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2年,收获了什么?一位妈妈的健康实践与心得,值得借鉴!

节气群:东篱 正安聚友会

本  期  导  读

学习中医,不仅是掌握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生活的思维方式。
本文来自节气群—东篱的分享,本次分享不是调养的小妙招,也不是一些偏方,而是心态,学习中医并不是在发生病症的时候去治疗,让他痊愈,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去调养,去预防。
用东篱的一句话来讲:「没事装模作样点香,问老师什么香能让人心静,老师说:是那份点香的心比香本身让人心静~」
中医结缘
我,从十四五岁开始喜欢传统文化、中医。听百家讲坛,讲历史的,人文的,罗博士的中医故事,罗博士的公众号。业余爱好认真学习中医是近两年,在喜马拉雅听音频,徐文兵和梁冬老师对话黄帝内经,阳明心学等,学基础网课,看书,罗博士的五本,中医基础理论等。
我学习中医求治病只能算一小部分,兴趣居多,分享一张其中一个平台的学习记录。

学中医

为自己,也为家人

这两年,除了日常事务,一直在学中医的路上,做家务放音频,闲着看视频~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说说我去年的身体状态,经常头疼,入睡困难,经常一两点还没入睡成功甚则三四点(一部分是带孩子的原因),早上起来跟没睡一样,骨头散了架似的,每天起床四五口痰,白天也有,隔段时间就咽痒猛咳一阵,持续半个小时。
劳累,着凉,生气,饮食不当必定加重,头疼也加重,直到中秋吃了一顿螃蟹,引发荨麻疹,自己吃中成药,艾灸,西药断不了,变成慢性荨麻疹,难受痛苦,后来想着改变生活习惯试试。
具体总结如下:
1、调整饮食,本身湿热体质,油腻刺激肥甘厚味很少吃,辣的几乎不吃,冰的也少吃,肉也控制不多吃,宵夜不吃。因为试过一吃多点必加重。
2、运动有条件晨跑半小时,没条件打八段锦半小时,站站桩,静坐,练练呼吸法,拉拉筋,疏通疏通经络易堵塞点,想起来了就做点,身体实实在在在改变。
3、睡眠方面,主动不熬夜,不午睡,十点左右放下手机准备睡觉,早上从九点逐渐调整到六点起床。发现睡午觉晚上不够困就很难入睡。
坚持三四个月,荨麻疹发作明显变少变轻,最后找老师抓了三天药给断了。
坚持半年,痰湿去的差不多了,不再频繁吐痰,咳嗽。这样的生活习惯慢慢地养成了自然。
我觉得学了中医一定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做,去体会变化,感受状态变好的喜悦。
这两张图是我针对头疼时做的不同实验,针完冒凉气,灸完脚热乎乎的,还用了路新宇老师巅顶痛的疏通方法,按揉肝经的易堵塞穴位、昆仑穴。头疼能明显缓解,说明有效。
路老师说你不要一上来就问有没有用,你去试试。但一生气还是容易头疼。根源还是自己修行不够。
期间听了罗博士的道德经,郦波老师讲的阳明心学,一直听完,慢慢的对周围的人事就看淡了,积极面对解决,不挂心,接触了田茂平老师的弹穴调心后,生气郁闷的时候弹一两遍就能释放负面情绪内心轻松不少。
最近练非视觉太极八段锦十天左右,发现梦变少了。多梦从小就这样的,没刻意去调理过。觉得也不怎么影响生活。
生活没有一帆风顺,遇到小事能用中医的方法思维解决我觉得就算收获~
这两张图是我带娃去公园被蚂蚁咬了,奇痒无比,艾灸两天无效,上针放血,立马就不痒了。
带娃回娘家乡村时,娃也隔三差五被蚂蚁咬,马上灸就没有痒和肿起来。现在遇到小问题先考虑中医的办法,不行再考虑别的。
这张图是娃风热发烧的标配辅助食疗,乌梅三豆饮,从罗博士的公众号学的。学了中医并不能神到娃从此不生病了,争取护理到位,病的轻、好的快。
比如:孩子明显着凉了,大椎吮痧,煮紫苏叶水泡澡,辩证风热就煮薄荷叶泡澡。因为一直接触中医,孩子外感除了发烧阶段没给多喝水。中医育儿理念是从罗博士那里学的~
基本上两个孩子,三、五岁,今年没怎么看过医生,小问题自己解决了。以往一感冒咳嗽带去村卫生室就是打针,发烧上吊瓶,没好多久又重来,很无力的感觉,当然也有自己养护不当的问题。
在这里,不是排斥西医哈,个人经历仔细诊治的卫生室、三甲儿童医院也不随便打针上吊瓶的。
我觉得学了中医代表多了一种认知和选择,而不是变得偏激。
艾灸图
这张是划了个小伤口,试试艾灸是不是愈合得快…我两个孩子隔的短又都是我抱大的,去年有段时间左手手腕酸的难受,没法干活的程度,在患处找了一圈痛点在太渊穴,用壮灸,灸了几次就好了。我学的课是古法艾壮灸,悬灸用的比较少。
看潘毅老师的书
现在的状态:
很久没生气劳累到头疼了,睡眠,情绪相对稳定、轻松。精力相对充沛了许多。不熬夜,尤其最近冷了,八九点就带孩子睡了。
一直保持传统运动的量和节奏,没有天天练,落下的也不多,一直保持学习传统文化、中医,悟性不高,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分享哈。
个人体会,跟着明师,多听多做笔记多用,多看书,如果能被一种正确的观念「洗脑」何乐不为呢,累积到一定程度就通一点,我学的杂,我觉得一直跟着一个老师一门深入会精通的多。
结语:
借用王志强老师的话来结束本次分享:健康生活就是规律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良好心态。
学中医,对于咱们爱好者来说,更多的是学它的方法,学中医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然后用这种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就足够了。真正病了,再找大夫,吃药。没病的时候,养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