宝宝 (7岁)本篇诗歌对于7岁的孩子来讲,困难级别是挺大的。不过,格宝宝善于挑战难度,勇于挑战。这一点值得点赞。部分文字的读音标准,和意义的理解,都做得很好。希望孩子在将来的朗读中保持一分童心,读出自己的理解和角度。诗塾本次录音,只是去掉了原录音的背景瑕疵和噪音。希望能为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随着时间的增长,孩子渐渐长大,会有新的领悟与收获,我们将洗耳恭听,静待成长的声音。
--------------【诗*图】----------------以上图片为剑桥风光,最后一张为英国剑桥大学为徐志摩立纯中文诗碑。支持原创,欢迎转载,并热忱欢迎大小朋友们分享音频视频,诗塾是你读诗荐诗分享诗歌的好平台。关注诗塾 给孩子们一个诗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