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大精深的水文化
管子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又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涧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之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其独特的位置。饮水思源、君子之交淡如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皆是家喻户晓的名句。据相关统计,在中国现存的文献典籍中,包含“水”的成语就有400余个,以“水”为题或与“水”相关的诗词歌赋更是多达数千篇。水的包容共济、爱好和平、坚韧顽强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之中。
中国人如水一般包容谦逊。“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包容谦逊,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点,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中国人与生俱来就具有水一般包容谦逊的特质,从小接受“仁、义、礼”的儒家思想熏陶,在为人处世、人际交往中也恪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吃亏是福”的做人原则。在对外交往中,中国坚持尊重包容、同舟共济的负责人大国形象,致力于维护世界发平与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给予无私的援助。我们注重发扬中华文明的传统,同时欢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中国人像水一样爱好和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中国自古就是爱好和平的礼仪之邦。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唐朝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天竺取经、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等,都是增进民族交流、维护世界和平的青史佳话。近代以来,中国经受过列强的野蛮入侵。现在,中国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和平态度,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为反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爱好和平的国家就有热爱和平的人民。在中国人日常相处中,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就是热爱和平的最好诠释。
中国人似水一般坚韧顽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中国人外表谦和柔顺,实则内心坚毅刚强。中国人民在反对封建压迫,抵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艰苦岁月中,始终保持极强的民族忍耐力和战斗力,才取得了今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华民族也是在这种艰苦卓绝的苦难岁月里,淬练出坚韧顽强的民族性格。新时期,中国坚持和平崛起,无意称霸世界,但是中国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得到世界绝大多数维护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所坚定支持的。
水乃生命之源、万物之灵,中国人有水的灵性、柔性,也有滴水穿石的刚性。它除了给人类以饮用、舟楫、灌溉等方面的恩惠外,还具有许多精神方面的价值和特质。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认识水、治理水、开发水、保护水和欣赏水的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精神产品,领悟出许多充满智慧的哲思,奠定了中华水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