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锻炼要领

练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用意就是用思想,不用力就是不用拙力。不同的人由于对拳理的认识不同,追求不同,练拳时思想活动的情况也不一样,一般的中老年人,练拳的目的是保健、娱乐,追求的是拳套的动作形象,练拳时其思想主要在拳套的动作上。有的人喜欢练技击,有的人喜欢练内功,他(她)们练拳时的思想活动情况各不相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练什么功夫,就用什么思想作指导,那是理所当然的。

太极拳是内功拳,练拳时,思想要在身内指导动作,如发现有不符合功法要领的,就立即改正。但功法要领的内容很多,还必须善于发现其重点所在,然后抓住重点,突破重点,再以重点带动其余,否则难免挂一漏万,达不到全面照顾的目的。

太极拳的动作平淡无奇,但它的任何一个动作都要求在立身平衡(立如平准)的条件下操练,因为人在立身平衡中最为稳实得力,这时练什么动作都不费力或少费力,而练出来的动作、质量却很高。中正,立身平衡是太极拳的一项首要基本功。

因此,作者认为;要练好太极拳,应对立身平衡这项基本功先作专门锻炼,待有一定功夫之后再练拳架,可到收事半功倍之效,其道理和有些拳种在练拳之前先练站桩一样。至于采取什么方式来锻炼立身平衡功夫呢?根据作者经验,认为莫善于走步。

走步是选取太极拳的进步(上步)动作,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可以随意拐弯(因步如猫行,故俗称走猫步),但它与平常走路不同,其主要区别是:平常走路,身体的重心垂直点是不停地向前移动的,走步则不然,其重心垂直点在单脚立地时是不能移动的,只有两脚站立并转变虚实时才移动。

走步要求轻灵、稳实并富有弹性,每走一步,两脚着地的时间约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是一只脚(虚)在空中缓缓地匀速运行,另一只脚(实)则在屈膝状态下支撑全部体重。此外,当虚脚提起经身边提膝往前的过程中,身体要同时匀速地上升作配合,在迈出落地的过程中,又要沉身作配合。

走步由于是不断地转移重心,从旧的立身平衡中走入新的立身平衡,是随遇平衡运动,因此对平衡功夫的锻炼是积极的,又由于走步时,两腿承重的时间短,单腿承重的时间长,对腿部的功力锻炼也颇见成效。作者建议喜爱技击的同志,应对此常练不懈。

要练好太极拳,必须遵照前人订立的练拳要领练拳,才可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因为前人制订的练拳要领,是他们练拳成功的经验总结,是符合拳理的。不过,要领用文字流传下来,难免有不详尽之处,日久使人产生误解是正常的,故有“入门引路须口授”之说。杨澄浦制订的《杨式太极拳十要》(十大要领)很完善,也很符合科学的要求,数十年来它指导着后人练拳,功不可没,人们给予很高的评价,但也有不少人对之产生误解。

如练拳时要求全身放松,但要松而不懈,但有的人只知松,不知同时还要含绷劲,以致松到懈的程度,又如含胸拔背,意思是说要把身形调直,不要挺胸,以免气拥胸际,上重下轻,站立不筝,但有的人却练成弯腰驼背,破坏了立身中正平衡。再如沉肩坠肘,意思是不要耸肩翘肘,有的人却练成塌肩夹肘,动作僵滞。用意不用力是不用拙力,而有的人竟练成软若无骨,边功力也不敢用,动作起来,松松吊吊,摇头晃脑,身也稳不住。凡此种种,是对要领没有吃透所致。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但不能因此而精神萎靡,恰恰相反,必须提起精神(虚灵顶劲),但又不是睁大眼睛在看身外的某些景物,而是精神内敛,对身外的一切应视而不见,其目的是排除干忧,以便一心一意练拳。在思想宁肯静的条件下,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每一动作要在全身松而不懈中感到平衡、稳实、得力。四肢百骸要各安其位,臀部要收进垂直坐正,胯以下往下沉,胯以上往上拔,都是用意不用力。

两腿如车箱下的大盘簧,要有很大的松弹力,全身如载重的船,但船不要触及江底,也不要漂浮于水面,要沉重而又动荡的样子,两臂放松,含绷劲,练拳就是稳稳静静地松开劲去晕味。

现在很多人把太极拳当作健身操来练,他(她)们不懂得练太极拳要重意不重形,重劲不重着的道理,错误地认为动作就是一切,练会了动作就是会了太极拳,动作会得多,就是功夫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于1980年为吴公藻著的《太极讲义》一书作跋,全篇不到700字,对太极拳的性能,功能的评述有独到之见,文章写得很精彩,现全文照录于后,以飨读者。

“太极拳的基本构想,在世界任何拳术武功,搏击方法中是独一无二的,我相信这是老庄哲学在拳术中的体现。用在政治上,那是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用在拳术上,便是以柔制刚的太极拳。道理是一样的,以自然、柔轫、沉着、安舒为主旨,基本要点是保持自己的重心,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但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并不是主动的出击,而是利用对手出击时必然产生的不平衡,加上一点小小的推动助力,加强他的不平衡。

所以太极拳研究“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后发制人”。太极拳不运气、不用力。力气的来源在于对手,我只是转移对手力气的方向。对手所以失败,是他自己失败的,他是被他自己的力气所击倒。如果对手自始至终保持着他的重心和平衡,或者,他根本不来打我,他就不会失败。练太极拳的人,应该不会主动去攻击别人。

世上万事万物,永远在变动之中。太极拳的动作看来似乎缓慢,但永不停顿,没有一刻有窒滞的时候。在建筑学上,弧形的线条比直线能负担更大的重量,在太极拳中,速度并不是最主要的事,要旨是永远保持平衡和稳定。

练习太极拳,推手的训练十分重要,那是凭敏锐的感觉来捉摸到对手力道中的错误缺失,如果他没有错误缺失,那么就设法造成他的错误缺失。

重要的是,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中不能有错误缺失。只要他想来打倒我、攻击我,迟到早会有弱点暴露出来,保盈持泰,谦受益,满招损,那正是中国人政治哲学、人生哲学的要点。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比击败对手重要得多。自己只要不败,那就好得很,对手败不败,并没有太大关系,他如不好自为之,迟早会败的;他如好自为之,那也好得很。

太极拳相传为张三丰所创。张三丰是道士,太极拳正充分体现了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并非纯粹是守势的。老子重视欲取先予,“大国者下流”,强大者不是来势汹汹,而是积蓄力量,让对手所衰力竭,然后乘势而取。

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制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种境界了。

高,于是一味致力于练动作,图新花样,走进了“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误区,殊可叹也。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的功夫是越练越少(上)

    太极拳的练习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思虑阶段.少思少虑阶段.无思无虑阶段. 一.思虑阶段 初学太极拳,一般来说都是想得多,想姿势动作,想身法要领,这是初学太极拳必经之路.初学招式必然要想,边想边将招式表现 ...

  • 太极拳锻炼要领 张卓星

    太极拳锻炼要领 张卓星

  • 练好太极拳,走步是关键

    拳谚云:"未练拳,先练脚."脚上的功夫,动作简单,在没有手上动作干扰的情况下练,用心专一,更能练得细致,练得其法.到练手上功夫时,有坚实的脚上功夫作基础,就能事半功倍.先练脚是一条 ...

  • 太极拳锻炼要领: 太极拳的静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 太极拳的整体动作锻炼要领

    太极拳整体动作中的要求,也叫做锻炼要领.各派太极拳虽各有其具体特征,但其锻炼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 练太极拳时,始终要保持心平气和,始终要"松静",身体要端正自然,百会穴同会阴穴要 ...

  • 01胸腰折叠的变化 | 陈式太极拳重要锻炼要领

    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 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陈式太极拳 胸腰折叠的变化 胸腰折叠,是陈式太极拳锻炼要领之一.其要旨,在于强调以丹田为枢纽的躯干部位的松柔.灵活而有力的运化功能. (一) 胸背开合  陈式太 ...

  • 太极拳预备式的锻炼要领-----无极桩功

    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 ...

  • 李雅轩老师阐述太极拳推手要领

    练太极拳为什么必须练推手呢?因为太极拳一百多个动作的实用价值都得从推手中体验出来.但我们得认识推手不是打架,也不等于对打,切忌摔扭和用力推手. 推手的方式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为单手定步:二为双手定步 ...

  • 太极拳核心要领,“丹胯之间”,读读这篇文章

    一曲百花杀,笑迎铁甲军.功夫大,增胆气.你看他,虽练得慢,自有一股王气.你再看,他虽行得缓,浑厚像大海.练武的人,别问行不行,先说敢不敢.大是大非当前,该说的话,就说.该做的事,别躲.劲玩的细,心里坦 ...

  • 【拳理】太极拳锻炼,向内求比向外求更重要

    太极拳锻炼为何主要是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一方面,这是内家拳内外同修的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这也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息息相关. 人类成为地球无可争辩的主宰者,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科学技术对自然资源的转 ...

  • 两脑开发与太极拳锻炼

    发布时间: 2006-04-27      德国汉堡出版的<地球>杂志报道,科学家们认为,人类的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一"第二大脑&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