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三个原则,五点谨记【图文】
一年24节气中,有最重要的8个节气:四立、两分、两至
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两分:春分、秋分
两至:夏至、冬至
人在天地间,当然应该顺应天地阴阳之气升降、沉浮,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天道。
中医养生的核心点:顺天时!
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阴极而阳生,从这天开始阳气像粒种子一样发芽了。
冬至标志着我们已经慢慢进入“生”的状态,而冬天的本质还是“藏”!因此我们的生活起居养生要围绕“藏”做文章!阳气藏不住,随意外泄,这刚出生“火苗”也犹如无根之苗,到了春天也不会茁壮成长!
养护这个初生的火苗,最好的办法就是能睡觉、睡好觉:早睡晚起,睡回笼觉,睡好午觉。可以让自己浑浑噩噩--糊里糊涂的过一段时间: 心不动,睡好觉就是大补冬至!
冬至日,我们要做好2点:会吃、会睡!
“要吃冬至日,要困冬至夜”,意思是:白天要吃好,晚上要睡好。吃什么呢?“冬至饺子,夏至面”--为什么要吃“饺子、面”这类食物呢?因为小麦甘凉,入心、脾、肾经,小麦不仅可以大补你的心气以外,还可以帮助你入睡!
“嘻夏至日,困冬至夜”--意思是说:夏至的白天最长,大伙结伴娱乐一下,把体内的郁热宣泄出来。到了冬至的晚上就要睡好觉了!不仅要睡好觉,还要会睡---“夫妻各自歇”夫妻分开睡,不要动肾气,把那点阳气耗泄掉了。
今年冬至的养生核心:
预防梗症
保卫脾土
一,预防梗症
俗话有说“ 冬至前后,阎王收人”, 这句话绝对不是迷信。现代医学也研究表明,夏冬两季是心脑血管发病率较高的2个节点。而冬季因心脑血管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
因为冬季气温低,寒主收引,血管收缩,气血循环不畅,所以出现心脑血管问题会大幅增加。
而今年的冬季是极寒气候,加上最为阴寒的冬至,所以年老体弱者,或者本来就有心脑血管问题的朋友,一定要注意:
防寒!
防寒!
防寒!
救命药物随手可得;老年人白天能不外出就不要外出。
有条件的,白天、晚上房间要开暖气;睡觉之前打开电热毯,睡觉后一定要关掉电热毯;整个晚上使用电热毯,会燥,会让体液消耗,让血液循环减慢!如果关掉电热毯后,手脚还是凉,可以使用暖水袋。
晚上睡觉之前,起夜以后,晨起后,都要适当补充温热水。
在这个期间,中青年人也要注意晚餐不要吃的过饱,不然会压迫心脏,造成心脏不适或出现意外。再就是也不要过劳,急躁,大怒,熬夜....不然也容易发生意外!
年老体弱者,如果会艾灸,可以艾灸:大椎穴、命门穴、中脘穴、关元穴各穴各20分钟,促进气血循环,气血循环通畅是不易出现心梗、脑梗的。
二,保卫脾土
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准至少具有:胃口好、睡眠好、二便通畅......
胃口好,气血就好,阴阳自生。
冬天我们吃寒凉的食物少了,但是温补多了,最容易出现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一是消耗阳气,二是会扰阳!
为什么会出现扰阳呢?首先“胃不和,睡不安”;吃的太饱一定影响睡觉;该睡的时候睡不着就是扰阳。再就是吃积食了,会生燥热,也是扰阳。
所以,晚餐忌食过饱!脾胃不好的朋友,晚上多吃水煮白萝卜。
再就是,我一直认为:早晚推腹是最好的健脾胃的方法。
三,滋阴敛阳
冬季我们还要做好滋阴润燥,敛阳温阳。
睡好觉就是顺时养阴;我们泡脚后搓一搓脚底板,也是滋阴静心的。
在这里我还推荐一个小食疗方:
黑芝麻
实际上山药、枸杞、桑葚、莲子....等都是冬季很好的食物,但是黑芝麻更好。它可以滋补肝肾,益血润肠、通便。我们的艾友里面有一群妈妈因为孩子反复感冒而焦虑,而这群反复感冒的小孩大多数便秘。而黑芝麻就有很好的润肠燥、通便的作用。
钟南山院士是这样吃黑芝麻的,每天早上冲一杯牛奶,然后加进去一勺黑芝麻;牛奶补充蛋白质,黑芝麻润肠通便。
冬至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起居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
2、药补
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喜欢药物的冬令进补。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润补养药物,服用时感滑润爽口,既能进补,又能治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冬季进补膏方在有些地方成为一种时尚。
3、食补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类食物优点和缺点。
①温补类食物,如龙眼肉、荔枝、饴糖、扁豆、山楂、胡桃等,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②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银耳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③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等。
冬日养生,5个要点要谨记!
01饮食:宜温补,戒寒凉
冬至之后,白天渐长,阳气开始生发,正是人们补阳气、养正气的最好时候,可多吃一些温补食物,寒凉性食物要少吃。
饮食注意:
羊肉、牛肉、狗肉等温补性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以免消化不良。饮食要多样化,谷、果、肉、菜合理搭配,适当喝些牛奶补充钙质。多喝水,少吃糖类、脂肪、盐分高的食物。
02起居:早睡晚起,多晒太阳
冬至后,要注意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因此,要早睡晚起,多晒太阳。
起居建议:
晚上9-10点休息,早上太阳升起后,再起床活动。在阳光充足的午后,外出散散步,配合深呼吸,驱走体内寒气,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间。注意事项:
起床要缓,先养神5分钟,待清醒后,再慢慢下床活动。这是因为,早上人们的血管应变能力差,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03穿衣:防寒保暖,气血通畅
冬至过后数九天,小寒大寒又一年。冬至过后,就进入了“数九寒天”,天气愈加寒冷,更要注意防寒保暖,这样气血才会顺畅。
穿衣建议:
室内温度建议控制在 18~24℃ 为佳;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口罩、围巾、手套,避免冻伤;冬装尽量选择柔软宽松、保暖性好的,方便穿脱的开衫、马甲,不要穿过紧的衣服,以免血液不畅。
04运动:动中求静,强心肺
冬季人体阳气弱,心肺负担重,不建议运动过大,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在家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如室内慢跑、做体操等。
另外,冬天多搓手,对身体健康也大有裨益。一则,可以锻炼手指,对大脑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二则,可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冻疮;三则,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感冒。
05情绪:神静少虑,平衡心理
宋代医学家陈直曾言:“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就是告诫我们注意心理保健,要神静少虑,平衡心理,方能杜绝因情绪而造成的疾病。
冬至后,就进入了隆冬时节,也是老年疾病爱扎堆的时候,建议大家喝喝金沥竹天使山高茶,有助于平稳三高,防病疗疾,在寒瑟中保有一份暖意。
数九寒天虽冷,但人心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