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针灸“八珍方”,治疗气血亏虚痛症的临床应用
“八珍方”的针灸临床应用
李传岐
1 腧穴组成
合谷、三阴交。
2 操作方法
先针双合谷穴,达到欲刺深度有针感后各连续捻补(陈会《神应经》捻补方向,即医生面对病人,以医生的左手捻病人的右半身腧穴,右手捻病人的左半身腧穴,双手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即为补法)4~6分钟后即可起针(注:补法不留针),起针后再针双三阴交,方法同上。如此4个腧穴针补完毕。隔日针治1次,必要时可每日针治1次,为巩固疗效,可隔2~3日针治1次。
3 功能效用
气血双补,用于气血双亏所引起的或伴有气血亏虚症状的病证。
4 主治范围
4.1 气血亏虚的内伤杂病
气血亏虚引起的病证,诸如头痛、眩晕、虚劳、失眠、心悸、厥证(血厥虚证)、缺乳、经闭、崩漏等。分别伴有头晕眼花、四肢倦怠、少气懒言、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及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白,脉象虚细、细弱、虚大无力或沉细无力等症状和体征。尽管以上病种不同,伴有的症状和体征各病有异,但其证型和病机相同,都属本方的主治范围。
4.2 气血亏虚的肢体筋骨经脉病
凡因气血亏虚引起的或伴有气血亏虚的肢体筋骨经脉病,如半身不遂、肢体疼痛、肢体麻木、痿证、鹤膝风、关节炎等,均属本方的治疗范围。或以本方为主,根据具体病情配加有关腧穴施治。
4.3 其他病证
凡病情发展到本方证阶段的病证和大病之后需要用补益气血之法以调治善其后者,均可选用本方。或以本方为基础配加有关腧穴,或与有关处方同时或交替施治。
5 临床应用
5.1 崩漏、产后血晕
因失血过多,气随血脱,急用本方施治,合谷补气以摄血,三阴交益脾以止血。此两穴需要连续捻补时间较长,方收良效。若已成脾肺气虚、中气下陷、不能统摄将脱之危候,可加补足三里补益脾肺之气,与合谷配伍,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既可止血又可固脱,能收速效。
5.2 经闭
使用本方用于气血亏虚型之血枯经闭,月经由逐渐减少而终闭止,小腹平时及月经周期时无胀、痛感,面色、舌质舌苔和脉象均无异常,或伴有面色萎黄或苍白少华,心悸气短,头目晕眩,舌淡,脉细弱或细数无力等,均可用本方施治。前者虽无伴有症状和体征,但以月经逐渐减少而至闭经、小腹无胀痛为辨证依据,为气血亏虚无以化生经血而使用本方。后者气血亏虚的症状和体征均比较典型,故用本方无疑。
选用本方,若恐峻补有碍血行,或虚中夹实者,方中三阴交可改用先少泻后多补之法,以养血为主兼以活血;若兼性欲减退者,可加补肾俞或太溪佐以补肾气;若兼有气滞者,可加泻间使或太冲佐以疏肝理气;若为后天化源不足引致者,可加补足三里以资化源。
5.3 习惯性流产
选用本方治疗因气虚不能固胎,血虚不能养胎,气血亏虚则不能载胎固胎者,收效较佳。肾为生殖发育之源,伴有肾虚症状者,加补太溪或肾俞补肾气以系胞。其治疗时机,应在未怀孕期间或流产2个月以后进行治疗。
5.4 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视神经萎缩、眼睑下垂、夜盲
以上病症,凡属气血亏虚或伴有气血亏虚症状者,均可使用本方,并可根据具体病情配加有关腧穴施治。
例如:
头痛,属于本虚标实者,加泻患处腧穴佐以通经活络以止痛;夜盲,若素有肝血不足或伴有肝血不足症状者,加补肝俞佐以补肝血以养目;眼睑下垂,加补阳白佐以强筋补虚;视神经萎缩,加补风池使针感达于眼球内以助明目。
典型病例1:
马某,男,54岁,1998年3月19日初诊。主诉:眩晕2个月,因泄泻而得。现病史:3个月前患腹胀泄泻、纳食减少1个月后即出现头晕眼花,动则加剧,甚则眩晕欲倒,劳累后易发。伴有心悸气短,神疲懒言,精神萎靡等,面色苍白,发色不泽,舌质淡,脉象细弱。曾在本县用中药治疗无效,用单方治疗亦无效。
辨证:脾失健运,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脑之眩晕。
治则:先健运脾胃、祛湿和中,后补益气血。
取穴:一、二、四、六诊,针足三里、阴陵泉先少泻后多补,祛湿和中,健运脾胃;三、五、七、八诊,针补合谷、三阴交,补益气血。
效果:二诊后,泄泻、腹胀减轻;四诊后,纳食增加,腹胀和泄泻治愈;五诊后,头晕目眩和心悸气短减轻;七诊后,头晕目眩基本治愈,劳累后亦不眩晕,精神好转;八诊痊愈。
5.5 缺乳
《妇人良方》中说:“妇人乳汁不行,皆由气血虚弱,经络不调所致。”乳汁赖气血所化生,气虚则乳无以化,血少则乳无以生。选用本方用于气血亏虚型。症见: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而无胀感,气短神疲或头晕心悸,面色无华,舌淡少苔,脉象虚细等。可加补足三里补后天以资化源,或加泻少泽佐以通乳。若兼气滞不畅症状,或恐峻补涩滞者,加泻间使佐以行气散滞以益通乳。
典型病例2:
柳某,女,30岁,2003年12月28日初诊。主诉:乳汁缺少2个月。现病史:产后乳汁逐渐减少,乳房柔软,乳汁稀薄,伴有气短、心悸、倦怠无力、自汗等症状。右脉沉细无力,左脉沉弱。曾用中西药均不收效。
辨证:气血亏虚,乳汁不生。
治则:针补合谷、三阴交。
效果:二诊后,乳汁渐多,心悸气短、倦怠无力、自汗治愈;三诊后痊愈。随访:2004年4月27日其爱人告知缺乳已愈,乳汁充足。
5.6 痿证
症见起病缓慢,肢体痿软无力,瘦削枯萎,渐次加重,气短乏力,精神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少华,或有头晕、心悸、声低等。舌淡苔自,脉象细弱。选用本方气血双补以益筋脉,或加补足三里或阳陵泉佐以强壮下肢筋脉。
典型病例3:
刘某,女,29岁,2000年7月19日初诊。主诉:全身酸困疼痛无力5年。现病史:5年来经常腰部酸困空痛,下肢酸痛,行走无力,上肢麻木,前臂无力,两侧肩背酸痛而影响劳动,早上颈项僵硬,两足跟足底酸痛。伴有头懵、心悸、气短,动则汗出心慌,足心发热,时而腹胀腹泻,易于疲劳等症状。劳累后低热,体温在37.1~37.2。C之间。身瘦,面色萎黄,脉象沉细。有慢性结肠炎病史8年,时发时止。风湿及类风湿试验检查均属正常范围。
辨证:属于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气血亏虚之虚劳病。治则:补气血,健脾胃,佐以补肾壮腰。
取穴与效果:一诊、二诊针补合谷、三阴交、足三里。三诊,精神好转,加补肾俞。四至六诊处方同上。七诊,已不腹胀,饮食增加,动则已不心慌汗出,颈项已不僵硬,足心不热,腰部不痛,仍足跟痛,肩背酸困。处方同上去肾俞加补太溪。十诊后痊愈。
“八珍方”是针治气血亏虚病证的基础方。治病非常广泛,凡符合气血亏虚之病机或伴有气血亏虚者,也就是说凡需使用补益气血之法者,均可选用本方。临证只要辨证准确,抓住证治要点,良效必得。由于本方是以腧穴功能为基础,以脏腑经络等学说为指导,集理、法、方、穴为一体,针对病机和证型来选穴组方的,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就可以使整体治疗、辨证论治有的放矢,落实到实处,就可以不受某某穴治某某病、某某病选某某穴所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