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的“性格”:仿古,为何总是一场没有灵魂的仿物?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总之就是种种原因,10月又忙又废,提不起劲儿来写东西。并且感冒了,因为我有鼻炎,每次感冒都状态极差,这个月就约等于荒废。等我回精神了,把后台大家关心的热点(那会儿该凉了)再安排上。
本文聊个比较私人的角度,也算是感受吧,就是服饰的“性格”。
服饰本身是一种“死物”,是不可能拥有“性格”。所以这么拟人化的看法,便是来自于穿着者对于它的改造。比如下面这个微博里所表现的——
△ 微博截图
本号一般讨论的对象都是古代服饰和传统故事,它在我们的印象里都是比较宽大,给人一种改造余地很大的感觉。之前也多多少少提到过服饰的二次定型问题,见《所见非所得:这些大领子古人都是怎么做到的?大领子有大学问哦~》《「披帛」怎么围才好看?来看百变「披巾」的异域联动》等文,简单说来就是穿着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改变服装的穿着方式,让同样的服装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穿着效果。
我逛某宝的时候也发现,一些汉服商家会把汉服刻意穿着成OL风套装、洋装、西藏服等等不同的卖家秀效果,从而促进销售。
△ 某宝服装
这些究竟算作汉服,还是算作他们所呈现出效果的服饰,以及买家的心态种种,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但我们也从中可以看出,服饰本身在穿着时是有很大的定型改动空间的,以至于可以完成跨度非常大的变化。
那我们反过来想呢?穿着者的“性格”是不是也可以通过服装的二次定型展现出来了呢,就像前面那个微博那样。衬衫是我们生活里很常见,甚至感觉穿着改动空间很小的服装,但依然被敏锐的人捕捉到区别,以及这些区别之下所呈现出来的“性格”。
△ 微博配图
做展示的网友捕捉到的“性格”来自于地域,虽然难免有刻板印象的成分。
这让我想到前阵子在知乎看到的问题《怎么看现在电视剧中的南方人一口北方方言的现象?》,虽然题主可能比较关心南北方言的问题,但我想到的是地域可以多大程度影响到影视剧的创作。至少我能想到的除了方言口音以外,还会有布景、天气、风俗、习惯用语等,自然还有本号一直关注的服化道部分。
就连一些服饰名词也是如此,在《没有袖子就是好!征服全民的“坎肩”》里提到“坎肩”“背心”的问题。服饰名词往往是一些生活里的常用词,它们之间的地域差别应当是非常明显的,却被我们所忽略。如《咄咄怪事:旗袍想要叫褀袍,汉服却不想叫华服,真让人看不懂!》里写的,就连“旗袍”这样一个时代上距离我们很近、且感觉全华人都应该有共同认知的服饰,却也有一个“长衫”的别名。其实除了这两个名字,旗袍还可以叫做“长衣”“长袍”等,我人生第一次穿自己做的旗袍去给外婆看,外婆就管它叫“长衣”。
△ 旗袍与长衫
以上,不仅仅是对小说、影视剧创作是有作用的,对于我们去了解、学习古代服饰、传统服饰也应该是倍加留意的。
虽然出于蹭热点的需要,这个号很多影视剧服化道分析的内容,但像古装剧实现这些的过程,其实也是现代人观察、还原、改造这些服装造型道具的现实呈现。古装剧戏服,也就有了古装剧的“性格”。最近挺多综艺上能看到一些挂着“复原”旗号的造型,但仔细看就不难发现,旗帜之下其实拥有的依然是古装剧的“性格”,而非古人的“性格”。
它们的差异在哪里呢?古装剧是表演型的“性格”,堆砌华丽,亦步亦趋,就像朋友圈、小红书里的一些人。如果是古人的“性格”,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会被后人窥视,他们就像你从窗户不小心看到的邻居,可能挠着肚皮看电视,可能捂着胸口辅导孩子作业,可能面无表情地在做饭,不被刻意经营的“性格”便是他们的“性格”。
好,我们已经聊了地域,同一时间下的不同空间,以及古今差异,同一对象的不同角度,下面再看看同一服饰在不同时间上的变化。
我们曾多次举例过《圆领袍:从异域服饰逆袭到中华官服》,它在服饰史中发展变化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性格”的转变,早期的圆领袍是精瘦锐利的,后来逐渐变得圆滑雍容。
△ 圆领袍
这种转变在清代服饰上也很明显,如《氅衣:娘娘们最爱的清宫剧爆款》,前期看起来干练直率,后期看起来则华贵扭捏。
△ 氅衣
又比如中韩服饰里都有的道袍,明代人所呈现的“性格”是内敛洒脱,我们在韩剧里看到的是克制规整。
△ 道袍
服饰可以理解为我们身体的延伸,每个人看到的“性格”也不一定相同,我使用的形容词也不一定都贴切(防杠:所有词汇均为中性),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理解。但如果发生了逆转,就一定有问题。比如清代前期的电视剧,某些服饰刻意营造华美,即便这些服装不一定能找出十分相似的参考对象,我们也会觉察出它出现了偏差。
如果用客观理性一点说法就是,丢失了时代特征。现在不论影视剧还是古风复原,做的都是仿物,而不是提炼总结特征。当然,融会贯通地去使用时代特征,显然是苛刻了点,但我们也可能从中看到,有些仿物即便看起来kpi都达成了,但实际上它就是个现代产物,因为它拥有的是现代的“性格”。性格,其实就是拟人化的朦胧的感受。
再举一个例子,《国家宝藏》里的佟丽娅与《花木兰》里的郑佩佩,从所谓复原仿造的角度来说,她们是不是完成了一样的kpi,为什么效果不一样呢?列举出现一条条肯定有很多,但从本文的这个“性格”角度来说,佟丽娅的妆容就是一个精致妆容现代女性,郑佩佩的妆容就是一个东方主义视野里需要打引号的中国女性。
△ 国家宝藏
△ 花木兰
使用“拟人化”的方式不一定会让我们学到更多,但至少可以更亲和地去理解一些差异,这是一个很私人的角度,是由于我本身脑洞很大且很喜欢万物拟人的缘故才这么归纳。因为这背后的差异是有许许多多细节堆起来的,但不一定易于描述,更不一定能在篇幅内描述完整,更更不一定能让看文章的人理解,所以我觉得可以归纳为“服饰的性格”。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