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他沈先生,而不是流浪汉,抑或网红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成为网红的流浪汉,令美女们围观的他满口之乎者也,论语诗经战国策信手拈来。美女们不是喜欢读书,而是喜欢猎奇。


文/如海

最近,一个酷爱读书的流浪汉突然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爆红,视频最高点赞,高达 100 多万。网络上流传,这名流浪汉名叫沈巍,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知识渊博,曾经是上海市徐汇区审计局的一名公务员,因为家庭出现了变故(妻子和孩子离世),所以他离家出门流浪。但是在视频中,沈巍本人否认了毕业于复旦大学,而是毕业于一个普通的院校,因为“爱捡垃圾”而被单位劝退。

不排除流浪汉网红是有人设计作秀,为收割流量而来,毕竟三大毒瘤之一的抖音,已经无所不能了。但大可不必管它由来,一个社会底层的流浪汉,爱读书到被美誉为大师,好像也是满满的正能量。

沈巍的博学应该是真的,和他围在一起的美女们一定能够感受到,字字珠玑、旁征博引,而且能够在古籍美文中信手拈来,一个读书人的快慰和豪情,其实是旁人无法感同身受的。至少在那个没有网络资讯发达的时代,一本书、一杯清茶,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籍的世界,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读书的至高品味,向来与风月无关,与财富无关。

流浪汉身边的美女们自然对读书不感兴趣,但发现妙语连珠的沈巍,如同发现了新大陆。捡垃圾的流浪汉和博学的反差,呈现了特立独行的与众不同效应,兼具了网红的噱头特质,于是很快就被拖入了抖音的阵营。

既然沈先生被传得神乎其乎,是读书的倡导者,还提倡进行垃圾分类,我觉得有学习的必要性,而不是动辄就质疑打压。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也许你在其他花边新闻上所浪费的时间,是关注流浪汉的几十倍,为何不愿意认真地学习学习“大师”呢?

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关于教育,沈巍说:“自己先学习,把理念端正了。那个作家,苏联的伟大的教育家是这么说的,一切为了孩子,一切给孩子。这是父母最大的,但是没想到他说,这是最大的错误,最可怕的错误。”有网友查阅文献,认为沈先生这里说的大概是马卡连柯的“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为了孩子,父母几乎愿意牺牲和奉献自己的所有一切,这倒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大多数人都越来越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唯独对于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也是在所不惜,不问值不值得。而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无私付出的理所当然,究竟是否利于孩子长大成材,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地思索。

关于交友,沈巍说:“我又想起老古人的八个大字‘善始者众,善终者寡’。交朋友也是这样,开头交朋友很热情,好的要死。时间一长,真正走到最后的没有几个,所以古人没有多啰嗦,留下了一句成语‘善始善终‘。”

沈巍其实也没有自诩为大师。他说,不要讲大师,我真的不是大师。因为大师一个要读的多,第二个是要练出来的。也不一定你读的多了就是大师。我老说我爱京剧,但称得上艺术家的,我说句实话(也不是我说的),跟梅兰芳那一批人中,立了流派的这批人才叫艺术家。现在的那批,包括董圆圆,张建国等,严格来说只能说是京剧演员。老一辈的有个叫盖叫天的,那算是“家”了,但是他墓上写的是“艺人盖叫天”,我觉得这个比较恰当。

关于文化,沈巍说:“就浩如烟海的文化本身来说呢,我们都是井底之蛙了,还不够,所以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他对于《春秋》、《左转》、《论语》、《诗经》、《战国策》等古籍都能出口成章,还如此谦逊,我们除了汗颜,当真要好好地整理思绪,不断地学习才是了。

流浪汉如此热爱读书,为何热衷于捡垃圾?或许家庭的变故对于沈巍的打击太大,把他的整个人生都重伤了,以至于一蹶不振。一个文化人的颓废,委实是一种损失和遗憾。他是否毕业于复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理应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网络上关于沈巍的过去沸沸扬扬,说他从小和外婆住在一起,老人家捡垃圾的习惯影响了他,加上后来家庭变故他就沉迷于捡垃圾了,真实性不得而知。有人说沈巍有读书人的傲骨,理念超前;便有人出来批判所谓的大师,被美女簇拥在中间拍摄视频,哪里有读书人气质所在,哪里有对国家的巨大贡献所在?

网红也一定是有人妒忌的,连流浪汉也逃不过,但人家沈先生说,你们不要关注我,要关注文化本身。这铮铮铁骨说得太好了。无论沈巍过去和现在是如何窘迫与不堪,都不重要,他所读过的书,都足以碾压那些无知和无聊的口诛笔伐。成为大师不是他的本意,成为网红也属偶然,他成为读书人的典范,属于这个时代的幸运。

沈先生,使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一个悲怆时代下被绞杀的读书人,文明和文化的神圣传承之下,理应有这样的执着者,哪怕他们在这个庸俗的世界里,变得身无一物,哪怕他们被物质的现实击溃到体无完肤。而在精神世界里,沈现实和孔乙己,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请叫他沈先生,而不是流浪汉,抑或网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