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拾沣峪口老油坊的记忆】/ 孙卫昌
捡拾沣峪口老油坊的记忆
孙卫昌
庚子年谷雨节后一午间,去上王村办完事后,特意去了趟位于沣峪口村的百年老油坊,趋于是防疫形势,各条村路多有哨卡,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说:老油坊己搬迁到了西留村去了,但我还是执意要找到古旧的遗址,那怕是看一看旧址上的一棵树,一扇门窗,一草一石都行,最后终于找到了古旧的油坊底滩。见其铁皮门紧锁,只能从锁链孔眼往里瞅瞅,只有荒芜的蒿草一人多高,其余就什么也望不见了,一面大墙严严实实地把控了老油坊的所有气息,好在一行红漆大字说出了油坊搬迁到西留村以及电话号码……
难道这么多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的,与我们家族有历史渊源的地方就这样划上了句号那些从爷爷口中所听到过的故了就这样结束了。但从当地村民处得知,老油坊是被整体搬移走了的,由是,干脆就去西留村看看,兴许还可找到一些珠丝马迹的信息呢!
在车载导航的引领下,通过了乡村的绿码检测,来到了西留村的百年传统老油坊的新址,仿古的建筑风格,俨然也有些古气龙钟,但毕竞是仿置,与现代一些旅游景点大相迳庭。在大门外墙一行蓝色大字"沣峪口老油坊榨油技艺传习所″豁然在目。进入大口内看见了不少大瓷瓮和一丛丛谢了花,结了荚的油菜畦,它既是风景又是广告,看来这也是主人家的情怀吧!再要往进走时,却被门房人叫住了,说:疫情期间,严禁进厂参观。并问想干什么呀!我说:干啥,道不是想干啥,就是想看看老物件,叙叙旧,了个缘,我想见一见这里的老辈子人,问一下以前的事,这时里间屋的主人闻声回应说:老人手都老了,大多数己过世了,现在厂子里一个都没有了,我问:那高让让呢?主人说:那是他爸,年纪大了,现在也不来厂子了,你怎能认得我爸呢!我说:我也不认得你爸,可我是斗门镇石匣口村人,我家姓孙,是老油坊的物资供应者,我是从我爷和我父亲口中得知你爸的。主人说:他也自小就在沣峪口老油坊长大,一听说孙姓人,他道是很有些印象,由于主人便卸下了口罩,叫我稍等一会,他便回身去取钥匙,让我到他的展览馆去参观参观。
在博物馆中,我直截去找是否还有老竹油圈。在玻璃厨里还真有几个竹圈,我问主人说:这不象我家老人的手艺呀!主人说:在八,九十年代是特请过姓孙老人在我这儿作了二个月的竹圈,就是怕老人年纪大了,就多作了些,但还是使用完了呀!现在这些是他叫陕南人作的活,它这活粗,也不规矩,不能和你孙家的比,但也没办法了,后来也不大用竹圈了。我说:我就是老孙家的后人,今天来就是想看看这儿的情况,总是听过老人念叨呢!……那几丈长的老油梁,水打磨盘,热火朝天的榨油工道序,还用那渠道的哗哗奔流沣河水,那高大皂角树沙沙的风雨声和古石兽的囧样,还有那一家炒菜,满街飘香……
原来,他叫高飞,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沣峪口老油坊的传习技艺事业并开设博物馆,演示着一百多年的老式古法记忆,传承延续这门技艺流程的,好让子孙后辈了解先辈的聪明才智。
长安沣峪口老油坊,原位于秦岭北麓,凤凰山脚下,属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办辖,沣峪村西,距西安市20公里,创建于清光绪13年(1887年)以前,距今已有130年以上的历史,是中国西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手工榨油作坊。堪称民间手工榨油技艺的“活化石”。
创始人齐益礼先生 字 孟哉(约1873一1925),清 同治十二年生于长安县斗门廒齐家曹村,1889年中秀才,师从关中大儒柏景伟,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赴日本留学,主攻`格物'(物理学),因甲午海战爆发,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绕道香港回国,1903年与友人米先生借鉴曰本技术,着力筹办西北纺织局。曾邀请曰本同窗好友松三井郎先生勘察了秦岭北麓水道,原拟利用秦岭北麓水力创办水力发电局,油脂厂等等。先以纺纱为主,为充分利用棉籽而创建油坊。后因榨油利润远大于纺纱,改为以榨油为业,并大力发展各种含油脂植物籽粒的榨油生意。其油坊就是以水力冲击石磨片,设水斗齿牙立轴带动地面石磨运动压榨油料。场院皆以日式建筑与管现模式设计。生产,销售,办公,库区完全分开,严格技术管理,明确职责制度。在北面偏东设有大铁门,门外有一条3米多宽砌石水渠,以木桥通往内外,门东,西两侧各植大皂角树一棵。开始几年盈利不菲,名声远扬。赫然耀目。齐先生的外甥(斗门附近石匣口村人)刘志让(1914一1969)在12岁时就到沣峪口油坊学做生意,也在老油坊作了许多年经理,他于1952年土地革命化后才回了老家(石匣口村)。其间与同村乡党锻石磨,编竹油圈者孙家人皆有供需往来,孙振汉及侄子孙宝堂都是老油坊的常客与劳务人员。民国4年(1912),齐先生应陕西督军张凤翙之聘请,一度任督军秘书,一年后袁世凯使陈树藩主政陕西,齐先生卸任后,住到了西安安居巷中。民国十四年,被仇家杀害于长安斗门镇戏场,有人说是一造纸厂豪绅骆某所为,但查无实据,于河迪滩枪毙一个枪头后,事件不了了之。
齐先生逝世后,先由刘志让任经理,张倍亮、董振友等继续经营。至1959年公私合营,老油坊变更为一个拥有9个人的集体企业,名称改为滦村人民公社油脂加工厂。改革开放后,老油坊由现在的经营者高让让师傅承包,改名为沣峪口老油坊。其榨油技艺经六,七代人薪火相传,得以传承,经营至今。
2008年,沣峪口老油坊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次年,高让让、高飞父子被省、市两级政府认定为陕西省非遗“老油坊榨油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今天,我们感念于齐老先生的时代责任担当和热血壮怀,有志于振兴民族工业精神,使其先进思想造福人类,服务大众,想必在这巍巍终南山下,当年的耀目厂房,为人们所创下的福祉,经过数代人的辛勤努力,它将永远留在人的心中。
时2020.4.22日于眉坞岭下
作者简介:孙卫昌,陕西长安人。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长安作家协会会员。西安于右任书法学会会员。影世欣闻联合会会员。西咸新区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长安区政协文史员。西部都市网记者。有八十余篇散文,千多首诗词及书法,摄影和篆刻作品散发于报刊杂志以及微信平台和民间。《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家。
●
【偶见订马掌 勾起农耕文化情 】/ 孙卫昌
主一位编 :张主彦
编一位委 :孙主辉 万 毅
编委一位 :王宏民 夏 天
编委一位 :槐自强 巨 石
编委一位 :郭主旭 韩 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 艾
主编顾问 :薛光炜 蒲家富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