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眉与建文(第13讲)||惊天秘密:宁远和新田人中秋节为什么要给长辈送枕头粑粑和橙子?

您也可点击上面二维码,然后点识别二维码进行关注。关注订阅是对本公众号最好的支持。如果觉得好看,请点点文章右下角”在看“图标,推荐给您的朋友。

明清和民国时期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不含九十年代),宁远和新田人过中秋节,与其他县有很大的不同:宁远新田人都是送长辈一根枕头粑粑和两个橙子。

原史志办主任张介立回忆说:到了八月十五傍晚,人们便会在橙子的一头插上三根香并点燃,另一头就插点短竹棍,手持棍子,两人面对面的扭动身体戏耍,以示庆贺。完毕之后,便剥橙子吃,代以赏月。

宁远和新田的这个中秋习俗究竟是咋来的呢?大概很少人去追问,也就没有几个人知道。

昨天与老家同族爷爷辈(年龄只长我三四、岁)的“艳阳天”聊天,他发过来这样一个信息:“你知道宁远人为何八月十五有吃棕粑吗?其实网上传的都是错误的。也许我外公说的才是真的。他说:古时侯宁远来了一个皇帝(也许就指建文帝)。八月十五,他的臣子要给他送月饼,可是臣子没钱买月饼,于是宁远的巧妇便用竹叶包了几根棕粑,并把其中的一根送给了皇上还送了两个橙子,意思是我是你的臣子。好像那臣子当时就住在枧头吧,于是皇上就把棕粑叫枧头粑粑。宁远后人一直流传至今,八月十五给长辈送一根枕头粑粑,外加两个橙子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不过今天的宁远人都叫胫(枕)头粑粑。”(见下聊在记录截图)

(与艳阳天的聊在截图一)

“艳阳天”还与我谈了朝罟大王的事,我也把截图贴出来,分享给大家。

“艳阳天”名叫李国燕,今年约55岁,宁远县柏家坪镇眼头村人。他母亲叫柏仙云,他外公叫柏益梅,柏益梅的父亲是柏万城最大的地主(应该叫柏福)。柏益梅在世的话有120多岁了。小编与“艳阳天”李国燕四弟李国密小学和高中(宁远一中高51班)都同学,也是邻居,小时常听柏仙云长辈讲故事。柏长辈从小读过很多书,老了还经常读书、看小说,而且还写得一手很好的毛笔字。李国燕外公柏益梅讲给他的外孙听的故应该是从他父亲或爷爷、或曾祖一辈辈传下来的。

下面我们就对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做个考证。

 第一,宁远是否来了一位皇帝。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大观堡的创始人智眉禅师的”墓志铭”,其墓志与墓铭是分开的,墓铭由他及他所创建大观堡的第二代四位经管人和臣子邓林先、邓有朋书写。因此大观堡创始人智眉禅师的皇帝身份是可以确定的(墓志铭的内容另讲介绍)。

 第二, 宁远是否有枧头地名。在大观堡东南方向的今新田县三公里处有枧头镇(见图一),另外还有宁远鲤溪镇有大枧头(见图二)。

传说故事中讲的是“枧头”而不是大“大枧头”,所以应该指今新田枧头。明朝时,新田属宁远辖。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析宁远南北二乡十三里置新田县的,枧头就属当时南乡。另外,我们在前面讲到了智眉禅师在枧头建龙池寺的问题,他亲树的碑《缘化袈裟记》碑,至今保存。

第三,是否有臣子随其隐居宁远。我们在大观堡西三里许找到了智眉禅师亲书的墓塔铭,其落款为:“臣邓林先有朋造”(见下图,“臣”字我们特别用红圈圈了起来。

无论送枧头粑粑的是不是这两位臣子,都证明智眉禅师是有臣子随他隐居于宁远的。其中“臣邓林先有朋造”也证实了智眉的身份确系是皇帝,因为这是他亲书的墓塔铭。

另外,小编还想说点这传说故事中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问题,那就是,为啥要送粑粑呢?为只送两个橙子,而不是三个或更多呢?

小编认为“粑粑”谐音“爸爸”,意思是这礼品送给父亲的;“二个橙子”谐音“二个臣子”,表示是两位臣子送的礼品;两位臣子送给爸爸礼品,而称受礼人为爸爸,那么就体现了送礼人与受礼人不仅是君臣关系,还是父子关系。

根据立碑的一般规矩,“臣邓林先有朋造”这个位置应该写其儿孙的名字,但这里写了“臣邓林先有朋造”,邓林先、邓有朋又正好是两位臣子,故应为“儿臣”。

也即传故事中的送中秋礼给皇帝的两位臣子,应是智眉禅师的儿臣。这篇推文,也同时为新田县的枕头粑粑作了历史考证。

(原创作品, 不经原作者同意, 不得转载,同意转载后也必须注明原作者及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