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了一首称赞自己的诗,佛印看后回复两个字:放屁!

有一年,苏轼在江北瓜州一带就任。因为苏东坡好“禅”,加上江北瓜州和江南归宗寺只一江之隔,就经常与归宗寺住持僧“佛印和尚”参禅论道。

一日,自觉修持有得,颇为得意,率性撰诗一首,即刻派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苏轼这首诗云: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可以说,这是一首意境非常高的诗,若不是对佛法有着非常高的造诣,绝对写不出如此好的诗句。

苏东坡写好这首诗后,自己还反复地进行吟诵,也觉得非常满意。他心想佛印禅师看到这首诗后,一定会连连赞赏的。

黄州在长江北岸,而归宗寺却在长江南岸,要到南岸的归宗寺就需要渡江的。那么,我们就趁着书僮搭船过江的这段时间,一起来研究一下这首诗句的内容。

'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佛光照耀与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里面有很多的星球,才组成了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才能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钱世界,才能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才能合成一个大千世界。

“八风吹不动”,这是一句警示动人的诗句,更是诗句的中心。八风是指世人所遇到的“得、失、谤、扬、赞、嘲、忧、喜”等八种境遇,均能影响常人之情绪、心性,所以比之为“八风”。诗的意思是说自己能不为“八风”所动,能够一心修禅。

其实,这八种境遇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一个人如果遇到“得扬赞喜”等美好的事物,都会感到瓢瓢然!而如果遇到“失谤嘲忧”等不好之诗,往往会怒形于色,抑郁难安、忧心忡忡。所有这些,都是人之常情。这世上虽然有人能做到“八风”都难以触动,那这人究竟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佛陀啊。

“端坐紫金莲”,这是说佛陀诸惑已尽,众德圆备,所以才能不被外界的事所摇动,庄严且安稳地盘坐在莲花台之上。这首诗是真的在赞佛,但同时也暗含着作者自已有这非凡的心境:他可以跟佛陀一样,做到心能转物且不为物转的地步了——不过,话说回来,苏东坡确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这时候,书僮已经上岸,他赶往庐山的归宗寺而去。佛印禅师接到信笺打开来,读到这首诗句,并没有苏东坡所料想的那样赞赏一番,或是拍案叫绝,反倒是觉得应刺激苏东坡一下,给他来个当头一棒。于是,佛印就在那首诗句的下方写上两个“放屁”的大字,并书僮其带回黄州给苏东坡。

在黄州的苏东坡,从书僮前去以后,便自顾的沾沾自喜,在那里等待着书僮的回复。他满心认为当佛印禅师看到这首诗时,必定会大大地赞赏一番的。

所以他放下手里的事,一心等待书僮能传来好的消息。好不容易等到书僮带回的消息。他便急切的问道:“佛印禅师看到都说了什么?”

佣人回答道:“他什么都没有说?就只是在您的诗句下方写了一个字,就叫我把信笺拿回给您!”书僮说完,就把那封信笺交与苏东坡。

苏东坡打开信封,拿出诗信,看到了那首诗句的下方,写着“放屁”两个字时,心中升起无名之火,怒气冲天!连声喊道:“岂有此理?”于是他又仔细地品读推敲自己的诗句,可不管他怎么品读推敲,就是找不到诗句的毛病!

于是,自顾自的埋怨,责怪佛印禅师道道:“我这么一首好诗,你却不懂得如何欣赏,竟把还把它当成放屁!还真是够糊涂的了!”所以,他决定亲自去找佛印禅师辩论一番,讨个说法,于是雇船过江,前往金山寺。

苏东坡的船只向着南边前进,他端坐在船板之上,虽然这时的江面微风吹动,可是依然无法平息那颗愤怒的心,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便吟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名句了。

苏东坡来到归宗寺,很是气愤地要找到佛印禅师。没想到佛印禅师早就已吩咐客堂的管事说道:“今天不予见客!”苏东坡听到不见客,犹如火上浇油一般,再也无法压住火气!他便不管不顾地直接跑到佛印禅师的禅室。

苏东坡看道禅室的门虚掩着,正准备举手敲门进入时,发现门板面上贴了一张纸条,纸条上端端正正的写着:“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看到这两句后,很快就警觉到了,原来“是我错了!” 那么,苏东坡究竟错在了那里呢?

佛印禅师那句话,就是警告苏东坡说:“你说自己已经不会受到任何“讽毁哀苦和称利誉乐”等八方所动,那你为什么竟然被我写的“放屁”两字而气愤不已,以至于还辛苦过江找我要个说法呢?”

这回苏东坡才深深感到惭愧,感叹一向自认为自己对于佛法都能够理解通透,却不曾想过只是理解而已,还缺少真正的修行。当心境不够时,就会像今天一样,根本无法做到心情契合无波无澜。

研究学习佛法知识而不能运用知识 ,显然是不行的!所以,苏东坡当即下定决心,从今以后要将所有理解的佛法,在日常生活里实行起来。同时,他又深深地感激佛印禅师给他的启示,他觉得有这样的一位诤友,实是人生的大幸!从此,他对佛印禅师,更加心悦诚服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