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信平丨买书琐记

买书琐记

作者:郑信平

《我与书相伴的日子》是儿子这次考试的题目,我看了下,题目有点难,叫我来写,肯定也写不好,怎么开头都不知道。儿子他没看什么书,读书看书仍停留在初始阶段,更没思考过有关书的深刻话题,叫他写与书相伴,有点勉为其难。

书非借而不能读也,这是对那些喜欢动手做摘录笔记的人说的。我从小到现在都没有看书看到好的地方整段摘抄到本子上的习惯,一是狗刨鸡爪样的字,连城段自己都不大愿意看,污眼。二是大断摘抄很费时费力,抄在那,猴年马月才会去再看呢。记得唯有的一次是大学时借阅图书馆的《欧洲爱情诗选》,那本书不太厚,再说那段时间发了神,对现代诗着迷,感觉真是写得好,所以特意买了个笔记本全摘抄了。二十多年了,除了搬家整理书时的翻看摆放,一次完整的再看都没有。

不做摘录并不是说我不认真看书,没有心得想法可记。我喜欢看书时拿个铅笔,在自认为精彩处现场开笔作业,涂涂画画的,但借来的书却不能这样搞法。借来的书,翻开第一页始,就有种舒展不开的感觉,畏畏缩缩,勉强看完,影响了效果,往往是什么内容最后都记不住。所以,我自打读研开始,除了必要的吃饭穿衣,所花基本在买书上。

我自主买的第一本书是《新编汉语词典》,但这个钱还是老爸付的,不算作真正的买书,我真正的买书是读研时从江西师大大门口左边的青苑书店开始的。记得青苑书店当时可办会员,普通会员买书可打九折,银卡八五折,金卡好像就八折了。穷学生的我,当然达不到银卡的数额,所以是普通会员,但有一折的优惠,比八一广场那的新华书店强多了,也是动力源。所以,我经常是从上海路的青苑公寓或者南京东路的南昌大学北区,骑个破自行车,晃荡晃荡好几里,积极性那个高啊。

我考四川大学的参考书,就是在那买到的,其他地方没有。有几次想买的书那没有,还可登记预订,请店里帮忙进购呢,且还是一样的会员优惠。所以,我对青苑书店的印象一直都很深,觉得她很不错。书店的老板好像是席殊,是个文化人,后来青苑书店改名席殊书屋,我从成都回南昌时也还逛过好多次呢。

新书打了九折还是贵,对于穷学生的我,除了必要的参考书需从那儿买,别地方买不到外,大凡想看的书,图书馆又不愿去借,那到哪儿去解决呢?有办法。旧书市场。

谁都想物品钱财多多益善,但所有未必尽用之,这就是最初的商品交换,书籍也不例外,古往今来,皆如此。作为江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昌,文化人最繁荣,自然就有数量众多的二手书籍,这个二手书市场,就在江西师大后门那条街的大片区域,一直延伸到过了铁路桥的马路对面,具体叫什么地方一直都没在意,反正每逢周末有空时,除了青苑书店,就是这儿了,是连在一块的。也曾多少次心存侥幸,新书太贵,老想着旧书市场能淘到,结果逛遍旧书摊地,再回到书店,两头都落空。也曾屡屡不吸取教训,没法子,拍拍口袋,直接排到大腿,空的啊。

工作后,到南昌出差,多少次溜回老地方,老想着能再淘回那些年的感觉,但一次比一次的失望。先是地儿开发,现在是一个高端楼盘,小书摊被挤压到小弄小巷里去了。再就是经济发展,大家口袋有钱,旧书没市场,直接捣浆成纸了。旧书也卖不起价,除了退休的几个老头借着自家的房子,对旧书有感情的几个老店在强撑着,没有后继者。唯有的一些老旧书不卖,当做镇店之书展览着。

到成都读书,川大东区文科楼对面那的书店蛮大,专业书籍挺多,对路也合胃口,也是口袋问题。但多少还是狠心买了那么多,现在想想真为当时的决断喝彩。

成都城市比南昌大,自然,那的旧书市场也更大了,好像成都的旧书市场叫莲花塘旧货市场,也卖旧货物。当然还有其他像杜甫草堂、川大边上九眼桥等地都有旧书卖,但规模和质量比不上莲花塘的。

周末,有时邀上对门的龚博,有时自已一个人,骑上自行车,或者倒腾两趟公交,天没亮就出发,赶到那差不多天还是没大亮。其实,成都冬天从早到晚都是天没亮的样子(没太阳),加上时差晚那么多,八点多迷糊是正常的。于是,一头钻进去,逐个书店摊位的过,每横每排的过,生怕漏了哪一本。往往是傍晚人家市场关门闹铃响起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也能淘到意想不到的好书,绝版书来。就是口袋money不多,反复对比、综合权衡,争取将好钢用在刀口上。但哪把都是好刀,哪本都是好书啊。那无奈的心理,我想只有同类人才能懂得。

记得临毕业之际,想想回到老家工作,相隔几千里,很是留恋。对成都我印象几乎没有,因为三年我成都没逛过,不知道她的美与妙在何处,故对她没有什么留恋。川大的一草一木,倒是有所不舍,但我高中、大学、研究生也是毕业连毕业,总不能一辈子赖在学校不毕业,不离开,故也没有太多的不舍与留恋。就是对这个旧书市场,真的是十分舍不得,因为南昌没有这么大这么全,再说我不在南昌,以后到哪儿买旧书去啊。所以,我花了好几天,在那里面再赖了个遍,狠下心淘下了一大箱的旧书,专门打包寄回江西。直到现在,我每面对书架书柜,脑海中哪是南昌、哪是成都买的,基本都能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工作后,手头稍微宽松了点。有好几年,我好像对书过敏,改为钓鱼了,于是钓鱼工具买了不少。也许我这人前辈子属猴,屁股坐不住,没多少耐性,最终钓鱼也不了了之。

还是回到书本上来了,毕竟自己还是对这个熟悉点嘛。近年来,有朋友推荐,网上有书店,于是,改为网上买书,当然,还是旧书为主。毕竟,旧书里面有好货哦。

(2020年10月16日22:25)

文/郑信平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郑信平,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二】卖旧书

    在过去那个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的慢节奏年代,人们唯一的精神食粮,就是那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因此,设摊卖旧书的老行当应运而生,卖旧书是旧时民间的一种营生. 以前在城镇的街头巷尾,旧书摊的身影并不难觅, ...

  • 深圳这家旧书店,书九元一斤?

    "深圳这家书店,书论斤卖!" 论斤卖的书,你见过吗? 藏在深圳城中村里的二手旧书店 九元一斤,旧书随便挑 想买书的小伙伴,赶紧来打卡 深圳人出了名的爱读书,深圳大大小小的书店遍布全 ...

  • 书话二题

    书话二题 淘旧书 淘旧书,一是便宜,二能拣漏.至于书香,旧书店多半是一间破旧房屋,到处弥漫着灰尘和潮湿的霉味,何有? 现在买书,各种网络书店有丰富的书目供选择,只要在电脑上动动手指,就会有快递员送到家 ...

  • 我像小蚂蚁一样进出各种书店,再乐颠颠地背回家一本本新书和旧书……

    [随笔] 进得书店不买书 近日,我先后逛了两家大型书店,起初挑了几本书,最后还是全部放下了,空手而归.因为我对读书的选择越来越严苛了,"贪多嚼不烂"的毛病正在改变,这是好事. 记得 ...

  • 郑信平丨饭碗

    饭碗 作者:郑信平 上午,初中一直到高中的同学永华从老家来市里,到我办公室坐了坐.三十多年了,我们从稚嫩到成熟,个子也从初一时的小不点到现在人到中年的(都是)横向矮锉锉,可谓有苦同担的绝佳好例子了.我 ...

  • 郑信平丨说泪

    说泪 作者:郑信平 写了<谈笑>,自然就要说说笑的对立面哭了.可一想到哭,就老大的心里不痛快.因为第一印象,哭就是因了外来横逆之力过大,承受不了或抗拒不了,而难得支撑下去所致,或者是不想离 ...

  • 郑信平丨谈笑

    谈笑 作者:郑信平 身份证塑料封皮破裂,数字磨损,到派出所重办.照相时,被要求微笑,可面对漂亮女民警,我倒是正襟危坐得紧,一点都没笑.回到家,想翻翻清人程世爵的<笑林广记>,找回笑的神经细 ...

  • 郑信平丨书信

    书信 作者:郑信平 每晚睡觉前,照例要浏览微信朋友圈,雷打不动.尤其是有几个人的朋友圈,若几天没看到其发出新东西,就感觉心里少了什么,是不是他这几天家里有事了?多少次想问问,也是,兴趣类同.人皆有所好 ...

  • 郑信平丨手机

    手机 作者:郑信平 什么东西是我们每天都不可或缺的呢?现在若提个这样的问题,答案肯定是手机了.试想每天出门前先摸摸口袋,看少了什么,无非是钥匙和手机.钥匙忘了,可以等家人的开门,但若手机没带,肯定感觉 ...

  • 郑信平丨对门对吹

    对门对吹 作者:郑信平 两个人,两对门,对着吹牛皮,对着吹啤酒瓶,这就是对门对吹,说的是我在四川大学读书时,和对面宿舍的中文系古汉语文字学博士生龚泽军兄弟的一些有趣往事.四川大学在四川省会成都. 成都 ...

  • 郑信平丨夜半青苑

    夜半青苑 作者:郑信平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省长视察南航的食堂,里面有省长指着价目表,读出半份半价,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也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就肚而食,有时半份足 ...

  • 郑信平丨拖拉机

    拖拉机 作者:郑信平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道路也是四通八达的,不过,全是土路.我们雨天光脚上学时,脚丫缝里冒出的泥浆,煞是让人颇有若是稀粥,该有多惬意的遐想. 路上跑的,记忆中的好像只有各种拖拉机,卟卟 ...

  • 郑信平丨自大与内省

    自大与内省 作者:郑信平 <佛说灌洗佛经>有"释迦文佛--以四月八日夜半明星出时.生堕地行七步.举右手而言.天上天下我当为人民作师.太子生时天地皆为大动."也即传说的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