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之死:被同门李斯陷害?别拿言情剧来理解历史人物

《大秦赋》本该是一部激动人心波澜壮阔史诗般的电视剧,但是演到现在,慢慢的开始向古代宫廷斗争剧靠拢,各种狗血情节开始出现。

本该是秦王扫六合的战争场面,但呈现给我们的却是各种宫斗之下的阴谋诡计,从赵姬到娼后,后宫乱政更是经常被拿来说事儿。

这些作为娱乐的噱头,说说也就罢了,要是拿来当做是正经的历史剧播出,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不过古人八卦的心也丝毫不必我们少多少。

比如说一直流传很广的韩非和李斯的故事,说什么韩非和李斯本是同门,都曾拜在荀子门下学习,结果李斯知道能力不如韩非,就陷害韩非,导致韩非死在秦国的监狱里。

这个故事里包含了许多历史事实,同时更包含了人们将复杂因故关系简单化的故事逻辑,故事倒是个成功的故事,但他却远远不是历史的真相。

用故事来理解历史,虽然简单易懂,但却严重失真,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历史上真的的韩非到底失真怎么死的。

(01)生不逢时的法家人物

我们通常把战国时代成为乱世,所谓乱世当然就是原来的那一套秩序不管用了,各个国家面对新的问题,都在酝酿新的解决方案。

这里面大大小小各个国家都要面临着生存的压力,既然原来周天子的那一套玩不转了,各个国家都在寻求新的秩序的建立和富国强兵的办法。

在寻求富国强兵的办法中,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流派和解决方案,这就是诸子百家兴起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规模和影响力来看,有四家的主张影响力是最大的,分别是儒墨道法。

这里面又以法家的主张见效快,效果好而备受各个国家君主的青睐,那个时期只要是曾经富强过的国家,基本上都是采用了法家的主张来主持了本国的变法,区别就是流派和变革的程度不同罢了。

像魏国的李悝和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燕国的乐毅变法,这些都是法家的著名人物,而且在短时间内都在国力达到了一定的兴盛传程度,魏国韩国燕国这些都曾经光芒一时,更不要说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那更是让秦国彻底脱胎换骨。

法家的主张分为了三派,分别是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二韩非总结和融汇和他们三个人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家体系,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韩非有大才,但很可惜生不逢时,韩非活跃的年代,已经是战国后期,时间上已经不可能再给他时间让他来实施变法行为。

韩非是韩国人,当时的韩国是四战之地,而且实力上在战国七雄中垫底,这样一个韩国,是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内部事务的。

更重要的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韩国有弱的道理,情势都如此危机了,面对国内这样一个大宝贝,韩王居然是完全置之不理,对韩非的各种合理化建议完全置之不理,这样的国家,成为被秦始皇灭的第一个国家也不算冤枉。

韩王不识货,自有慧眼识珠的人,秦王政读了韩非的著作之后,拍案叫绝大为赞赏,说了一句经典的话: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这就是秦国对待人才的态度,这次为了得到韩非,不惜发兵攻打韩国,这也是为什么秦国有那么多客卿,不是秦国人却愿意我秦国效力的原因,公元前233年,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因为一个人才而发兵攻打韩国,嬴政对韩非的喜欢可真是不一般。

(02)从不两难的韩非

韩非入秦,这也算是完成了秦始皇的心愿,秦国一向对于人才都是来者不拒,但是韩非的身份有些特殊,他是韩国的王室,这样的身份注定了他就算到了秦国,是没法完全为秦国服务的。

他不像其他的外国人才,诸如李斯、尉缭、姚贾、顿弱、郑国等一样全力投入秦国统一大业,韩非的心里从来没有纠结过,是否为秦服务的前提是,自己心里是有韩国的,他到秦国的前提就是为了保存韩国。

入秦之后,韩非对秦王上了《存韩书》,力劝秦始皇不要进攻弱小的韩国,而应该首先进攻广袤的楚国,这就是韩非,哪怕是自己的国家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但是他心里依然不会放下自己的祖国,他的所做所为,有点像屈原最后的为国尽忠。

从后面的事情发展和韩非本人的见识来看,韩非基本上是知道秦王嬴政是不会信他的话的,春秋战国以来,各个国家都积累了大量的教训和经验,合纵连横反反复复,韩非的目的一眼就能被嬴政看出来,但是为了秦国韩非不得不这样做。

最终韩非无法完全融入到秦国的权力场,更无法为秦国服务,在老同学李斯的建议下,他被关进了大牢,李斯作为韩非的同学,他是了解李斯的。

世人只知道李斯了解韩非的能力,其实李斯更了解韩非的节操,韩非这样的人宁折不弯,留在秦国凭他的能力指不定能出什么幺蛾子来。

《史记》里对韩非的死描述的很有戏剧性,韩非在监狱里还想面见嬴政,但是李斯不允许,并用毒药毒死了他,嬴政本来想放了韩非,但为时已晚韩非已经死了。

这件事很容易理解成,韩非是被李斯偷偷毒死的,那可是秦国的监牢,况且韩非名义上的身份可是韩国使者,李斯身为秦国大臣,是不可能偷偷毒死韩非的。

想杀韩非的人可能很多,比如李斯,姚贾,但最终下命令拍板的却是秦王嬴政,见过无数能人的嬴政,知道韩非不能为自己所用,在大规模灭掉六国的前夕,就只能杀掉韩非了。

至于说用毒药,那也是对韩非的一种优待,不受刑而死算得上是对韩非最大的尊重了,这一点嬴政做的没错,韩非也没错,只不过大家立场不同,而且根本立场就是你死我活那种,所以秦始皇是很喜欢这个人才,但如果不能为秦所用,就只能杀了以绝后患。

(03)一个时代的终结

韩非死了,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刚刚开始,然而另一个时代却也终结了,这就是百家争鸣的时代,韩非死了,他的著作却留了下来。

《韩非子》被秦始皇反复阅读,最终成了秦朝的国策,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就是《韩非子》里面最有名的一句话。

这句话终结了百家争鸣和游侠满地的时代,秦朝尚短,继承了秦朝制度的汉朝,则完成了对百家争鸣时代终结的最终任务。

从汉朝开始,不再有百家争鸣,从此儒家成了外衣,法家成了里子,外儒内法从来都是历代皇帝做的事情,韩非的细想最终成了法家的经典总结,也让法家一直在这个土地上长生不衰。

历史上的韩非,也许生前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但被后人称作韩非子,已经是对他巨大的肯定了,韩非之死也不是什么李斯妒忌造成了,而是那个时代和李斯个性碰撞出来的唯一结局。

(0)

相关推荐

  • 《大秦赋》中有哪些情节与历史不符?

    近日,电视剧<大秦赋>热播让很多观众对秦国及秦朝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少人也从观剧的同时了解到了一些当时的历史事件.不过<大秦赋>虽然是以历史正剧的名义推出,但其中还是有诸多情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秦始皇 李斯 韩非 荆轲刺秦王 焚书坑儒 谏逐客书 张良刺秦

    秦王嬴政为避免各国到秦国的人进行挑拨离间,下令驱逐外来人.楚国的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上书秦王说,之前秦国的业绩很多都是在各国的客卿建议下取得的,如果一律驱逐,其中的能人就会为他国效力了. 嬴政看了 ...

  • 战国最苦的公子恐怕就是他了

    文 / 子玉 如果说秦王嬴政有偶像的话,那他一定是商鞅.因为商鞅变法,秦国实现屌丝逆袭,一时执天下之牛耳,睥睨诸侯. 自秦孝公始,秦国历代国君都手持商鞅之法这柄利剑,破合纵,远交近攻,蚕食诸侯. 商鞅 ...

  • 李斯为何背叛秦始皇?他腰斩前留下的预言,后来每个字都实现了

    [导读]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李斯的一生跟秦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它盛,李斯被封为丞相;它亡,李斯最终落得一个 ...

  • 刘洎之死的谜团:褚遂良陷害?李世民的阴谋?还是历史被篡改?

    刘洎之死的疑云,笼罩在贞观末年的大唐天空,一千多年来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 刘洎是自魏征之后,又一位敢言直谏的大臣,此人性格刚烈,身负侠气,言行疏阔,不拘小节, ...

  • 韩非之死只因他对韩国爱得深沉,怪不得秦始皇,也怨不得李斯!

    在风云诡谲的战国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悲情人物,空有一身才华而无处伸展的韩非,绝对可以排在前列. 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曾拜在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与辅佐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的李斯是同学. 众所周 ...

  • 在生与死边界的门上!

    有一堵墙,矗立在生与死的边界处. 那堵墙叫做生死之门. 在墙的这边,站着一个人. 在墙的那边,站着一个鬼. 人想知道,死了之后是什么样的. 鬼想知道,活了之后是什么样的. 所以,一人一鬼,都企图穿过那 ...

  • 权谋理论派的韩非VS权术实战派的李斯

    昨天YY频道和朋友们交流的时候,有人问,为什么韩非子那么牛,对权谋甚为精通,为啥没有东西李斯却能胜出. 其实熟悉史记权谋的朋友们都知道,韩非子是只是公子而已,一开始就是贵族,并没有在政治核心的斗争中历 ...

  • 韩非之死:在大道面前,原则一文不值

    战国的韩非,大才也.李斯几乎是以恋人的眼神看他. 但是,韩非终究没有像李斯那样,一展宏图才学. 很多人觉得韩非是有气节的,为孱弱的韩国,守节赴死.这完全符合传统忠君爱国的主流意识. 有人说,韩非死得壮 ...

  • 中蜂死在蜂箱门和箱内是什么原因?

    关于中蜂死在蜂箱门口和蜂箱内的原因,蜂部落认为应该根据死亡蜜蜂的日龄大小,死亡特点以及死亡状态等情况来综合判断蜜蜂的死亡原因,既然上面已经确定了死亡的蜜蜂是中蜂,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老看看如何知道蜜蜂是 ...

  • 此妃得宠后,有人冒死在朝门写下八个字,诉说百姓的忧虑

    古代封建王朝的兴衰,既符合历史的周期律,又是统治者胡作非为的结果.文人们却往往以"红颜祸水"的名义,总要将原因之一归结为某位女性.从褒姒.妲己到杨贵妃,无一不是如此.她们之中大部分 ...

  • 秦朝历史人物——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 ,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 ...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颜回(儒家五圣,孔门十哲)

    颜回(公元前521-前490年),亦称颜渊,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七十弟子之一.他一生大半时间跟随孔子生活和学习,极深地理解并履践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以谦虚敏学.尊重师长.仁德出众而著称,被后人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