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红蜘蛛!
在这里强调一点,就是目前没有一种药物能够同时杀掉各生长阶段的红蜘蛛。
红蜘蛛主要有四个生长阶段——卵期、幼虫期、若虫期和成虫期(也有说法是卵期、幼虫期、前期若虫、后期若虫和成虫五个阶段),就像上面的配图,往往会出现几个阶段的红蜘蛛会共存在一个叶片上。
而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同时杀掉各阶段的红蜘蛛,因此,如果在高峰期(一般在4~6月和9~11月)之前没有及时喷药杀灭卵或者幼虫,等到高峰期四个阶段的红蜘蛛“齐聚”,只用一种药是远远不够的。
大量多年重复使用同一种杀螨剂,导致害螨药剂产生极强的抗药性,据测定,柑橘红蜘蛛对哒螨灵的抗性已提高了25倍。
就像上面的图,不断地使用一种药剂,会加强红蜘蛛的抗药性,而不断地增加施药量,只会增强红蜘蛛对这种药的抗性,到头来只会作用越来越小。
红蜘蛛不是昆虫
这点非常重要!为什么用杀虫剂效果差?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红蜘蛛又称柑橘全爪螨,属蛛形纲蜱螨目,不是昆虫!用杀虫剂的效果当然不好啦!
就像上图,黄色线是红蜘蛛所属的分类,而紫色线是昆虫的分类,这两者的区别就像我们人类跟文昌鱼的区别,那用药肯定有区别啦!而且,高毒杀虫剂还可能杀伤红蜘蛛的天敌,“协助”红蜘蛛成长。
那么,我们要怎么打红蜘蛛呢?
培养天敌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捕食螨,一般一片叶有一只捕食螨,就能有效控制红蜘蛛。不过捕食螨生效比较慢,如果红蜘蛛已经爆发了,还是需要以化学防控为主。
合理用药
不同的时期施用不同的药剂,以下是学农君的一些建议,不过具体的还要根据红蜘蛛不同虫态的发生规律和各自果园里的红蜘蛛抗性水平选择药剂。
一、作用机理及主要杀螨剂
作者对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常见杀螨剂就其作用机理做了分类,大致有以下六类:呼吸作用抑制剂类、生长调节剂类、脂类合成抑制剂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类、调节氯离子通道类、钠离子通道阻断剂。
1.呼吸作用抑制剂类
大部分杀螨剂皆是此类作用,抑制红蜘蛛呼吸作用,使其死亡。可细分为三类: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复合物Ⅰ、Ⅱ、Ⅲ、Ⅳ)、氧化磷酸化抑制剂、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
1.1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类
复合物Ⅰ类主要杀螨剂:唑螨酯、哒螨灵、鱼藤酮、喹螨醚、吡螨胺、嘧螨胺;
复合物Ⅱ类主要杀螨剂:乙唑螨腈、丁氟螨酯
复合物Ⅲ类主要杀螨剂:嘧螨酯、灭螨醌。
1.2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类
主要杀螨剂:有机锡类(三唑锡、苯丁锡)、炔螨特、溴螨酯、杀螨酯
1.3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类
主要杀螨剂:氟啶胺
2.生长调节剂类
对红蜘蛛的生长、变态、滞育等主要生理现象有调控作用的化合物,有保幼激素、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等。
2.1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
主要杀螨剂:乙螨唑、噻螨酮
2.2保幼激素类
主要杀螨剂:印楝素
3.脂类合成抑制剂类
影响红蜘蛛脂肪酸代谢,对卵、幼螨等有较好的 防治效果。
主要杀螨剂:螺螨酯、螺虫乙酯
4.调节氯离子通道
通过调节细胞膜上氯离子通道的选择性、门控性、通透性来达到杀螨效果。
4.1氯离子通道选择性
主要杀螨剂:阿维菌素、依维菌素
4.2氯离子通道门控性
主要杀螨剂:联苯肼酯
5.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抑制红蜘蛛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达到螨效果。
主要杀螨剂:有机磷类(丙溴磷、毒死蜱等)
6.钠离子通道阻断剂
主要杀螨剂:菊酯类(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等)
三、通过提高药剂穿透性能杀螨
随着大家对红蜘蛛的研究深入,发现红蜘蛛外表布满背毛,对喷洒的药剂其背毛能有效的阻挡,使药剂无法通过红蜘蛛背毛达到表皮,穿透表皮到达真皮,从而达不到杀螨效果。
如药剂的助剂和工艺能有效的使药剂穿过背毛,接触表皮,从表皮穿透到真皮层则杀螨剂的效果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市面上已有公司研发出相关的助剂,作者也拿到过样品做过试验,效果比较理想。
红蜘蛛的防治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大家要有针对自己果园的系统性的防治方案,防治不理想的要找出具体的原因,切勿病急乱投医。从红蜘蛛防治药剂的作用机理出发或可更好的帮助大家选择杀螨剂,做好全年的用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