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的京剧情缘

一个书法家学戏的故事:不负嘱托

两位艺术家的旷世情怀:艺无止境

欧阳中石的京剧情缘

文/梁圣军

欧阳中石从小喜欢京剧,对奚派唱腔独有偏爱。母亲给他请先生教唱,她也跟着学戏。1937年4月4日旧时儿童节那天,年仅9岁的欧阳中石作为泰安府衙门小学(今粮食市小学)的学生代表,首次在岱庙登台,演出了京剧《刀劈三关》的一段。以后在济南,欧阳中石拜奚啸伯为师学京戏。他终身尊师若父、隳肝沥胆,师徒之间真挚感人的生死情谊的故事,真是让人荡气回肠。

满族京剧艺术家奚啸伯(1910-1977),出身贵胄,从玩票起家。以委婉细腻、清新高雅的唱念艺术,气质文静、感情深沉的表演才华享有盛名。他演唱有洞箫之美,自成一派。1943年,在济南省立一中上学的欧阳中石15岁,经常到同学马寿甫家玩。一天他又去马家玩,一看堂屋有客人,就到院里吊嗓,唱了段奚派的招牌戏《白帝城》,有板有韵。这时从屋里出来一位个子不高、温文尔雅的人,问他:“你还会唱别的吗?”他回答:“会。”“唱唱看。”唱完一段,那人笑着问:“你唱的是谁的戏?”“奚派。”“那,我就教教你吧。”小欧阳听了一愣:“你?”马寿父的哥哥马寿泉走过来说:“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你崇拜的偶像奚啸伯老板。还不快叫师父?”小欧阳这才如梦方醒,连忙肃然深鞠一躬,口称师父。从此两人结下一生缘,奚每到济南演出,欧阳总是随侍左右学习。

1948年,欧阳高中毕业,奚啸伯想让他下海唱戏,可他父亲坚决不同意。也属于机缘。当了两年孩子王,1950年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欧阳中石在北京,经常与老师见面,遂了心愿,业余学戏深得奚派真传。奚欧师徒虽未按惯例举行拜师礼仪,但老师对中石格外青睐。欧阳文采风流,奚先生经常同他讨论切磋戏文,两人是亦师亦友。但时间不长,1957年奚啸伯离京赴石家庄京剧团谋生。

1956年,小说家汪曾祺写了一部剧本《范进中举》。1960年初一天傍晚,回北京的奚啸伯到一家小酒馆喝酒,抬头看见汪曾祺也在独斟自饮,前去自我介绍。二人相识恨晚,酒逢知己。奚说:“我正排您的大作呢。您这本子对我的心思。”汪说:“在排练中您可以随意改动,千万别客气。”奚说:“有您这句话我心里有底了,但请您放心,主框架我是不会变的。”1962年,奚啸伯又专程回北京找欧阳中石商讨切磋,让他执笔改写唱词。欧阳遵从师命连夜挑灯夜作,重新改写了整整三大段。次日师父看过点头不已,修改本成为定稿。日后《范进中举》成了奚派京的代表作之一。

奚啸伯一向交友不吝,挥金如土,月月“捉襟见肘”。一次回北京,在琉璃厂书店看上一部《三希堂法帖》,才卖一百二十块钱。踌躇半天,最后还是狠心走开了。回去突然接到北京弟子的来信,说家里有病人,求助师父每月接济10块钱。奚先生也没多问,就吩咐会计每月寄钱。后来他回北京小住,返回时没钱了。欧阳中石送来了几百块钱。奚先生一愣,断然拒绝,因为他从不花徒弟的钱。欧阳说:“这是您的钱!”“怎么会是我的?”欧阳哈哈一笑,说:“我看您挣那么多钱,还有时向人借,心里很不是滋味,就想出这个法子,替师父存点钱以备急用。”师父每月寄钱来,都是欧阳夫人去储蓄所存的,给师父攒着备用,还真用着了。师徒情深啊。

奚啸伯是一位自树一帜立派成宗的文人艺术大家。有自己改编、创作的剧本,有自己系统的理论,表明了他更是一位大师级的京剧艺术家。艺术大家往往不是单纯的,他们是一通百通。他在文人书法上也是顶级的。奚啸伯才华横溢,给欧阳中石的教导不仅在戏剧领域。欧阳的书法进步和成就,也得益于师父的言传身教。

奚啸伯去石家庄后,师徒间鱼雁传书也从不间断。常常是前一封还未回信,又收到对方的第二封。他们写信都用毛笔,内容不是戏就是字。格式随意不写上款,字体大小不拘,内容天马行空,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很像促膝谈心。老师信中的字体融有欧、钟、赵的基础,且不断有新的变化,时而像王羲之的情致,时而像王大令的神采,时而又流露出苏东坡的风韵,时而如郑板桥消闲、恬然自得的天趣,时而是赵松雪手札的舒展、隽秀气息。有规范又没有拘束,有追求又没有呈奇的匠意。

在老师的激励下,欧阳中石一直没有离开毛笔,否则一定会搁置起来。他潜心揣摩,大有长进。欧阳中石曾说:“毛笔字不在练,贵在用。”“在京剧方面我受恩于师,在书法上我也大享师惠。”“写字是没有穿上行头的戏剧,”戏剧是点线含情的字。来信字体的变化给予欧阳中石启发,揣摩翻检法帖资料汲取营养,促使他仔细推敲理论造诣,造就精心品味艺术上的眼力。为师“敬一求之”而“敏以得之”的苦苦追求、不断尝试、旁涉多家、永不满足的精神,也启发了欧阳中石。奚啸伯曾送给欧阳中石一张便身照,并题字:如松之健,中石留念,师啸伯。以示激励。学生不孚老师期望,欧阳中石终成一代书法艺术和书法教育的大师。

1963年7月18日,奚啸伯与李苦禅小聚。苦禅先生绘鱼,奚啸伯题字。刘曾复绘脸谱,欧阳中石补白(前排右起奚啸伯、郝秩平、李苦禅、刘曾复;后排左一欧阳中石)。

文革中,造反派为搜集多次找欧阳中石取证奚啸伯,欧阳只说好话。来人说:“你这不是为奚啸伯歌功颂德吗?”欧阳回答:“实话实说嘛!”晚年的奚啸伯境遇十分悲惨,衣不保暖,居无定所,曾长期睡在剧场的后台。1976年,欧阳患了脑血栓,怕师父难过,没敢对师父说。5月,实在难忍思念煎熬,便去了石家庄。进门看到恩师半身不遂,骨瘦如柴,不禁一下子抱住老师的双肩,呜咽着说:“我看您来了。”奚老老泪纵横,反倒安慰他说:“别难过,别难过。咱们都不许哭!”晚上师徒二人交谈到很晚。次日晨,半宿未睡的奚啸伯,对他交代了件事:希望他把孙子奚中路培养成才。孙子有希望传承奚派艺术。欧阳一再推说哪里敢当,恩师郑重地说:“这是我赐的。长者赐,不能辞啊。”

奚啸伯逝世两周年后的1979年,师父终于平反,欧阳中石悲切地写下挽联:“视徒如子,愧我无才,空负雨露;尊师若父,枉自有心,奈何风霜。”以寄托自己的哀思和怀念之情。《奚啸伯自传》因为有欧阳抄本,得以流传。

1985年奚啸伯诞辰七十五周年,石家庄举办纪念演出,京剧名角厉慧良、谭元寿、吴素秋等到场。欧阳中石的《托孤》被安排在压轴位置。石门是中石的伤心地,老师在这里过世,见老师最后一面的情景还恍如昨日。恍惚间他迈动双腿,走上台来,一句“搀扶”刚出口,百感交集,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是他一生中唱得最动情、最悲伤,也是最忘我的一场戏。他无论身材、脸型还是唱腔都与老师越来越像,凭借自身禀赋的声音条件和厚重的文化修养,唱出了曲目的真谛,发出了人物的内心声音,几乎到了乱真的地步,引得一些老戏迷跑上台以辨真伪。

奚啸伯果然有眼力,欧阳没有辜负恩师的重托,悉心向奚中路传授奚派技艺,并授以文史知识;奚中路也认真学戏,不负爷爷的厚望和欧阳的栽培,终于成为第一个戏曲研究生班高材生、梅兰芳金奖获得者。他也不吝家底,向任何一个爱好京剧的学艺者清囊。他逝世后学生张建国回忆:“我与先生在1985年真正结缘,认识先生后的第二天,自己带着一部录音机前往宾馆找先生,希望跟着他学习《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的戏。虽然晚上先生还有演出,但他顾不上休息,边教边录两三个小时,他对文化艺术不遗余力的传播传承,让我深感敬佩。”

1991年,路继舜等编著《奚啸伯艺术生涯》,欧阳中石出任顾问,并题写书名、跋语。路继舜提出请中石写一篇奚啸伯与书法的文章。他慨然应允,酷夏挥汗“念师于北京师院”,写了《先师奚啸伯的书法艺术》。文中用委婉的动人故事,道出奚啸伯教戏又教书法的恩情,师徒从艺的勤奋、好学和无止境的精神,堪为后学的楷模。文章2011年还发表在《中国京剧》,2017收入政协委员文库的欧阳文集《未阑》。

欧阳中石深得奚师真传,唱念表演,形神毕肖,几可乱真。难得的是他既有登台经验,又有研究深度,是京剧艺术的活化石。京剧最为脆弱易失的,是声腔艺术,有必要把京剧传统戏老唱段留下来。已年逾古稀的欧阳中石,先后患脑血栓和脑溢血,还为此努力。夫人张茝京亲自襄助,整理誊录唱词。1999年,不顾年老体弱,在济南用近一周时间,多次进入刚建成使用的录音棚,录制了二十几段已经多年无人会唱的唱段。《战北原》中诸葛亮“我自幼习兵法学演八卦”一段“西皮原板”,唱腔优雅,颇具奚派洞箫逸韵。最后撷选出15段唱腔和念白,由中国唱片总公司正式出CD光盘专辑。他秉笔题名《中石唱念自娱》,落款除常用名章外,还专门加盖了一方“伴”字圆形阳文闲章,既表达自己与国粹京剧终生为伴之情,又拆解为“半人”,诙谐地表明自己是以伤病之身勉成此事的雅谑之意。他特意嘱咐在光盘封页两面都印上“敝帚”两字,谦矜之殷可鉴。

为表达对恩师的怀念之情和感恩之意,2010年,欧阳中石出版了纪念恩师百年诞辰的文集《啸伯永啸:我的师父奚啸伯先生》。作为先生的亲灸弟子,在书中记述了恩师对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的贡献。2011年5月22日,奚派京剧艺术演唱会在济南举行,欧阳中石在演出之后,携众奚派弟子上台向家乡观众致意。本年,他和女儿欧阳启名合著的《京剧艺术漫谭》出版,对京剧艺术的提炼与总结。2012年,再和女儿合著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研究》,从戏曲构建中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的特征,对中国表演体系进行全面的研究,尤其侧重戏曲的代表京剧艺术。

欧阳中石终身热爱京剧艺术,终身弘扬恩师的奚派。奚啸伯和欧阳中石在对各自艺术的追求中都达到事业顶峰,而师徒俩演绎的这段梨园佳话,更是天地间情感交往的典范!

作者简介:

梁圣军,文化学者。

(0)

相关推荐

  • 悼念欧阳中石先生 生前自述京剧缘

    [二黄原板] 诸葛亮不敢拗天行 为的是我主爷锦绣龙廷 拜南斗和北斗赐我阳寿 掌薄官执笔吏留下人情 站中央戊己土深深拜定 [摇板] 见将星比往常显见光明 欧阳中石先生 奚啸伯弟子 书法名家 我9岁那年, ...

  • 京城公认票界最具权威三元老,能文善画,境界一流

    京城票界三元老 ◎文/泠风 因写作<票友春秋>一书,访问了当今京城公认的票界最具权威的刘曾复.李滨声与欧阳中石三元老.与三老交谈,学多多,乐多多,惊叹与感慨更多.恰值中国京剧申遗成功一周年 ...

  • 欧阳中石轶事

    欧阳中石先生的人品.学识.智慧,是我做人做事的人生偶像,我很幸运知遇先生.有一次我和先生闲聊说,石家庄不少人认为我是你的学生,我很高兴.先生说我们是老朋友,果然他赠书给我题签"继舜老友&qu ...

  • 京剧唱段中 数千亲友送别书学泰斗欧阳中石

    京剧唱段耳畔响,疑是奚君又重来--11月11日上午,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他生前的亲友.同事.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数千人手 ...

  • 【缅怀】父亲的京剧情缘

    父亲走了,带着他对教育事业的一生钟爱.带着他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也带着他对京剧艺术的无比眷恋,义无反顾地去追赶与他有着共同追求和爱好的老伴去了. 父亲对于京剧的喜爱是从画画开始的,看过一出<薛 ...

  • 我凝视着他,他感知着我 | 周山

    文/ 周山 11月5日,从北京传来欧阳中石先生逝世的噩耗,正在与几位老同学谈笑饮茶的我,顿时心沉无语,说不出的难过. 我与中石先生40年交往的情景,随后的几天里总是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浮现脑际. 一 ...

  • 没有执着就没有言菊朋,没有寂寞就没有奚啸伯

    (来源:刘云轩的博客) 在京剧老生行里,言.奚这二派是我非常喜欢的流派,现在这两派的传人立得住的也比较罕见,所以更少被人所重视了. 初听言菊朋的时候,很容易被他那种幽咽凄恻的嗓音所吸引,但是听了许久也 ...

  • 一路走来一路歌

    一路走来一路歌 --读路继舜文集<封龙文概(中)> 一 读完四十万字的<封龙文概(中)>,又名<一路走来>,掩卷沉思,眼前由朦胧而清晰地浮现出一个聪明伶俐的山村娃, ...

  • 欧阳中石先生书法作品回顾

    11月5日,首都师范大学在其网站上发布讣告: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顾问.当代书法学科建设重要开拓者 ...

  • 乡贤张绍洪团长的京剧情缘

    扬州网讯(记者丁鹤林)对于喜爱国粹京剧的票友.戏迷来说,全国名票.活动家.沈阳五环京剧团团长张绍洪一点也不陌生.绍洪的父亲是扬州京剧团的主演,他成长于京剧团宿舍,家庭及周围环境的熏陶,少年时代就迷上京 ...

  • 欧阳中石:京剧奚派艺术传人(视频)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 姜凤山与梅兰芳的京剧情缘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 京剧人家的京剧情缘——京二胡演奏家孙文庆的京剧家庭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图文:庞剑 2021年1月8日是本市京二胡演奏名家孙文庆的57岁生日,同时也迎来了其从艺生涯的第50个年头.这一天,孙文庆像往常一样,一大早便有学生来家求教,经过了一天的教学之后 ...

  • 欧阳启名:父亲的京剧情缘

    父亲走了,带着他对教育事业的一生钟爱.带着他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也带着他对京剧艺术的无比眷恋,义无反顾地去追赶与他有着共同追求和爱好的老伴去了. 父亲对于京剧的喜爱是从画画开始的,看过一出<薛 ...

  • 「回忆」欧阳中石:京剧恩师奚啸伯让我不敢放毛笔

    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于今天凌晨因病在北京逝世.五色土编辑部副主任傅力曾经在十三年前采访过欧阳中石.再见旧文,感怀斯人.--编者按 (本文原载于<北京晚报>2007年4月 ...

  • 欧阳中石:京剧奚派艺术传人

    欧阳中石先生才华出众,文采风流.不仅是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又是极负盛名的京剧奚派艺术的传人.他说:"写字是没有穿上行头的戏剧".书法和京剧,为奚啸伯与欧阳中石师徒二人搭起了连心 ...

  • 京剧大师梅兰芳书画情缘

    京剧大师梅兰芳书画情缘 世人皆知梅兰芳是一代京剧大师,在戏曲表演艺术上的造诣颇高,声名享誉海外内.却鲜有人知晓,他还是一位擅长书画的大家.在梨园,如梅先生这般才艺非凡的大师,凤毛麟角. 演别人容易,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