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我不需要救赎哦,我只想有人陪伴
1
为什么想到一个地方去旅行?
尽管我很想对这个问题坦然作答,话一旦出口就成了:因为那里风景很美,因为那里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又或者因为那里有某位名人矗立过的山头......
事实上自己心里再清楚不过,这些统统不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说出来,怕被人取笑——因为有想要一起去的人。
本科的那四年几乎从没出过门,大多数时候都老老实实待在学校,习惯了在图书馆黑压压的人群中寻找安稳的感觉和相对实在的快乐。
记忆中唯一想去“旅行”的地方,竟然是武昌汉阳门那个可以坐轮渡的码头,因为当时喜欢的男生在博客里提到过,自己经常一个人逃课去坐船,没有目的的,从武昌坐到汉口,再在寝室关门之前赶回来。
于是想象,两个人一起去买三块钱一张的船票,就着清爽的江风在破旧的轮渡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说话,一起远远望着大桥上一辆一辆的车驶向不知名的地方。
2
后来我们一起去看过电影,也不止一次在学校的堕落街晃荡,但是终究没来得及去长江乘着轮渡“旅行”。
大概就像钟晓阳女士在这本书的序里写的那样, 旅行,是一场相遇吧,人与地,人与人,人与万物,乍乍然在异地邂逅相逢,是那样一种绽放的惊喜,仿佛“unexpected,电光火石的刹那碰在一起, 嘿,居然是你”的一句惊诧,错过就错过了,机会永不会再来。
所以旅行,是想和同行的人一起,感受情緒和波折,去和那些美好的回忆相遇和离别,甚至,想选择一个宁静舒坦的时刻让所有眼前的景象定格,让周遭的声音全部退场,让自己“死在那里”,让那包含着彼此的回忆沿着掌心的纹路,爬上你的心脏。
3
《死在这里也不错》大概就是这么一本温情的书,大多语言表述十分平淡,对于旅行景点的文化典故都只蜻蜓点水滑过,不见波澜,然而一旦提及旅途中另 外两位主角——那个绑扎了吉卜赛式发饰的小姑娘和她的母亲,文字就变得轻盈不已,足以让旅途中那些老去的光阴说出自己的青春。
其中给我印象颇深的是买了“九件东西,却拿了十件假货回家”那一篇,讲作者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不仅买了九件赝品文物,居然连老板找给他的人民币都是假的。
对此马家辉先生非但不生 气,反而正色地对气呼呼的女儿纠正道,“当我心甘情愿被骗,就不算是被骗。那些东西,我早知道它们不是真货!”然后和女儿大谈特谈什么叫做“千金难买心头好”,购物如情爱,不求最好,只求喜欢。
5
看完恍然大悟,也许也只有抱着这种心态去旅行的人,才能永不放下陈旧的行囊,穿越半球,漂越大洋,让旅行之心如春草、如野荆,更行更远还生。
因为他们买不求真的古玩,喝不解渴的饮料,吃不饱腹的点心,因为他们知道,人活着,有些钱就是用来乱花的,有些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有些遗憾就是用来忘记的, 对于最好的时光而言,我们永远只是过客,不是归人。
记得史铁生先生在文章里这么写到过:“人,是一点一点死去的,先是这儿,再是那儿,一步一步终于完成”。
倘若真是如此,那些如马家辉先生一样热爱旅途的人们大概真的是一点点在他们流连忘返的地方“死”去了,当然,是和与他们同行的人一起。
假如有什么墓志铭之类的话,他们大概会写:我不需要救赎哦,我只想有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