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中医不用刀,只要西医开中药!

导读: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去医院看病,西医除了检查和开西药,一样会给患者开中药或中成药。
感冒开蒲地蓝、板蓝根、清开灵颗粒;
咳嗽开蛇胆川贝、肺热咳喘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
输液还会加上鱼腥草、小柴胡、双黄连注射液……
许多患者吃了这样的中成药,病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或出现了一些副作用,于是便觉得中药无用、骗钱。
而患者们不会想到的是:这药开的对吗?他具有最基本的开中药资格吗?
1
西医院校中医教育几乎为零
众所周知,成为一名中医需要一些基本素养。
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四性五味、君臣佐使、性味归经等等,这些理论的每一个字都具有深刻的内涵。
要想给患者开中药治病,这些基本的中医知识怎么能不知道?
而实际上,99%以上的西医,都根本不了解,也不理解这些理论!
我有一个朋友,毕业于一流的西医类院校——上海医科大学,然后进入某三甲医院的内科做医生。据他讲,他一年要开几十万中成药。
但他对中医的了解呢?几乎为零!
在大学六年中,他们只在大学四年级左右,学了一个学期的《中医学》考查课!所谓考查课,指的是只要及格就可以,属于可有可无的科目。
他们在大学学习的课程不知道有几十门,涉及中医的只有这一门。这样的课程,对于西医院校的学生,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上这门课,三分之一的学生都会逃课,剩下的大部分同学都在课上复习其他重要的专业课的内容。到期末的时候,跟着老师划一划重点。
他考前花了一个通宵,就把老师划的重点背下,考了80多的高分。
博大精深的中医,对于西医院校的学生的来说,就是应付考试而已。
他们对于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四性五味既不理解、也不认同。简直浅薄的可怜。可是出了学校之后,他们就要依靠这一点点浅薄的知识,给患者开方抓药。连方子都记不住怎么开中药?套模板。不信你可以打听一下,即使是在中医院,很多科室也是多西医。

常用的中药方子就那么几个,给病人开方的时候随性加减一下,就算是化裁了。根本不存在随证加减这一说。反正在他们眼里,中药吃不死人,病人又放心,还能给医院创收,何乐而不开呢?

简直如同儿戏。中药的名声就是这样一次次的无效、创收的污浊中被毁了!
2
谁为中成药的滥用背锅?
就因为大医院的医生们对中药的认识都不足、医术不精,才使得这些年中医药的发展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们的医生临床的时候,总是碰到病人问:中药好是好,可是毒副作用不明,不敢给孩子用啊。医生听后苦笑不得。
中药何来毒副作用一说?是药三分毒,指的是药有三分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这里的毒性,指的就是药物的偏性,即中药的药性。没有这点药性,还怎么治病?
看到这儿,有人要说了,那这些年层出不穷的中成药中毒事件怎么说?这个锅,中药可不背!归根到底,还是用药的人水平不到家。
长期以来,茵栀黄一直是小儿黄疸的常用药。但很多妈妈都反映,宝宝吃了以后腹泻不止,小屁股都要淹烂了!
看看茵栀黄的成分: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全是寒凉药!
宝宝刚出生,本来阳气就弱,身体的各个部分发育也不完全,用这么寒凉的药,能不腹泻吗?
中医用茵栀黄去小儿黄疸,是给妈妈服用,孩子通过乳汁吸收药性,寒凉就会被大大的减弱;黄疸消退后,还再让妈妈用温补的药,以恢复寒凉对妈妈和宝宝的伤害。
西医只看到茵栀黄对小儿黄疸效果显著,却不懂中药的药性,一味的照搬乱用,让多少孩子一出生阳气就受到严重的伤害!
前段时间,有位宝妈找到我们,说孩子感冒咳嗽的厉害,去医院拿了药也不见好。我们问她,之前吃的什么药?她说是消炎药和蒲地蓝颗粒。孩子上一次感冒,吃上这个药就好了。
结果不久,孩子又感冒咳嗽了,去医院医生还是让她这样吃,却越吃越严重了!
仔细一问:孩子上次咳嗽是喉咙干痒,干咳无痰;这次是肺部的咳嗽,伴有白痰。虽然都是感冒咳嗽,症状不一样,用药怎么可能一样?
孩子上次咳嗽,肺部有虚火,吃了蒲地蓝缓解了当时的症状,却把寒气闷在了肺里;这次受寒又咳嗽,肺部的寒气更重了,再吃蒲地蓝颗粒可不是越来越重吗!
西医滥用中药,清热类的中成药是主战场:双黄连类、牛黄解毒片、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还有一些通便的麻仁胶囊、通便茶和清热止咳的蛇胆川贝、琵琶止咳露等等之类。
他们才不管你对证不对证,什么寒热温凉,说明书上说能治这个病就大胆的开是了,吃坏了是中药的副作用,不是他们的责任!
3
西医思维不能管理中药
去年,多种中药注射液说明书修订的事闹的沸沸扬扬。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柴胡注射液被标注8种不良反应!最关键的是在禁忌中明确标明儿童禁用,还有10大类的用药注意事项。
很多父母看过说明书之后就认为是柴胡有毒,连小柴胡颗粒都不敢给孩子用了。说到底,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管理的西化和监管的西化。
中草药是以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用的是药的什么?用药物的四气五味,温凉寒热、酸苦甘辛咸、升降沉浮来调整人体的不平衡,而不是用的它的化学成分。
现在动辄就要讲中药的有效成分,连药典都是写所谓的有效成分。
按照西医的思维,这种成分有效,把它做成提取剂岂不是事半功倍?但问题是:中药提取剂≠中药。
黄连里确实含有黄连素,但是黄连素不是黄连;
人参里确实含有皂苷,但是皂苷不能代替人参;
青蒿里确实有青蒿素,但是青蒿素也不等于青蒿;
中医中,最值钱的,是中医辨证的能力“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什么时候,西医能把这个本事学会了,再来分中医药这杯羹吧!
4
西医开中药,怎么解决?
我们希望医院能有成熟的中医部,也希望除了西医院,我国能建起更多正儿八经的中医院;除此之外,更要普及中医教育,让普通民众在中医用药中也有鉴别能力。
借用名中医张晓彤的话来说:“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绝不是一般地说就是把经验总结出来,而是要把中医全套的理论体系从中医的每一个环节都强化起来,这样才行。教育得培养出正经的中医人才,更不能培养出李今庸老先生说的“中医的掘墓人”。
关于中医人才的成长,经过这么多年,我发现就是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读经典,要读、要大量地背诵;
第二个要素是早临床,一定要马上去实践,学了以后就要在实践中用。实际上以前在中国,学中医的小学徒就可以开方子,给家人、朋友开个小方子,治个小病不是不可以。这样可以建立信心,还有了实践经验。
第三个要素就是要跟师,跟名师。没有传承,中医是学不了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没有传承不成。中医讲“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讲的就是传承。而西方的教育体系不适合中医的教育,也就培养不出真正的中医人才。

导读:以下内容来源/郝万山教授《百家讲坛·千古中医故事》内容整理,郝老师用非常轻松的语言、以各种故事和案例来讲述《伤寒论》的智慧。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有一个医生,看肠伤寒病特别有名。
肠伤寒病是怎么回事?它是伤寒杆菌感染之后,导致的一种传染病。这个病的特点是,第一个星期热度一天比一天升高,持续高温,叫阶梯热。有的人到第三周结束,可能出现肠出血,导致死亡。那个时候,肠伤寒的死亡率是很高的。
有人得了这个病,找了一个中医大夫看。医生摸摸脉,看看病情,告诉他“你一天吃我一付药,在饮食上你一定要注意忌口,只许喝稀粥,不许吃任何纤维素的东西,鸡鸭鱼肉蛋绝对不能吃。你要按照我这个方法去治疗,几月几号,你就能退烧,病就好了。”
当时人们都很吃惊,这个病弄不好是要死人的,这个大夫却胸有成竹地说几月几号就能退烧。病人和家属都盼着这一天,结果到了这一天,或者前一天,或者后一天,病人纷纷都好了。在这个医生手下,没有出现过一个死亡病例。
这个医生是谁呢?就是我们解放初期,被誉为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先生。汪老为什么能准确地预测病人哪一天好呢?说白了,他就是得益于张仲景的关于7日节律的认识。
1
7日节律
在《伤寒论》里,张仲景说: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而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意思是说一个得了感冒的人,头痛发烧怕冷,没有汗,甚至有点轻度咳嗽、喘,如果你没有去治疗,没有发生合并症和并发症,到第七天的时候,它自己就好了。也就是说,这个病的自然病程结束了。这不就是张仲景对一般感冒进行了预测吗?他不仅知道这个病哪一天能好,而且还知道什么时辰会好。张仲景说: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这个病到第七天,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这是汗出热退的有利时机,在这个时段,你的病就好了。
在张仲景的著作里,不仅谈到外感病的7日节律,也谈到外感病的14日节律,如果14天没有好,那可能21天好。您也许会说:这是不是有点神了?其实,节律就是有节奏的时间规律,如果患了感冒,即使不治疗,7天也会自行痊愈。如果继发感染病程延长,痊愈之时或许是7天的倍数,要么是14天,要么是21天,这就是7日节律。
这究竟有没有科学道理?现代医学,现代自然科学,对这种病理的时间节律,有没有研究呢?当然有。美国有一个教授,叫哈尔贝克,他从年轻时起就开始致力于人体和动物体的,生理时间节律的研究。
他的研究方法,说来很简单,但是,需要持之以恒。他让参与他研究的人,留下他的尿液,每一次的尿,每天的尿,每一个月的尿,每年的尿都留下来。测试他尿液中激素含量的变化,看它有没有时间节律?结果发现,一般人尿液中,激素分泌的含量变化,有昼夜节律,就是24小时一个变化周期,也有7日节律。
 
1982年,哈尔贝克到中国讲学,他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件事情。当年参加测试的,有个小伙子,他每次,每天,每月,每年的尿液,都留下来了。做了近30年,留了整整两大冰库,这个冰库究竟有多大,我不知道。他说:我们从尿样中检测出了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和7日节律。
其实,人的生活节奏,人的饮食,它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的。所以,哈尔贝克教授对参加试验的人,要求生活作息上,不要熬夜,11点左右上床睡觉。不要吃得过多,不要吃有污染的食物。小伙子严格遵照哈尔贝克教授这个试验合同里的要求,所以,他的尿样,一直测试了近30年都很正常。结果快到30年的时候,发现他的尿样,7日节律消失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个小伙子都快50岁了,是个老伙子了。教授就问他最近的生活有什么变化?50岁的小伙子一下子脸红了,他说,教授真对不起您,我按照您的合同要求,每天早睡,我的前几任女朋友都认为我不能陪她过夜生活,纷纷离我而去。最近我又交了一个女朋友,她才30多岁,我的性机能低下,我没好意思征求您的意见,我使用了一片雄性激素,放在肛门里,让它慢慢释放。美国有这种药,正是用了一片雄性激素,没多久,这个人保持了近30年尿样中的7日节律紊乱了。
当时,我就站起来问教授:您认为控制生物体的昼夜节律和7日节律的因素或者说机制是什么?哈尔贝克教授也站了起来,他说:我们研究了很长时间,我们发现人体的内分泌活动,存在着昼夜节律和7日节律,于是我们就做了大量的动物试验,发现动物体内的内分泌活动也存在着昼夜节律和7日节律。到目前这止,我只能很遗憾地告诉你,我没有在人体内和动物体内找到生物钟所存在的位置。我还不知道控制人体和生物体内分泌活动的昼夜节律的因素是什么?
其实,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探明了这个秘密。接着,我就告诉他,早在1800年前,中国有一个叫张仲景的人,他写过一本《伤寒杂病论》,在那本书里,就提出了疾病昼夜节律和7日节律。
在2100年前,甚至是2500年前,中国有一本书叫《黄帝内经》,在那本书里就提出了人体生理和病理的昼夜节律,月节律,四季节律,甚至更长的60年节律。
哈尔贝克教授一听,有点困惑,我做了这么多年试验,才发现了昼夜节律和7日节律,中国医学早就提出了生理病理的那么多节律,他就问我:你认为控制生物体的这些时间节律的机制和因素是什么?我说非常简单,就是天人相应。
哈尔贝克教授问我:你认为控制生物体的时间节律的机制和因素是什么?我说非常简单,就是天人相应。那个英语翻译,可能没有翻译过中医,他用了大概5分钟的时间翻译天人相应这个词,教授晃晃脑袋,伸伸胳膊,耸了耸肩,表示没听懂。
我们所说的天人相应的观点,实际上来自于《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中医讲天人合一,在中医经典里,我都没有找到。天人合一这样的话,我是在儒家的哲学著作里找到的,战国时期的子思,后来的孟子,一直到东汉的大儒董仲舒,他们都讲天道和人道的合一,讲自然和社会的和谐,那是社会学家,哲学家讲的天人合一。
2
天人合一
在中医学经典里,不用天人合一这样的话,它讲天人相应。天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相感应,相适应,相顺应。于是,在中医学里就出现了这样的比喻,天有阴阳,人有脏腑,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地有江河,人有经络。
古人认为,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大自然中有什么,人的身体里就有什么,所以,大自然日月星辰的运动节律,也就是人体和生物体内生理和病理时间节律的根源。
人体内生理病理的时间节律真的是由大自然所控制的吗?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大家想一想,人体的生理活动,为什么有昼夜节律啊?有些病人上午轻下午重,到了晚上更重,第二天又轻了。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帕金森氏综合症的病人,他特有时间节律,每天从晚上六点钟开始,到九点,他说这段时间,是我的魔鬼时间,他病情的症状就加重,浑身颤抖,吃饭筷子都拿不住。还有精神抑郁症的病人,常常是晨重夜轻,早上一醒,心情郁闷,全身酸懒疼痛,好像又回到苦难的世界,心里痛苦,身体痛苦,一到傍晚,太阳一落山,全身轻松,甚至能下地给孩子们做饭。有些病人发烧,上午轻,下午重。这就是昼夜节律。
其实,我们的呼吸,我们的血压,我们的心率,我们的内分泌活动,我们的肠胃蠕动,我们的消化机能,都有昼夜节律。很多人是早上起来排大便,这就是你的消化系统昼夜节律的表现。
你在人体内找控制昼夜节律的生物钟,我们身体为什么有昼夜节律?不就是我们大地母亲自转一周的结果吗?女性的卵巢活动,为什么有月节律呢?一个月有一次排卵,这是因为月球绕地球一周,给人打上的烙印。月球绕地球一周,一个恒星月,一个朔望月,它的平均天数是28天多一点点,所以一个月是28天。女性的月经有的比28天少,可能是25天,有的可能比28天多,可能是35天,在这个范围内,都是正常的。
我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她是练健美的,每次见到我,把胳膊一伸,郝叔叔,你看我的肉,硬梆梆,磁叮叮的。后来她结婚生小孩了,生了孩子的第二天,她从医院里给我打电话,说郝叔叔你快来救救我吧,我说你怎么了?她说我的肉都没了。我心里直嘀咕,孩子的肉怎么没了呢?原来她生产后第二天,发现自己胳膊上的肉没了,现在是松松的。当时,我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我就安慰她,这生孩子的过程,消耗了很多气血,咱不是说坐月子吗,满月就好了。其实我心里当时也没数,她的肉能回来吗?第29天的早上,电话铃一响,我一接是她,姑娘高兴地说:郝叔叔,我的肉又回来了。真是过了28天。生了孩子为什么要坐月子?因为那个时候,肌肉太松弛,所以,坐月子的时候不能劳累。
中医讲脉象,春天的脉以弦为主,夏天的脉以洪为主,秋天的脉是毛浮的,冬天脉是沉实的。从脉象上看,它有四季的变化,有四季的不同,这叫四季节律。四季节律不就是年节律吗?为什么有年节律?不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给我们人类打上的烙印吗?因此,我们说地球上生物体的生理活动,人的病理变化,之所以有昼夜节律,月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是因为与我们的地球以及和地球相关的日月星辰的运动周期有关。
那么,7日节律是怎么一回事呢?7日节律,是月节律的四分之一,因为黑月的时候,和满月的时候,月象对地面上江河湖海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上弦月是初七,下弦月是阴历二十三,因此,一个月里江河湖海的涨潮,就出现大小消涨的进退四个周期,这样就把一个月二十八天多一点点分成了四份,一份正好是七天。
其实,7日节律,实际上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知道受精的鸡蛋放在暖箱里,多少天孵出小鸡?21天,三七二十一天。
有一次,我问我的太太:猫的怀孕时间是多长?我太太说:都说是猫三狗四,是不是3个月?我说不确切。为什么我要问猫呢?那个时候,我家住在一楼,阳台上老有一只猫,来了就不想走,是只野猫。那我们就收养它吧,看看是公猫还是母猫,要是母猫等它怀孕,咱们就看看它到底是多长时间生小猫。这只猫很漂亮,一只波斯猫,一个眼睛蓝,一个眼睛黄。后来找了一个公猫,给它配种,怀孕了,不多不少63天生下一只小猫。多少个7天?七九六十三天。
兔子我知道,小时候我养过兔子,它怀孕的时间28天;老虎怀孕的时间多长呢?我太太说,你是不是想养一只老虎?我说那不行,我们可以打电话问问动物园。一问,老虎怀孕是105天。人类怀孕是280天。你看,这都是以7日为节律的。
3
自然界对人体影响
我们人的生理时间节律是和自然界的日月星辰运动的周期密切相关的。现代自然科学家认为,宇宙的构成,有三个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我们上面讲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的时间节律,人体生理病理的信息周期活动,和我们这个生态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和日月星辰的运动,在信息上是同步的。
再从物质构成的角度来看,我们和大自然是个什么关系?我们人体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氧有多少,氢有多少,碳有多少,氮有多少,构成我们身体的各种元素。人体的这些元素全部来自于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人体各种电解质的含量比例,和大海海水中各种电解质含量比例是一致的。
史书上记载,晋人齿黄,山西人牙齿发黄,以前有人说是山西盛产大枣,大枣偏红偏黄,吃多了牙就发黄。实际上,这是一种氟斑牙,过量的氟沉积在牙齿上,导致牙齿发黄。到氟斑牙多的地方去调查,是不是水里的氟含量高?还是土里的氟含量高?检测结果,水里土里的含氟量都不高,还偏低,那是怎么回事?人体过高的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最后发现,这些地方,取暖,做饭,都用烟煤。这种烟煤在燃烧的时候,释放出大量的氟,空气被氟污染,孩子从小生活在这个地方,吸着这种空气,导致氟斑牙。
原因找到了,就改善取暖和做饭的方法,改变燃料,现在改用蜂窝煤,也用电做饭。改变取暖炉灶,改用暖气。这样,这些地方氟斑牙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黑龙江有个地方,叫克山县,有一种特殊的心肌病,常导致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特别是年轻的女孩子多患此病,而且发展迅速。当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发现这个地方水土中缺少一种微量元素硒。然后就在这个地区销售的盐中,加微量元素硒。从此以后,这个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即使发病,病情也比较轻。
人是在地球上所生化出来的,从元素构成,从物质构成的角度来说,我们和地球,我们的人体和生态环境的物质构成是密切相关的。再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来看,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呼吸,吸进去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就是在和大自然交换能量。我们吃的食物,和我们的排泄物,也是在和大自然交换能量。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离开我们现在这个生态环境。
有人说,我们可以上月球。月球和我们的生态环境不一样,但是我们知道,在宇宙飞船的那个舱里,要模拟地球的状况,即使到月球,你要穿宇航服,那宇航服也是模拟地球的状况制做的。
这样,从信息活动节律,从物质构成的角度,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我们就是地球人,我们就是地球所生化的。这话还真不是我说的,是《黄帝内经》里所说的。
《黄帝内经》中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生于地,人是地球所生化的。悬命于天,但人生命的构成,和整个宇宙,整个大自然密切相关。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气和地气的结合,这就是人。
生命来自于大自然,所以,生命的状态,和大自然密切相关,爱护大自然,其实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生命。人是天气和地气相结合的结果,那么,这个气指的是什么呢?刚才我们从物质构成,从能量代谢,从生理活动和病理活动的时间节律这几个方面,讲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在中医学里,没有用物质,能量和信息活动周期这样的术语,只用了一个字,“气”。这个气是什么意思呢?气是物质的。《黄帝内经》认为,构成宇宙的是气,构成人体的是气,构成万事万物的还是气,这不就是说气是物质的吗?我们平常说,这个小伙子很有力气,说明他携带的能量多,做的功多,他干活利索。气是携带能量的,气又是信息的载体。
中医大夫说,你的病气很重,病气是携带病理信息的。药气,用药敷在某局部的穴位上,比如用0.5克当归粉,或丹参药粉,放在胶布上,敷在内关穴上,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缓解轻度的心绞痛。你说在手腕这儿敷一点药粉,怎么能治疗心脏的呢?这就是药气,沿着经脉影响到了心脏的血液循环。所以,气是携带信息的,它是信息的载体。
《黄帝内经》中说,作为一个中医,他的知识结构应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你是一个中医大夫,你不了解化育人的这个环境,你就很难知道人的生理病理。
(0)

相关推荐

  • ​六经病欲解时内涵与临床价值 单志华

    ​六经病欲解时内涵与临床价值 导 语 这个题目在我早年拜师学习时曾以"提问答疑"的方式请教过刘渡舟老师,刘老的解释是:"(太阳病)巳至未时指上午九点至下午三点前的一段时间 ...

  • 这位老中医擅治皮肤病所开中药又便宜疗效又好,坚持临床到最后

    近来,通过网络又"认识"了一位中医名家,只是老中医已经离世,从那些记录下来的信息当中,笔者看到了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老中医,内心肃然起敬! 2020年10月8日,83岁的中医名家 ...

  • 不懂中医,莫开中药!

    龙胆泻肝丸,是中药方剂里一剂清肝胆,利湿热的汤药. 它是由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组成. 这一剂汤药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 ...

  • 西医“开药”,中医“开方”!

    清代名医徐大椿所著的<医学源流论>中,有一篇"用药如用兵论",说的是治病和用兵是一样的道理. "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 ...

  • 医生开中药,要有纯中医思维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草根树皮,土石枯木,传统中医赋予他们灵魂,才能用来治病. 单独用黄连素治疗痢疾,和单独用青蒿素治疗疟疾,都是西医研究方法,对抗某种病寻找特效方法.中医也用黄连治痢 ...

  • 处方与用药  中医开方与西医开药

    毛进军老师在<思考经方>中,就中西医处方作过分析思考: 中医开"方",西医开"药". 其实,开"方"是辩证有理法的处方过程,开& ...

  • 西医“开药”,中医“开方”;一字之差,医理全不同!

    凡病有名有症.有机有理,找着病根,合理用药,自然药到病除.中医治病,开方必不可少,而西医治病是开药.至于何为"开方",何为"开药",且看本文作何说: 清代名医徐 ...

  • “医生,能不能求你别给我开中药,我是中医黑”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微博上,@中医心灯分享过一件轶事: " 当年我刚去某门诊开诊的时候,一个北中医的女学生找我看诊,回头就跟男朋友分手了,为啥呢,因为男朋友中医黑,因为看中医跟她吵架. ...

  • 西医“开药”,中医“开方”

    李灿东 中医书友会 2015-01-18 导读:凡病有名有症.有机有理,找着病根,合理用药,自然药到病除.中医治病,开方必不可少,而西医治病是开药.至于何为"开方",何为" ...

  • 〖中医入门〗常用145种中药功效《记忆口诀》

    〖中医入门〗常用145种中药功效《记忆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