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哲学Ⅴ】采的视角主义,究竟讲了什么?

哲学家尼采有一句名言:“没有事实,只有阐释”,有的地方也翻译为“没有真相,只有阐释”,这是尼采在未发表的遗稿里面的一句著名论断,这是尼采著名的视角主义的名言,在《超善恶》这本书里面。

尼采说,“视角是所有生活的基本条件”,视角主义是说,视角决定事实,事实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但这显然跟我们常识是违背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客观世界里面,我们看到的世界显然是真实的,为什么没有事实呢?

关于什么是事实,最常见的一种解释,也是百度百科上的标准解释,事实是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也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

这其实是一种事实描述,面前有一个苹果,窗外下雨了,你正在说话,这些是通过感官所获得的事实,但这些事实的特点是,孤立的,静态的,这样的事实没有实际的意义。

现实世界孤立的事实,就像一个语言中的词汇一样是没有意义的,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里面,提出了“语言游戏说”,他说:一个词的意义是它在语言中的使用。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但语言是一种游戏,语言本身并没有所谓的本质和意义。

就像我们说“美”或者“苹果”这个词的时候,如果没有特定的指向,我们是不知道它表示什么的,或者也可以说,它没有什么意义。

每个词语在一定的语境里面,会有具体的意义,但是是基于这个话语体系的,就像每个游戏都有规则一样,这个动作在这个游戏规则里面是允许的,但是在其他游戏里面就是不允许的。比如在篮球里面,可以手拿球,而在足球里面,手拿球就是犯规一样。所以,孤立的事实并没有意义,就像孤立的词语在语言中没有意义一样。

但是还有一种事实,我们称之为“事实判断”。“这是一个苹果”这只是一个陈述的事实,或者说事实描述,这个事实没有跟其他任何东西产生关系,并不指向任何一个结论。

但事实判断不一样,事实判断,是基于“事实的判断”,或者说,事实是判断的证据或者材料,所以事实和判断是两个层面的事情,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事实,其实是属于“事实判断”,但是北大哲学家教授陈嘉映老师在《价值的理由》这本书里面说:“事实判断”并不是一个好的词。

因为事实和判断是两个层面的话语,事实判断会让我们误以为,我们在谈论事实,但是事实判断的关键,其实是判断,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事实判断得出的结论,虽然是基于事实的,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判断,就不一定是事实。

我们来举个例子,假如一家公司拿到一份数据报告,说2021年,我国的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2.6亿,这是一个具有可靠调研的报告,这是一个事实。公司的小王看了报告之后,主张今年公司的战略方向转向老年人市场,而公司小李看到了这份报告,主张公司的战略方向转向婴幼儿市场。基于同一个事实,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小王看到的这件事实本身,老年人群体正在壮大,而小李还有其他的事实,比如我国正式放开了三胎政策,婴幼儿市场也大有前途。

实际上,判断是基于事实和事实之间的关系,或者我们只能基于部分事实,但我们无法看到全部事实。

我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比如一辆车追尾了前面一辆车,如果这是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那就很简单,以现场的事实来判断就好,追尾的车应该判全责。

但是如果还有其他一些事实,比如撞车的人和前面的人有深仇大恨,其实他这次撞车的目的可能是蓄意的,甚至是想蓄意谋杀,那这就不是简单的交通事故了,事实不仅仅是撞车现场,我们要考察的事实范围就非常广了。

所以,基于事实作出判断,得出的就不一定是事实,因为我们无法看到事实的全貌,或者说“全部事实”。

这其实还是“事实判断”的第一个问题,其实还有第二个问题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判断本身很可能带有价值倾向。我们说事实判断中,事实是判断的材料和证据,但是判断本身是为了获得一个结论,或者指向一个目的的。那指向什么目的,其实就有带有价值选择,这其实就是尼采的“视角主义”。

判断本身就是一种选择,要选择就要做取舍,而取舍就需要一个参考标准或者参照物,比如:牛奶中含有蛋白质,猪肉中也含有蛋白质,这两个都是事实,但是这些事实是没有目的的。我今天要选择喝牛奶呢,还是选择吃猪肉呢?这就需要判断和选择了,假如我是穆斯林,我就不好选择吃猪肉,而假如我比较喜欢美食,那我就会选择猪肉。

其实判断的关键是在于“价值的取舍”,而事实是价值中立的,不带价值的,但是一旦一个事实和一个主体人产生关系之后,这个主体就会赋予这个事实价值,比如猪肉和牛奶都含有蛋白质,这是鼓励的事实,当这些事实和人产生关系之后,价值就产生了,关系和价值是会同时出现的,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益关系,或者说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和有用性。

当事实和事实之间产生关系的时候,结合的事实还是真实的事实,但是一旦事实和人产生关系之后,事实就不一定是真相了,因为人是一个认识的主体,我们会主动赋予不同的事实不同的价值,或者反过来也可以说,同一个客体对不同人,都有不同的价值,你更喜欢牛奶,你认为牛奶更有价值,你更喜欢猪肉,猪肉对你来说就更有价值。

所以,其实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难以泾渭分明地分开的,凡是人做出的判断,很容易赋予价值倾向,甚至我们的语言就自带价值倾向,比如,“我跳进河里救起一个小孩”,“ 你骗了我100块钱”,在这些看起来是事实的描述里面,你其实可以感受到是有价值倾向的,比如“骗”字带有恶的道德感,而“救”字带有善的道德感,语言是文化的一种显性表达,而每种文化系统,都有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而我们又无法脱离语言去描述一个事实,所以,我们做出的任何事实判断,就很可能只是基于事实的价值判断。其实这就是尼采说的“视角主义”,视角就是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价值判断。

我们可以把零散的事实看成一些材料,一些证据,一些观念网络中的节点,陈嘉映老师说,事实只是一些证据,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这种二分法的缺陷了,因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网络结构,相互关联和嵌套的。孤立的事实对我们没有任何价值,任何判断都不是判断本身,都是指向一个目的或者结论,而这些事实在指向这个结论的时候,在以这个目的为中心构建的事实+价值网络就形成了,事实判断其实就自带价值判断,或者说是同样一个事实,在不同的价值网络里面,会有不同的作用和价值。所以,西方媒体所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新疆棉花问题,这是都西方价值观下面的视角主义的产物,并不是事实本身。

我们再回到尼采的视角主义,视角就是一种价值选择或者价值判断,任何事实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指向某些带有价值的目标的。所以,意思也是事实是在某个价值网络里面的材料,并没有孤立的意义,并没有纯粹意义上的事实,尤其是从人的角度来看事实的话,我们总是先天会赋予它价值感,比如道德、理性、或者宗教或者其他意识形态等等。

所以,尼采说:“视角是所有生活的基本条件”,在生活中,我们永远都无法摘下价值的这幅眼镜去观察世界。另外,其实尼采关于生活,还有一句名言,他说:如果你真正明白了自己为了什么而生活,你就差不多能处理一切生活中的问题了。

人并不一定只是为了追求幸福而生存着,只有英国人才热衷于追求幸福!,这里的英国人,可能指的是以英国哲学家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他们把“最大幸福原则”看成是道德的一种原则,前面我们讲过,但是尼采对这种价值选择嗤之以鼻。

这句话的另外一个版本是: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你为什么能忍受当下的生活,是因为你有自己的价值选择价值判断,而不是盲目体会当下的快乐。快乐的行为和追求快乐的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尼采选择了后者。

尼采的视角主义,视角总是指向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的,是基于一种价值的选择和判断。尼采很反感以边沁等等代表的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他们把幸福和快乐的行为本身,当成是一种道德原则,也当成一种价值选择。在事实和价值判断里面,其实也有类似的关系。事实判断是当下的,是此时此刻的,是孤立的,就像快乐行为本身一样,但是价值判断是基于一个目的,是那种“追求快乐的行为”。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不仅生活在社会关系里面,而且思想也总是在某个价值系统里面。我们永远无法摆脱视角,但我们可以选择对自己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视角。

一 End 一

(0)

相关推荐

  • 论尼采的道德主义视角

    尼采对道德的价值重估不仅批判了柏拉图-基督教道德基于神目观的形而上学道德实在论("自在的善"),而且驳斥了康德和功利主义立足于抽象的道德规则的伦理学,他认为它们都是以外在的权威和标 ...

  • 休谟认为,“是”与“不是”是一种事实判断...

    休谟认为,"是"与"不是"是一种事实判断,而"应该"与"不应该"是一种价值判断,由此区分事物的规律与道德的规律:前者是实 ...

  • 从虚无到绝对自由的弗里德里希·尼采

    尼采,不是几节课能够讲明白,更不是写一篇笔记可以囊括的,但是,有几个重要的核心思想可以作为几颗珍珠,串起一个思想的项链. 上帝死了 一个世纪前,尼采喊出这句话,可谓振聋发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此,也 ...

  • 尼采哲学语录35句,每一句都给人无限启迪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0月15日出生,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其兼具艺术家的浪漫气质,是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 ...

  • #南风读书 #尼采 #哲学

    #南风读书 #尼采 #哲学

  • 尼采哲学语录精选20句,每一句都令人怦然心动!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 ...

  • 从尼采哲学,解读《水浒》中的人物与故事

    <水浒传>成书大概在公元十四至十六世纪,而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则是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两者出现的时代和地点相隔甚远,为甚麽要把两者并在一起来看呢?理由是两者 ...

  • 尼采哲学语录50句,每一句都给人无限启迪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0月15日出生,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其兼具艺术家的浪漫气质,是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 ...

  • 尼采哲学语录35句,给人无限启迪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0月15日出生,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其兼具艺术家的浪漫气质,是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 ...

  • 卡尔·洛维特《尼采》:“永恒轮回”是了解尼采哲学的一把钥匙

    我站在赤裸的危岩上面/黑夜的衣裳将我裹住/从这光光秃秃的高处/我俯瞰一片繁盛的国土/我看到一只鹰在盘旋/鼓着青春泼辣的勇气/一直冲向金色的光芒/升到永恒的火焰里去.--尼采:<我站在赤裸的危岩上 ...

  • 尼采哲学经典语录,每一句都让人深思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 ...

  • 视频 | 尼采哲学·第三课(下)

    2019年春季学期,赵敦华老师应邀在复旦大学开设课程--尼采哲学,共十六次.我们将陆续推送这门课程的教学录像及课件,希望借此惠及更多读者.学人.因课程时长较长,每次课将分2次推送. 下面,让我们和赵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