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道不可言,用心感悟,放空自我感受道的奥妙

如果说在所有的传统经典里让我选择最喜欢的一本经典,我会选《道德经》,并没有之一。

昨天开始了《道德经》的解读与学习,既然是学习这样重要的经典,决定以很重视的态度,拿出最好的状态,来系统的从头开始解释,那么就从当下开启这场神奇的领悟之旅。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什么呢,道是事物的本源和本质,通常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老子在开篇就提出道这个词汇,他是这样来描述道的:道可道,非常道。

一、道是什么

这是一个在《道德经》里出现次数最多的词汇。老子告诉我们,能用语言说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的。

大道至简,道是可以用心去感悟的,人可以通过感悟而遵循道的规律去做事,但是道又不是固定的,万事万物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自然中的阴与阳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

道虽然不能用语言说清楚,但是我们用道的思维可以感受道的特质:

(1)道的永恒性,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无限延伸。

(2)道在世间不可被摧毁的必然性,一切与道相违背的都将会被道磨蚀。

(3)道是万物的自然性。

(4)道的基本性,万物变化和运动是不断走向对立面,以此往复循环,生生不息。

(5)万物之间联系被道统一。

(6)道是自然的规律,存在于天地生成之前。

以感悟道的方式来理解名,也是这样的。名可名,可以言说的名也不是永恒的。

二、无生于天地之先,无中生有

当常人谈论道的时候,需要给道具体一个描述,否则不知道如何下手去体会。老子也是这样替我们考虑的,他用有和无这一对概念对道又一次做了阐述。

老子说:无,这样先于天地而生的混沌状态,产生了天地。当天地这个有生成之后,有化生了万物。

我们这样谈的时候,实在是很抽象。所以老子又在后续的篇章里会引入一个概念继续来诠释道的表现形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鉴于对于太过抽象的东西我们理解困难,代入一个实质性的概念解释这个问题,以中医气的一元论来谈,气生成了阴阳,在阴阳这两种能量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了万物。

所以无是天地的开始,有是生化万物的母亲,而联系统一这些的内在规律便是道。

三、用虚无的状态感悟道

道以无的状态生出了天地,道的本源是虚无的,那么我们可以用最贴近本源的状态去感受道的玄妙,放下所有的杂念妄想,才会与道亲近。

用有的,思维的状态去捕捉道的运行痕迹,这是后天的意识做功夫。

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放空自我的状态去体会大道生成天地之前的奥妙,同样的逻辑也可以通过有的思维去体会万物生成后道的轨迹。

有和无就像人的手心与手背,它们共同构成了大道,老子把它们统称为玄,大道无影踪,神龙见首不见尾,变化莫测,正是因为这种特有的属性形成了天地万物的玄妙,玄之又玄,妙之又妙,这就是老子说的众妙之门。

看到这里,第一章就学完了,老子在第一章,开篇名意,提出了道的概念,初步展示了道的内涵,对于道而言,道既不好用逻辑思维理解,也不好用形式思维去体会,对于现代人而言,这是有别于现代思维方式的,一种古老的所谓修行思维体系,当然所谓修行这些都是名相,而名是非常名的,不用担心不太习惯这样的思维,在以后的逐步的学习中,我们将更能体会这种古老修行思维的奥妙之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