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成熟,就是一个不断摆脱偏见的过程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每隔一段时间之后,回过头来总结过往的经历,就会感觉以前的自己很幼稚,说的话很可笑,犯了很多低级错误,不成熟。

一个人成熟与否,其实并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评价标准。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时间,我们都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逐步成熟起来的,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也即是说,思想认识方面的成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个人终生去完成的事业。

关于成熟,叔本华有段议论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他说:“一个成熟的人从自己的生活中所能获得的首先就是摆脱偏见,这样,他发现世界与他儿时和青年期所看到的迥然有别。他开始以朴素的眼光看视事物,客观地对待它们。”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所受教育违背了认知规律

有位大人物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用叔本华的话来说,“直观认识是先于概念认识的”。

人类的认知规律是,我们先对某样事物有了直观认识,或者说是有了亲身经验,然后再从中提炼出概念,发展出来理性认识。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得亲自尝一尝。假如你从来没有见过梨子,对于梨子的滋味没有直观认识,那么当你听到“梨子”这个词的时候,你就只能靠想象来认识了。这样一来,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偏差。

我们的教育正是这样,在小孩对这个世界还缺乏直观认识的时候,我们就从家长、老师、书本里接受了很多抽象知识。而且,这些知识也不能保证都是正确的。

很明显,这种教育方式是违背认知规律的发展顺序的,所以我们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许多偏见。

2,人常常被非理性因素所主导

学过叔本华哲学的人大概都了解,人的本质就是意志,意志是一个盲目的冲动,而理性只不过是意志的生存工具罢了。正因为如此,理性在我们身上所占据的比例是很小的,我们常常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

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也常常会被自己身上的非理性因素所影响,从而出现偏差。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

大多数人都是带着自己的喜好、欲望、情绪来看待事物的,这些都是偏见。

3,经验不足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件事都亲自去体验一下,所以我们对自己没有经验过的事情就会缺乏直观的了解。

经验不足,对世界的认识就只能靠想象和猜测,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偏见。

对世界缺乏足够的直观认识、经验不足,被很多非理性因素干扰,再加上脑子里被灌输了很多错误的认知,这样就造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局面: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都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

当我们带着偏见在世间行走的时候,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就会出现错误,犯错也就在所难免了,于是我们就会有本文开头的那种体会,总是感觉自己不成熟。

要想活得好,就必须降低自己犯错误的概率;要想少犯错,就要减少自己思想认识里存在的偏见,让自己成熟起来。

如此一来,我们也就理解了叔本华的话:所谓成熟,就是一个不断摆脱偏见的过程。

本文是我在今日头条付费专栏中的一篇文章,今天分享出来,看完之后若有收获,欢迎在留言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