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小姐: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
本文音频:红楼梦里的小姐: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为女子作传,通篇红楼,曹雪芹先生精心刻画了以金陵十二钗正册为首的众多闺中女子,为我们展现了古代女子悲惨的命运,她们的命运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我们今天就以红楼梦里的小姐这个群体为主,以钗黛湘三人为例,来说说古代贵族女子因何薄命。
细读红楼我们发现,林黛玉和薛宝钗是曹雪芹笔下平分秋色不相伯仲的两位贵族小姐,都家世显赫,才貌兼备,她们是贾府中备受瞩目的人物,因为一个与贾宝玉有木石前盟之缘,一个与贾宝玉有金玉良缘之说。
林黛玉的薄命在于,她五六岁时母亲贾敏就去世了,没几年父亲林如海也过世了,加上三岁时就夭折的弟弟,林黛玉一家四口最后只剩下她一人。
都说过慧易夭,情深不寿。林如海学识渊博,又是前科探花,贾敏金尊玉贵,又才貌不凡,但夫妇两人都天不假年,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成了孤儿的林黛玉,不得不寄住在外祖母家,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虽是千金小姐,但毕竟不是贾府小姐,袭人都说她“就只不是咱家的人”,一句话道出了黛玉寄人篱下的悲苦。黛玉自己也认为“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更是写出了她内心的孤独无依。
不仅如此,王熙凤、贾宝玉、薛宝钗等人,都曾甩锅林黛玉,不为别的,只因她不是贾府之人,又是个常年吃药的病美人,且深得贾母疼爱,谁也不会去找她的麻烦。
黛玉的葬花词里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相逼的不一定是贾府具体的什么人,而是那种寄人篱下的疏离感和漂泊感,这个满腔愁绪,一身病态的女孩,终究是个没家的孤儿。她怎能不对月伤感,临风洒泪?
更何况,她与贾宝玉的一段情,始终未曾真正言明,也不可捉摸,黛玉本就是多愁善感之人,生活无依的她,把炽热的深情赋予宝玉一人,最终却换来了泪尽而逝的结局,正应了那句“冷月葬花魂”的谶语。
同样薄命的还有宝钗,她生的肌骨莹润,大有杨妃之态,且知识广博,无论是诗词,绘画,养生,医理……几乎无一不通,这样一个几乎无可挑剔的完人,却也落得个“金簪雪里埋”的结局。
在家里,宝钗能照看家族生意,依贴母怀。家里闹了矛盾,她也能想法调解。在大观园中,宝钗又能帮助遇到困难的姊妹们,是知心大姐姐。湘云都说“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贾母更是肯定宝钗“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人觉得宝钗内心藏奸,圆滑世故。王熙凤就说她“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可对宝钗来说,她也是跟着母亲薛姨妈客居贾府,又哪里有她一个女孩家说话的份儿呢?
她进京本是为待选入宫,我相信这并非她所愿,但生于皇商之家,年纪又在备选之列,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落选对家族来说,也许不是好事,但对宝钗本人,却未必是坏事。
但无论如何,婚姻大事是由不得她做主的。金玉良缘被母亲和姨娘所认同,甚至征得了宫中贵妃娘娘元春的同意。她最终是嫁给了贾宝玉,完结了金玉良缘一说。但这个结果,也许不是她想要的。
宝玉能给她一个婚姻,但不能给她一段深情。“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便注定了宝钗余生都将在孤独和悔恨中度过。正像她那年元宵所作的灯谜“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她的结局,是“如何两鬓又成霜?”都说最怕英雄气短,美人迟暮。而宝钗的结局,偏偏是孤独终老“两鬓成霜”。
比宝钗结局更为凄凉的,是史湘云的一生。“襁褓中,父母叹双亡”,湘云一出生就没了父母,成了孤儿,这是何等的残忍?
湘云最快乐的时光,大概就是去贾府,在大观园里与姊妹们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这里是她的乐园。她可以随性洒脱,可以做一个风流名士,可以大大咧咧,直来直去,不用去讨好任何人。这个时候的史湘云,人生是幸福的。
然而这幸福是短暂的,她终究还是要回到那个不是家的家里。为了贴补家用,她要做活到深夜。不能说苦,不能喊累。真实的生活,甚至不如贾府一个大丫鬟。本是千金小姐,却因父母过世,成了叔叔家的“女佣”,真应了那句“落魄的凤凰不如鸡”。
湘云的姻缘也颇为不顺,本以为“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遍地阳光,却没想到“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她人生的幸福时刻,都太短暂,短暂到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钗黛湘三人之命运,已是令人悲悯。更不要说贾府四春之薄命了。元春为家族牺牲个人,年纪轻轻命入黄泉。迎春被孙绍祖折辱,一载赴黄粱。探春被迫远嫁,惜春出家为尼……且有凤姐死亡,巧姐落难,妙玉陷落……
这些年轻鲜活的闺中女子,这些才貌双全的脂粉英雄,最终香消玉殒,但她们又永远活在红楼梦里。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