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守护者#程凯养生说:通便的穴位处方...
便秘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在中医学的诊断分型来讲,都会分成很多种类型,比如常规的来讲就是分成气秘、虚秘、冷秘、热秘。
推荐的是一组穴位,首先推荐的第一个穴位叫做水道穴,是左侧的水道穴。我们用手指放在左侧的水道,在肚脐的中心向下四指就是为三寸,然后旁开两寸左右的位置,用震颤的方法,做个两三分钟,就可以刺激到乙状结肠的下端。乙状结肠上段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这个穴位叫做腹结。这个穴位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方向下约一点三寸旁开四寸,在腹直肌的外缘,这是乙状结肠的头。水道穴是乙状结肠的尾,所以在这两者之间,我们进行点揉震颤,可以一个穴位、一个穴位的震颤,震颤完了腹结穴,再震颤水道穴。对乙状结肠之内有排便,阻塞不畅,有这种肠形的情况可以快速起效。
所以往往我们这么刺激之后,这个患者就去排便了,对于小孩老人这类的排便的节律,能力比较差的人,我们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助于帮助他养成很好的排便的节律。就是定时去刺激这个部位,刺激刺激它排便了。到第二天再去刺激他又排便了,不断的这样去做,养成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或者帮助他形成每日排便或每两日排便的习惯。
这时候有的朋友会说,我在左侧的乙状结肠区,也就是左侧的腹结到水道这个范围之内,并没有摸到明显的肠形。说明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个食物并没有被运到这里来,没有形成堵塞,它的分布可能是在整个的这个大肠区。第二,说明这个患者可能并没有三四天一便,可能也是一两天或两三天,时间还比较短。
那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应该刺激到整个大肠区,需要加上另外的两个穴位,一个叫做水分穴,在肚脐中心向上一寸,分水的穴位,它刚好是大肠的底部,大肠和小肠的交界区,这是一个关键点。另外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右侧的大横穴,大横穴是在肚脐中心往右侧四寸腹直肌的外缘,这个位置刚好是升结肠转换为横结肠的那个点,我们刺激到这个置就刺激到了升结肠的地方。
这四个穴位刚好把大肠回字形的区,几个关键的位置上容易出现这个堵塞的位置,能够刺激到肠壁的位置都刺激到了。按照肠蠕动的方向,因为是要通便。那我们刺激的顺序就是先右侧的大横,再是肚脐上方的水分,接着是左侧的腹结,最后是左侧的水道。
刺激的方法叫做震颤法。就是用我们的手指,你可以两个或三个手指并拢在一起,对准这个穴位用力点下去,点到最深的地方坚持住,然后开始做震颤。
如果你一只手没有力量,就是两只手一起,这样做震颤。坚持三十秒钟,三十秒钟之后停下来休息一下,再继续坚持。大概对一个穴位的点的刺激,要至少坚持到两三分钟以上。自己完全都可以操作。所以如果您的排便遇到了障碍,不妨每天坚持做这个动作,有助于促进大肠的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