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母亲四十年

我想母亲四十年

作者:风 流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天翻地覆慨而慷”,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都隆重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家国同构”,在为祖国母亲心潮澎湃之余,我也想再为个人生母写篇文字,尽管我已经为母亲写了不少文字。

我的大学同学马立强在溢美我的文章《追水风流》里说:“每年风流都会给母亲写点文字……”其实,我并没有完全做到。文字每年是都写一点儿,但正式给母亲写文字却晚得多。学生时期的作文不能算数;工作之初,教书育人,忙这忙那,年华青涩,笔力纤弱,未能成文;不久到乡里工作,公务尤其公文缠身,忙无闲暇。立强兄这样说,一是针对我近年来的文字而言,二是“概指”。直至我公文任务少了以后,才稍有闲暇和心情,为母亲正式写文章。开篇是《清明十一上上坟》,1999年11月8日凌晨3点起床写的:“又是农历十月初一了。凌晨醒来,再也睡不着了……”此时,母亲离开我们已二十年了。国家十年一大庆,很多纪念活动也都是逢十隆重举行。现在回首,我才猛然觉得,1989年,我结婚成家,无论如何应该告慰母亲一声的。当时年轻,虑事不周,无意中留下了永久的遗憾。想娘的第二篇文章是《鸡蛋情结》,在开篇之后第四天写成。不到两个月,又写了第三篇《云来接》,时在2000年1月10日,农历是1999年的腊月初四,这一篇就算是接娘回家来过年。这三篇散文,很快在我们当地市县报纸发表,引起不少人共鸣。2006年11月,因为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征文活动,我把这三篇文字加了个头和《后记》,汇编为一篇散文《梦里寻她——关于母亲的记忆》。当时好像也得了个奖,但是因为初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怕上当受骗,没有去领。

2006年,于我们大家庭而言,是一个悲情弥漫的年份,正如我在这篇汇编的散文《后记》里所说的:“……母亲一直生活在我的梦乡,给我力量,催我奋进。不幸的是,在她长眠二十七年之后,她唯一的女儿、弟弟,我的姐姐、舅舅,也先后因病追她而去。姐姐是正月初九走的,舅舅是八月十五去的。他们步履匆匆,将元宵和中秋两个人间团聚的节日,甩给悲痛欲绝的亲人。血脉相连,他们都曾像母亲那样给予我们兄弟无私的爱,尤其是对最小的我。母亲去世以后,在我眼里,他们就成了活着的'母亲’。”

活着的“母亲”,并非只有舅舅和姐姐。我在2015年5月9日母亲节前写的一组小诗《母亲节偶感》里,有一首就是《活着的母亲》,是这样说的:

三十六年前

母亲走了

父亲便身兼两职

可父亲种地谋生也忙啊

于是,姐姐来了

大哥二哥三哥四哥都来了

我就又有了棉衣穿

又能够学说大人话了

特别感谢大嫂

忙了大家忙小家

教我刷牙洗衣服

我头疼时给我揉头,手指像小锉

很舒服,很管用

那时,她还不到三十岁

她的身后,还有陆续走进家门的

二嫂三嫂四嫂

——老嫂比母

一直觉得亏欠舅舅

母亲走后不久,舅母也走了

舅舅自身难保,可还是分身有术

帮助我们众兄弟

尤其是最关爱最小的我

还有左邻右舍

还有亲朋好友

还有那些热心的陌路人

……

九年前,姐姐去了

不久,舅舅也去了

他们都太累了,我知道

所有的人都要去长眠的

儿子明年博士毕业

我早已习惯了向他问这问那

就像当年我问母亲

今天我还要特意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妻子。婚后,她也成了我活着的“母亲”。她的勤劳、能干都不说了,只说一点,每当我头疼的痼疾发作的时候,不论白天还是半夜,她都不厌其烦地给我揉头。我的好友飞鸿踏雪读了我的《陶山之痛》写头疼的地方之后,曾发感叹:“应该专门写写老婆的手!有了病不想医生想老婆,这老婆可真是'娘子’了。看来古代的这一称谓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娘!您看,有这么多人关爱着我,您足可安息了!

2009年,《梦里寻她——关于母亲的记忆》收入我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清且涟猗》。收入其中的,还有2009年的第二天,我写的《母亲远行三十年》。写作当天,我八十一岁的老父亲就在我身边客厅里端坐着,看电视,或闭目养神。这篇散文,发表于2010年第4期《山东文学》(下半月刊),并被大庆山东商会网转载,感动了在大庆油田工作的一位山东老乡丁为琪,引发我写了一篇《遥远的感动》。我们神交数年后,这位老兄竟然在回家探亲途中,专门从泰安下火车,再乘出租车西行30公里来肥城,与我匆匆见了一面。两个多月以来,远在山西的文友花非花连续为我已出版的两本散文集《清且涟猗》和《甲午书简》做帖子,逐篇发于微信公众号里。两书出版后,许多亲戚朋友,许多素昧平生的读者,都曾一再宣称这些写母亲的散文引起了他们的共鸣,禁不住潸然泪下。目前,微信正好发到这些写母亲的文字。近日,好友梅边兄又给《母亲远行三十年》写了个评,花非花给这几篇散文也写了个评,持续地以母爱的温情融化着室外的三九严寒。他们的母亲都慈爱安康,但是他们都失却了父爱。惟愿剩下的这一半温馨长存不散,恭祝两位母亲福寿绵长!也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安宁幸福!

2013年11月3日,又是农历十月初一。我早起赋诗二首,匆匆赶回老家,不及修改即书于火纸,在母亲坟前诵读后焚化。归来后,我对照格律又作了修改,题曰“七律二首·十月一上坟”:

往事茫茫入梦牵,故园三十四年前①。
斜阳残照秋林晚,雏燕才飞春草天②。
花谢花开开院内,月升月落落坟边。
子孙今日满堂立,袅袅青烟化纸鸢。
一路行来脚步痴,儿孙相聚上坟时。
西南坡里草烧尽,东北村中酒饮迟③。
灿灿暖阳辞旧梦,弯弯冷月写新诗。
泰山汶水多归燕,军寨常回有故枝④。

注:①母亲于三十四年前病故。②母亲病故时正值斜阳残照的晚秋。当时,三哥二十一岁,四哥十六岁,我十二岁。③祖林在老家西南坡。④老家在泰山西南麓、汶水之阳的军寨庄。

次年清明节,我又作一首《七律·清明》:

陌上桃花压满枝,心湖风动起涟漪。
青山隐隐盘旋路,绿水悠悠杨柳丝。
十一赋诗曾祭拜,清明添土亦追思。
坟前新树佑吾母,落叶还听儿作词。

2014年11月22日,又是农历十月一。这天恰逢小雪节气,但未下雪。家人相约次日回家上坟。屈指算来,母亲去世已经三十五个春秋,倘若健在,就整整九十岁了。晚上,我完成一首《七律·小雪(寒衣节)》,以偿清明许愿:

清明祭母许新词,再送寒衣落叶时。
小雪有情天不雪,短诗无语泪为诗。
仙游卅五鞠躬早,九十生辰垂首迟。
可喜儿孙无忘本,年年岁岁寄相思。

写完,我又把它抄写在火纸上。次日,在母亲坟前,我先读给母亲听,然后焚化。这些,我在第二本散文集《甲午书简》的《小雪书简》里也曾提及。我不担心不识字的母亲听不懂,看不懂。很多朋友可能忽略了我在《母亲远行三十年》里说过的一句话,或者虽然看到了,但是没有留心体会:“我就是母亲的眼睛啊!”我还是母亲的腿,还是母亲的手,凡是我看到的,母亲就都看到了;凡是我到过的地方,母亲就到过了;凡是我写的东西,母亲就都能看懂;凡是我心里想的,母亲就都知道。因为,我也是“活着的母亲”啊!

还是在《追水风流》里,立强兄说我:“……文字或长或短,字字饱含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疼痛。”立强兄许是怕触及我的泪点或者敏感,接下去他说得小心翼翼而颇具禅味儿:“但是,太重的痛感是不美的,风流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把对母亲的缅怀寄托到一个一个模糊而又清晰的细节中:母亲的饭桌、母亲的小脚、母亲的旅行、母亲的生日、母亲的照片……这些细节经由风流卅年温暖目光的折射,就起到了以远冲淡,以思凝神的效果。”也有一些文友,怕我伤感伤身,曾善意地向我表示他们的关爱和怜悯,劝我放开放下这些“痛”,不要时不时地把这些烦恼和苦痛研碎了再细细品味。我不愿意用今天的微信流行语“你没有穷过,不知道穷的滋味”来回复这些好心的朋友们。但是,正如我多次说过的“美的诱惑是挡不住的”一样,想娘的心情也是挡不住的,随时随地,不分昼夜,偶有外界触碰情感,还会瞬间崩溃泪奔,如我的组诗《母亲节偶感》。其中第三首《活着的母亲》已转录于前面,一、二首稍短,也放在这里吧:

一、母亲节

从来不知道母亲的生日

也没有记住母亲的忌日

这飘来的洋节

与我何用

燃一炷香给母亲

写一首诗给母亲

做一个梦给母亲

甚至,头疼的时候

我希望是母亲又看我来了

什么时候想娘了

什么时候就是母亲的节日

二、雨后散步

泪,是下午的雨

话,是晚饭后的步

路灯下,我一个人

一步,一步

走不完

娘走得早

她走前,一直在教我说话

可我只知道问这问那

娘走后,我才知道

其实,我有很多话想对她说呢

我已对母亲说了四十年的话,说了很多的话,可是总也说不完。可惜的是,没有对话,只有我一个人自言自语。

2009年5月,《母亲远行三十年》获中国散文学会和江苏省作家协会组织的“漂母杯”全国首届母爱主题散文征文优秀奖。该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及海外来稿3518篇,经专家评审,其中86篇为获奖作品。迟浩田的《怀念母亲》与从维熙的《母亲的鼾歌》并列荣誉奖。该活动的征文启事中,没有这个奖项。可能是这两个重要人物的参与,让组织者作难了,而临时决定增设了这个奖项。在这里,我谈及这个活动,不是为了炫耀——一个排在荣誉奖和一、二、三等奖之后的优秀奖,也没什么可炫耀的;举出这两位大人物,也并非“拉大旗”,我是想说,一个人职务再高、名气再大也不会忘记母亲,一个人年龄越大越想念母亲。我在长篇散文《诗意地行走》中,还提到过“原山东省委副书记韩喜凯的叙事长诗《妈妈的脚印》,更是怀了一颗感恩的心去追忆、去缅怀、去讴歌崇高、伟大的母爱。”

2012年5月,著名作家彭学明出版了长篇散文《娘》。且看该书版权页上方的说明文字:“……彭学明从良心、灵魂和人性深处,刀刀见血地解剖,完全彻底地反省,其真实坦荡堪比卢梭的《忏悔录》,从而引起天下儿女的强烈共鸣,共同反思——儿女应该怎样更好地善待父母、珍惜父母、孝顺父母。这是《娘》不可多得的社会价值和警示意义。”我含着泪、流着泪,数次呜咽,断断续续地读完《娘》,也曾把它推荐给文友们。立强兄更是自掏腰包购买了数套,赠送给我们几位好友。而立强兄在博客里怀念母亲的文字也泣泪泣血,令人动容,令人唏嘘,令人断肠,此不赘述。

弹指一挥间。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触动我联想到,2019年是母亲去世四十年。我开始谋划一篇大文章。我恳请一位擅长丹青的亲戚为母亲画个像。彭学明先生的《娘》,就有给娘的画像。亲戚为我孝心感动,欣然应允,但久之不成。亲戚小我几岁,虽然见过我娘,但是当时年幼,而今岁月久远,印象都模糊了。要是有张照片就好了!彭学明和娘虽然只有一张合影照片,但是毕竟留住了娘的形象。这又一次触及到我的“痛”。母亲的照片,仅仅在我的文字里,我已安放在《母亲远行三十年》里。娘走时,二哥的儿子才一岁多,自然记不得奶奶的模样,三哥尚未结婚,当时未婚的三嫂倒是见过我娘几面。四嫂和我的妻子都没有见过婆婆。三哥、四哥和我,各自的儿子,都是80后,都只能聆听奶奶的故事了。我给那位亲戚说,不要画了,就留给晚辈们去想象吧。——其实,我不是一直在为母亲画像吗?

2019年10月27日,农历十月一前夜,我又完成一首《又到十一再上坟》。这是一首新诗——也得给母亲换换口味啊:

晴空一鹤

一年一度霜降

青烟

袅袅,羽化

白云舒卷

我们送去的寒衣

天空从来没有如此湛蓝

一晃就是四十年

红叶烂漫

烧红旷野

燎遍谷底崖边

枕着母亲的长眠

这是我

心中的歌

不识字的母亲啊

您,一定听懂了

年年伫立坟前

唱给您的诗篇

谁说您一生没有留下

一张照片

您,五十五岁的脸

分明,刻满了

六十五年的皱纹

七十五年的皱眉

八十五年的清瘦

九十五年的疲倦

早已分不清

那是您的白发,还是

散落的粉尘

只记得您在石磨旁

罗了整整一天白面

从秋到秋

挨过寒冬,越过春夏

一天天

病床卧瘫

智力已如同幼儿

手里却还攥着我--

一个十二岁的少年

秋天

是收获的季节啊

您看

咱们国家的收成

火红

挤爆国庆阅兵的天安门前

咱们祖茔旁边的黄土阡陌

也早已变成水泥大道交织

相连

您最小的儿子

今年年初已当了爷爷

您最小的孙子

两年前已执教大学讲坛

可是--

您却走在了黎明前

清明十一上上坟

四十年前祭奠先人

您常常对我们说起的这句话

铺成儿女看望您的小路

虽然我知道

十三年前

姐姐去后,舅舅去后

还有,两年前

父亲去后

您就不再孤单

但我还是要继续点亮

您坟前的灯盏

因为,我还知道

您永远放不下——

对我们的挂牵

还是秋天

我已渐渐习惯

欲说还休

抬望眼

还是晴空一鹤

还是红叶满川

次日一早,我就把它写在火纸上。到了母亲坟前,还是像先前那样,先诵后焚。有风,不大不小,诗稿在一沓沓火纸燃起的火苗上很快熔化,灰烬裂为碎片,盘旋而起,轻盈地飘动着,或上或下,忽左忽右,像是灰色的蝴蝶翩翩起舞……

归来,我把这首诗连同火纸诗稿的照片,一并发在手机微信里,引来一些读者点赞或留言。一位英语水平颇高的同事,在业余时间把它译成了英文,而且精心译了两遍。这些,都令我激动不已。我想,母亲也一定会感到欣慰的。我心里替您感谢他们了,娘!

这篇文字已酝酿了一年。本想写成一篇《母亲去世四十年祭》,但世事如麻,心绪难平。几经开头,却写成了这个样子。好在元旦虽过,但春节未至,还不算与自己负约。

四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白驹过隙,不过一瞬。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四十年,则是够得上半个人生的漫漫时光。当然,年长者与寿短者另论。于我而言,自十二岁至今,恰好走过了风华正茂的四十年。年过半百,掠弱冠,过而立,解了不惑,知了天命,可谓尽尝人生酸甜苦辣,感情世界起起伏伏,浓淡不一,多少往事都随了风烟,而唯一不变的,依然是对母亲的怀念。

还有九天就是春节。娘,这篇文字就算是我铺下的跪布,儿子接您回家过年!

2020年1月15日(农历2019年腊月二十一)

于泰山西麓一鹤轩,次日改定

作者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阳东军寨村。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由乡镇中学语文教师转任乡(镇)党委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党政办公室主任,后调市优化办(纠风办),再调市政协。曾任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泰安市重点社科课题负责人,肥城地方志特约研究员。个人业绩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肥城年鉴(2018)》《边院文化》和新编《边院镇志》以及肥城市情网等,在新浪网建有个人博客(风流的博客)。斋名泰山西麓一鹤轩。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词,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泰安日报》《泰山学院报》等,入多部文选。出版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2017年1月,《甲午书简》荣获泰安市人民政府最高文艺奖“第三届泰安市文学艺术奖”三等奖。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历史文化。主编、合编(副主编)、参编和策划文学、历史、文化、教育、党建、史志等各类图书20多部(正式出版11部,将出2部);创办左丘明研究唯一专门杂志《左丘明文化》(省内部刊号),主编(执行)8期;在省级和泰安市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消息与通讯百余篇。多次荣获省市以上文学奖、新闻奖、社科奖。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作品推荐:

清且涟猗 || 作者简介和目录

清且涟猗 || 追水(自序)

清且涟猗 || 风流说风流

清且涟猗 || 泉城诗韵

清且涟猗 || 西溪琴韵

清且涟猗 || 肥城桃韵

清且涟猗 || 桃乡三月天

清且涟猗 || 小城

清且涟猗 || 桃园寻花

清且涟猗 || 刘台有桃

清且涟猗 || 清谷鹅黄

清且涟猗 || 春游宝金山

清且涟猗 || 北阁情思

清且涟猗 || 探访微山湖

清且涟猗 || 江南行

清且涟猗 || 风中翻卷的树叶成了花

清且涟猗 || 夜行太行

清且涟猗 || 英谈谈英

清且涟猗 || 邢台名片

清且涟猗 || 清且涟猗

清且涟猗 || 种麻人家

清且涟猗 || 编席

清且涟猗 || 赶集

清且涟猗 || 推磨

清且涟猗 || 第一件背心

清且涟猗 || 瓜田月夜

清且涟猗 || 独轮车

清且涟猗 || 泰山脚下的记忆

清且涟猗 || “未了湖”畔未了情

清且涟猗 || 穿越冬夜的浓雾

清且涟猗 || 黑夜中的彩霞

清且涟猗 || 在镇政府过年夜

清且涟猗 || 清明

清且涟猗 || 历史的土堆

清且涟猗 || 书法家的队伍

清且涟猗 || 烟笼寒水月笼沙

清且涟猗 || 山那边

清且涟猗 || 鸟鸣窗外

清且涟猗 || 乡音已改

清且涟猗 || 屋檐下

清且涟猗 || 梦里寻她——关于母亲的记忆

清且涟猗 || 母亲远行三十年

遥远的感动

甲午书简 || 序 言(一)

甲午书简 || 作者简介和目录

(0)

相关推荐

  • 【美文选萃】郝秀琴 | 母亲心中永远的爱

    xuan'teng'teng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郝秀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文学研 ...

  • 散文 《孟宅轶事 》 作者:艾平

    艾平,笔名,中尉,平顶山市人,2001年开始发表文章,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发表于<平顶山工人><小品文选刊><散文选刊><作家报>等十三种报刊,现为自 ...

  • 云山苍苍梦如烟【28】

    A 听到王大鹏的话,走了几步的水灵折了回来,趴在侯云山的后背上大哭起来.负责值守南门的那几个人听着哭声,眼里噙着泪围拢了过来. 水灵扭过头,对着值守南门的人喊了一声:"把大鹏哥拉回去,好好款 ...

  • 【“思恩·清明”散文有奖征文】记忆中的奶奶/叶辉

    在家乡颍上县,每逢清明节,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乡间草民:无论身在异乡,还是近在咫尺,都要给先人上坟.上坟也就是祭祖.扫墓的意思.上坟意味着这个家族香火不断,人丁兴旺,知恩图报. 清明时节雨纷纷,老远我 ...

  • 在母亲的坟前

    文:蔡敦杰 图:来自网络 肃立在母亲坟前 我思绪万千 隆起的坟堆 好似母亲累弯的脊背 坟前的蛇洞 好似母亲望穿的双眼 母亲啊, 您的儿子回来了 母亲 您可听见? 点燃的纸钱 化作白蝴蝶飞旋 深深三叩首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老哥·老妹/董玉秀

    看到这个视频,我想起来母亲81岁那年,正好闰月. 农村有个说法:闰月钱,使不完.就是闰月的那个月,闺女去给已故的父母上闰月坟,烧的纸钱是花不完的.所以父母故去的,闺女都去给上闰月坟. 我好像听母亲感叹 ...

  • 【世纪作家•散文】寸草心‖单体舜(山东)

    [作者简介] 单体舜  男,数学专科毕业.祖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大沟村.喜欢读书写字,喜欢择善而从,喜欢精益求精.现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中国百佳传世经典散文年鉴(2018卷第一部) ...

  • 跨文本|人间烟火(同题)

    人间烟火 文/文君 文君,本名韩文琴,女,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若尔盖县人,现居都江堰市.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散文专委会委员.都江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跌落云间的羽毛> ...

  • 【“思恩·清明”散文有奖征文】迟到的呼唤/魏书霞

    李林是一家外企业的技术员,满脸刚毅的神情,总是不拘言笑.从上中学到工作,已经十年了没回过老家. 正在上班的刘林,突然接到老家兄弟打来的电话说继母去世了. "兄弟,哥走不开,全劳你了.&quo ...

  • 【阅读悦读·散文】姚国禄《母亲,我在生命的光阴里想念你》

    [作者简介]姚国禄,笔名雅丹,河南正阳县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临街的窗口><穿越大地的箫声>,散文集& ...

  • 【河南·平顶山】艾平丨怀 念

    怀  念   作者/艾平     一 在族人和亲友的哀泣声中,大妗的棺椁缓缓沉入墓穴,这时,天仿佛一下子暗了,远山与近丘在我眼前模糊起来--透过迷蒙的泪液,俯视渐堆渐高的黄土,蓦感大妗离我远去了. 哀 ...

  • 散文|母亲(一)(原创)

    你来晚了,戳蓝字一键关注散文精选大全 文:墨染 (点击下方音乐结合一起读文章哦) 2020年9月24号,我的母亲又住院了,这次是三高引发的心血管堵塞,堵塞情况还不清楚,要等做了心脏造影才知道.我们兄妹 ...

  • 小小说||起 坟

    起  坟 郭继春||黑龙江 深夜,电闪雷鸣,之后倾盆大雨砸下. 他跟随女儿到市里后,虽然和老家相距七八十公里,但由于一直忙生意和看外孙女,已经差不多近十年没回老家了.再也无法入睡,索性一骨碌爬起来,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