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现在的长春人基本是来自哪里的吗?请试下“茶阿冲”快速读!
大家都知道,中国唯一一个省名和市名一样的省份是东北的吉林,但吉林省的省会却不在吉林市,而是在长春。
长春火车站
虽然现在的长春存在感很低,但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长春电影制片厂,喜欢汽车的朋友也一定清楚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一汽)。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春就已经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东方底特律”。
在民国(日占)时期,长春就更加牛了,和上海都有得一比,当时是亚洲第一个规划地铁的城市、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管道煤气的城市等等。
再往清朝追溯,长春就真的只是一座小城了。长春正式设置始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7月),设置长春厅。据说是嘉庆皇帝来长白山祭祖的时候,突然想起老爹乾隆做得一手打油诗:“长白山下春常在,伊通河畔人人爱。”,于是灵机一动在这里设置了长春厅,是吉林将军境内第二个建制单位也是现在长春最早的建制。
虽然长春正式的城建史只有二百多年,但长春的名字可以追溯到大约7000年前的原始部落肃慎,当时的肃慎人都有祈福的习惯,这个祈福的地方,被肃慎人称为“喜都”,也就是今天的长春。肃慎族人在祈福的时候,都喜欢说“茶啊冲”三个字,在肃慎族的语言当中,代表着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长春一名则正是源自肃慎人祈福语的谐音,你可以试下把“茶阿冲”连起来快速读,发音很像“长春”。所以肃慎人可以说是最早的长春人,而肃慎人则是满族人的祖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人。
肃慎人
元朝时期,整个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都沦为蒙古人的牧场。“北国春城”长春也是水草丰美之地,自然也是蒙古人的牧场。明朝末年,长春属蒙古科尔沁部游牧之地。到了清朝时期,满蒙一家亲,当时长春就是属于蒙古人的封地牧场,吉思汗二弟哈萨尔第二十四世孙恭格拉布坦在乾隆时期承袭了辅国公爵位。
这位蒙古王爷在柳条边做拉皮条生意,也促进长春汉人移民的增加。他违背清朝祖制,瞒着朝廷,私自划出了游牧地,招民人垦种纳租。他本来只是为了收租赚钱的,却无意间竟然成为了蒙地开发的首倡者,他的所作所为不仅开启了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再度融合,也促使清王朝不得不调整了延续多年的东北封禁政策。
长春现在的汉族人口差不多60%左右为闯关东的山东移民后裔,一小半河北移民后裔,长春名字的另一个由来“长春堡”便是当时著名的移民村落。长春移民在时间方面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少量为清中后前期移民,大部分为民国时期移民,其次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建设移民。移民来源则主要是承接来辽宁闯关东的外溢人口,其中胶东半岛登莱二州移民最多,约合一半左右。另外山东中西部、河北东北部、河南等省移民也有一定份额。
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长春成为伪满洲国统治中心,被命名为“新京”。从1932年底开始,日本专家参考19世纪巴黎改造规划、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利用十余年的时间,将长春打造成一个极具“国际范”的大都市。到1944年时,长春的市区面积达80余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20万,并且拥有极为发达的交通体系。如果加上驻守长春的数十万军队和近百万流动人口,长春市内的总人口数已高达300多万,在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
建国初期的长春市第一百货商场
这一时期的长春移民中有一群非常有影响力的群体:河北乐(lao)亭老呔商帮。民国时期,吉林省成立吉林商务总会,董事19人中,有9名是河北乐亭人,可见当时“老呔儿帮”在长春商界所占的重要地位。第一任会长王获人也是乐亭人。当时长春有专门成立的“乐亭同乡会”,鼎盛时期的长春乐亭人约有10万多,占当时全市总人口的7%。长春市第一百货商场前身就是当年益发合(乐亭京东刘家的“合”字号买卖的一支)开办的“泰发合百货大楼”。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长春成为中国老工业基地,为共和国贡献了诸多第一:新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第一家专门制造铁路客车的企业、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和第一台大型电影经纬仪……,在参与新中国的工业建设时期,大量的北京、上海的等地的在知识青年也是纷纷移民到长春。
现在的长春,在兼并公主岭后,已经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面积第三、东北四大城市中人口排名第二、总人口达到850万的特大城市,地处东北三省几何中心的长春(沈阳太南、哈尔滨太北),将进一步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辐射带动东北全境的发展。
更多精彩:云顶之弈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