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怎么伤害身体的?先让血管变脆,再让大脑、肾脏病变……

2020年10月8日是第23个“全国高血压日”,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高血压现患人数达2.45亿,亟需引起重视。

目前,我国高血压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达标率都不尽人意。近年来,发病人群还有年轻化趋势。

受访专家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余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  周玉

中国卒中学会常务理事  缪中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 刘 静

本期编辑:高嘉悦

高血压一步步弄坏全身

高血压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可能引起一系列身体疾病。

高血压是心脏最危险的“杀手” 

周玉杰指出,高血压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但受血压长期升高影响,心脏泵血遇到阻力,导致心肌耗氧增加。

耗氧多却供氧少,在两者合力作用下,导致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因此,血压越高,动脉硬化程度越重,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越高。

多数患者并不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直至发生心脏病时,才知道自己血压高。

周玉杰呼吁,人们要定期监测血压,一旦出现双耳耳鸣、心悸气短等血压升高信号,更要注意监测。

三成脑卒中源于高血压 

高血压导致脑血管弹性变差,造成血管壁受损、血管内形成斑块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久而久之诱发脑出血或脑梗死。

因此,防治高血压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研究证实,如患者血压降到合理水平,脑卒中发生率可降38%~50%。

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很多人意识不到高血压的危害,对医生的依从性较差,因此加强科普教育极为重要。

高血压是肾衰危险因素 

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伤有两大特点:发生率高以及危害性大。对肾脏病患者来说,一旦得了高血压,其心、脑等器官受损更重。

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以上,尤其是终末期肾衰竭、尿毒症患者,是普通人群的20倍以上。

余学清呼吁,人们一旦确诊高血压,要按时服药,不要相信偏方和保健品,切忌“不难受不服药”“只服药不测血压”“不按病情科学服药”等。

  •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做尿常规、血清尿素、尿微量白蛋白等检查,尽早发现肾脏问题。

  • 肾脏病患者更要加强自我管理,重视血压控制,要在医生指导下,明确血压监测频率。

年轻人血压超130/80更危险

美国心脏学会(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于2017年底颁布了新版高血压指南,并重新定义了高血压标准,将收缩压/舒张压140 /90毫米汞柱修改为130/80毫米汞柱;130~139/80~89毫米汞柱被定义为1级高血压。

刘静说,这一变化在国内外心血管领域都引起了很多讨论。为验证我国居民血压处于130~139/80~89毫米汞柱时心血管病的风险是否显著增加,他们进行了一项针对性研究。

研究人员选取了全国21441名年龄超过35岁,且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居民,进行了长达20年的随访。

研究发现,中青年居民血压在130~139/80~89毫米汞柱者,在15年后有65%进展为140/90毫米汞柱,也就是既往定义的高血压。

这些人的心血管病风险比血压一直低于130/80毫米汞柱者,增加了3.1倍。但对于超过60岁的居民来说,血压为130~139/80~89毫米汞柱,并没有明显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刘静认为,35岁血压就超过130/80毫米汞柱的人,到60岁前,高血压对血管及靶器官的损害一直在累积,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加大,便在情理之中了。

5招防住高血压

影响血压的有遗传、年龄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年龄越大,高血压发病率越高,尤其在40岁以后。和渝斌强调说,要想在40岁以后不患高血压,30岁的时候就要着手防范。

适度减肥

过去,高血压发病年龄常在45岁以后,而现在有些患者35岁、甚至25岁血压就高,其中一个原因是肥胖。

最好每天运动半小时以上,如散步、慢跑、游泳,避免举重等练肌肉的运动。

低盐饮食

我国膳食指南提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1克食盐大约是一个牙膏盖的量。

从心脑血管病预防角度来说,人们的饮食还是要尽量清淡一些,逐渐减少食盐用量,直到不特意在食物中加盐。

减轻精神压力

来自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要找到合适的排泄口,如多与朋友聊天等。

用药莫盲目、莫跟风、莫停药

高血压患者除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外,适量服用100毫克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对年龄大于50岁,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冠心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一定是利大于弊的。

  • 患者在用药时别盲目追求高端,不要一味追求新药、特药。

  • 不要跟风周围的患者,听说疗效好就自行换药。

  • 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吃吃停停会导致血压反复;要坚信综合应用多种治疗方法,血压一定能控制良好。▲

版权声明:本文为“母亲在行动”(微信号:mqzxdwx)原创,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