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海桐皮,海桐树,海桐皮散

《本草纲目》 > 木部

海桐

海桐

(宋《开宝》)

【释名】刺桐。

曰︰生南海山谷中,树似桐而皮黄白色,有刺,故以名之。

【集解】颂曰︰海桐生南海及雷州,近海州郡亦有之。叶大如手,作三花尖。皮若梓白皮,而坚韧可作绳,入水不烂。不拘时月采之。又云︰岭南有刺桐,叶如梧桐。其花附干而生,侧敷如掌,形若金凤,枝干有刺,花色深红。江南有时珍曰︰海桐皮有巨刺,如鼋甲之刺,或云即刺桐皮也。按︰嵇含《南方草木状》云︰九真有刺桐,布叶繁密。三月开花,赤色照映,三、五房凋,则三、五复发。陈翥《桐谱》云︰刺桐生山谷中。

纹理细紧,而性喜拆裂。体有巨刺,如树。其叶如枫。桐身青,叶圆大而长。高三、四尺,便有花成

《本草纲目》海桐

「释名」刺

「气味」(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

1、腰膝痛。用海桐皮二两,牛膝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草五钱,薏苡仁二两,生地黄十两,一起洗净、焙干,研细,布包好浸酒中(冬季浸二两,夏季浸一周)。每日早晚空心各饮一碗。此方不得随意增减各药用量。

2、风癣。用桐皮蛇床子,等分为末,调油涂搽。

3、风虫牙痛。用海桐皮煎水漱口。

引用:《本草纲目》海桐

《中药大辞典》:海桐皮

【炮制】用清水浸泡,洗净泥屑,切成小块,晒干。

【性味】苦辛,平。

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①《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⑧《本草经疏》:"味苦辛。"

【归经】入肝、脾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肝。"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癣

①《海药本草》:"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

②《日华子本草》:"治血脉麻痹疼痛,及煎洗目赤。"

③《开宝本草》:"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甘匿、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肤赤。"

④《纲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

⑤《岭南采药录》:"生肌止痛散血,凉皮肤,敷跌打。"

⑥《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散瘀止痛。疗咳嗽,止产后瘀血作痛。"

⑦《贵州草药》:"解热祛瘀解毒生肌。治乳痈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血虚者不宜服。

①《本草经疏》:"腰痛风湿者不宜用。"

②《本草汇言》:"痢疾赤眼、痹躄诸证非关湿者不宜用。"

③《得配本草》:"血少火炽者禁用。"

【附方】①治风湿两腿肿满疼重,百节拘挛痛:海桐皮一两,羚羊角屑、薏苡仁各二两,防风羌活筒桂(去皮)、赤茯苓(去皮)、熟地黄各一两,槟榔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脚气治法总要》海桐皮散

②治腰膝痛不可忍:海桐皮二两,牛膝、芎藭、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草半两,薏苡仁二两,生地黄十两。八物净洗,焙干,细锉,生地黄以芦刀子切,用绵一两,都包裹,入无灰酒二斗浸,冬二七日,夏一七日,候熟。空心饮一盏,每日早、午、晚各一次,长令醺醺。合时不用添减。禁毒食。(《续传信方》)

③治脚挛不能伸举:海桐皮、当归(去芦,洗净,焙干)、牡丹皮(去心)、熟干地黄、牛膝(去芦,酒浸,焙干)各一两,山茱萸补骨脂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葱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海桐皮散

④治大风疾:知母贝母乌梅肉、海桐皮、金毛狗脊(去毛)。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日中、临睡各服三十丸;又每夜第一次睡觉(醒)时,急于头边取三十丸便服,并用羊蹄根自然汁下。大忌酒及房事、一切发风之物,只吃淡粥一百日,皮肉自渐皆复。(《百一选方》神仙退风丹

⑤治中恶霍乱:海桐皮煮汁服之。(《圣济总录》)

⑥治风虫牙痛海桐皮煎水漱之。(《圣惠方》)

⑦治风癣有虫:海桐皮、蛇床子等分,为末,以腊猪脂调搽之。(《如宜方》)

⑧治伤折,辟外风,止疼痛:海桐皮一两(锉),防风二两(去芦头),黑豆一两(炒熟),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海桐皮散)

⑨治时行赤毒眼疾:海桐皮、两,切碎,盐水洗,微妙,用滚汤泡,待温洗眼。(《本草汇言》)

⑩治乳痈初起:刺通五钱,红糖一两,煎水服。(《贵州草药》)

【各家论述】《本草求真》:"海桐皮,能入肝经血分,祛风除湿,及行经络,以达病所。用者须审病自外至则可。若风自内成,未可妄用,须随症酌治可耳。"

【备注】广西除用干皮外,其根皮亦同等入药。

除上述品种外,在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尚有以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作海桐皮使用。参见"刺楸树皮"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本草备要》海桐皮

宣,祛风湿

苦温(《经疏》云∶应兼辛)。入血分。祛风去湿杀虫,能行经络达病所。治风蹶顽痹,腰膝疼痛(《传信方》∶海桐薏苡各二两, 、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二两,甘草五钱,生地七两,二斗浸,此方不得增减。早、中、晚饮,常令醺醺),疳 疥癣目赤(煎洗)牙(煎服,或含漱)。出广南。皮白坚韧,作索不烂。

引用:《本草备要》海桐皮

《本草便读》海桐皮

海桐皮图片

味苦性平.治痹疾诸邪.羁留下部.循经达络.入肾肝血分.宣导沉 .(桐皮生南海山中.树似.其皮黄白色.有刺.故一名刺桐.苦平无毒.沉降下行.能入肝肾血分.循经达络.蠲除下焦风寒湿痹.为宣散之品.)

引用:《本草便读》海桐皮

《本草从新》海桐皮

宣、祛风湿

苦平.入血分.祛风去湿杀虫.能行经络、达病所.治风 顽痹.腰膝疼痛.(传信方、海桐、薏苡各二两、牛膝、芎 、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生地十两、酒二斗浸饮.)

疳牙虫.(煎服或含漱.)疥癣目赤.(煎洗.)腰膝痛非风湿者不宜.出广南.皮白坚韧.

作索不烂.(风癣有虫、海桐皮、蛇床子末等分、腊猪脂调搽.)

引用:《本草从新》海桐皮

《本草撮要》海桐皮

味苦辛.入足太阴阳明经.功专祛风去湿杀虫.得苡仁膝、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生地酒浸饮.治风 顽痹.腰膝疼痛.以蛇床子合为末.用腊调搽风癣良.

引用:《本草撮要》海桐皮

《本草分经》海桐皮

苦平,入血分,祛风去湿杀虫,能行经络达病所,治牙虫癣疥

引用:《本草分经》海桐皮

《本草蒙筌》海桐皮

味苦、气平。无毒。出雷州(属广东)及近海州郡,似桐皮而坚韧白黄。收采无时,任煎汤液。主霍乱赤白久痢,除疳 疥癣牙虫。渍酒治风蹶殊功,渍水洗赤眼神效。堪作绳索,入水常存。(浸不烂也。)

引用:《本草蒙筌》海桐皮

《本草求真》海桐皮

(乔木)散肝中风湿

海桐皮(专入肝)。辛苦而温。能入肝经血分。祛风除湿及行经络以达病所。是以腰膝脚痛能疗。(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港脚不肿者为干香港脚。肿者为湿香港脚。)赤白泻痢能止。蛊牙风痛。煎汤漱之能愈。疳蚀疥疮。磨汁涂之能消。目赤肤翳。浸水洗之能退。一皆风祛湿散之力。用者须审病自外至则可。若风自内成。未可妄用。须随症酌治可耳。

引用:《本草求真》海桐皮

《本草图经》海桐皮

海桐皮图片,出南海已南山谷,今雷州及近海州郡亦有之。叶如手大,作三尖。皮若梓白皮,而坚韧可作绳,入水不烂。不拘时月采之。古方多用浸酒治风蹶。南唐筠州刺史王绍颜撰《续传信方》着其法云∶顷年予在姑熟之日,得腰膝痛不可忍。医以肾藏风毒攻刺诸药莫疗。

因览《传信方》备有此验。立修制一剂,便减五分,步履便轻,故录之耳。海桐皮二两,牛膝、芎 、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半两,薏苡仁二两,生地黄十两,八物净洗,焙干,细锉,生地黄刀子切,用一两都包裹,入无酒二斗浸,冬二七日,夏一七日,候熟,空心食后,日、午、晚卧时,时一杯,长令醺醺。合时不用添减,禁毒食。

引用:《本草图经》海桐皮

《本经逢原》海桐皮

一名刺桐

苦平无毒。

明 海桐皮能行经络达病所。治风湿腰脚不遂,血脉顽痹,腿膝疼痛,赤白泻痢,及去风杀虫。虫牙风痛,煎汤漱之。疳蚀疥癣,磨汁涂之。目赤肤翳,浸水洗之。此药专去风湿,随证入药服之。无风湿者勿用。

引用:《本经逢原》海桐皮

《得配本草》海桐皮

苦,平。入血分,行经络,达病所。去风湿,杀诸虫。得蛇床子,擦癣虫。

血少火炽者禁用。

引用:《得配本草》海桐皮

《海药本草》海桐皮

谨按《广志》云∶生南海山谷中。似桐皮,黄白色,故以名之。味苦,温,无毒。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大观》卷十三页42,《政和》页332,《纲目》页1396)

引用:《海药本草》海桐皮

《中药炮制》海桐皮

『来源』本品为科植物刺桐或乔木刺桐的干燥树皮。

『产地』广东、湖北等省。

『采收季节』春季采收。

『炮制方法』清水洗净,冬春季用热水抢洗,夏秋季用温用抢洗,捞起滤干水份,上盖湿布,润1夜,润透后,取出切横丝片3分厚,晒干或烘干。

『用量』9~15克。

『贮存』装木箱内,加盖。

引用:《中药炮制》海桐皮

《药笼小品》海桐皮

入血分,祛风去湿,行经络达病所。

凡病属风湿者宜之。

出广南,皮白坚韧,作索不烂。

引用:《药笼小品》海桐皮

《药性切用》海桐皮

性味甘平,入血分而祛风理湿,杀虫行经;为顽痹、风疮专药。血虚忌之。

引用:《药性切用》海桐皮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海桐皮

味苦,平,无毒。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甘 ,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之。水浸洗目,去肤赤。堪作绳索,入水不烂。日华子云∶温。治血脉麻痹疼痛及目赤洗。《海药》云∶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白痢,疥癣。

引用:《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海桐皮

《证类本草》海桐皮

(海桐皮_图片

味苦,平,无毒。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疳 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肤赤。堪作绳索,入水不烂。出南海已南山谷。似梓一作桐白皮。(今附)

臣禹等谨按日华子云∶温。治血脉麻痹疼痛,及目赤。煎洗。

图经曰∶海桐皮,出南海以南山谷,今雷州及近海州郡亦有之。叶如手大,作三花尖。

皮若梓白皮而坚轫,可作绳,入水不烂。不拘时月采之。古方∶多用浸酒治风蹶。南唐筠州刺史王绍颜撰《续传信方》着其法云∶顷年予在姑熟之日,得腰膝痛不可忍。医以肾脏毒攻刺,诸药莫疗。因览《传信方》备有此验。立修制一剂,便减五分。步履便轻,故录之耳。

海桐皮二两,牛膝、芎 、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草半两,薏苡仁二两,生地黄十两,八物净洗焙干细锉,生地黄以芦刀子切,用绵一两都包裹,入无灰酒二斗浸,冬二七日,夏一七日,候熟。空心食后,日午晚卧时时一杯,长令醺醺。合时不用添减,禁毒食。

海药∶谨按《广志》云∶生南海山谷中。似桐皮,黄白色,故以名之。味苦,温,无毒。

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

引用:《证类本草》海桐皮

《中药学》海桐皮

【药用】豆科乔木刺桐或云香科乔木?叶花椒.朵椒的干燥树皮。

【性味与归经】辛、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除湿利痹,清热化湿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

本品功能祛风湿,通经络,主要适用于下肢关节痹痛以及腰膝疼痛等症,临床常配合牛膝、薏苡仁、五加皮等药同用。

2.用于湿热下注,脚膝疼痛。

本品又能清热化湿,用治湿热下注、脚膝疼痛的病症,可配合萆薢木通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外用治疥癣,可配合川槿皮、蛇床子、大黄,浸酒外搽。

【处方用名】海桐皮、赤桐皮、浙桐皮(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海桐皮散(《证治准绳》):海桐皮、熟地黄牡丹皮、牛膝、山茱萸补骨脂。治手足拘挛。

【文献摘录】《本草求真》:「海桐皮,能入肝经血分,祛风除湿,及行经络,以达病所。」

引用:《中药学》海桐皮

《冯氏锦囊秘录》海桐皮

禀木中之阴气以生,味苦、辛,气平,无毒。入足太阴、阳明经。专治湿热内侵,阳明外淫肌

海桐皮,止霍乱,赤白久痢,除疳 疥癣牙虫,渍酒治风蹶殊功,渍水洗赤眼神效,除风湿之害,理脚膝之痛。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海桐皮

《医学入门》海桐皮

味苦平。无毒。主腰膝脚痹痛风。浸水洗眼除肤赤,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含之。兼治霍乱久痢。

引用:《医学入门》海桐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桐花

【别名】海桐

【来源】海桐花科海桐花以枝、叶入药。

【生境分布】南方各地。

【功能主治】杀虫,外用煎水洗疥疮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桐树

【拼音名】Hǎi Tónɡ Shù

【别名】山枝条、山枝仁[四川]、山栀茶[贵州]、柞木仁、满山香[广西]

【来源】海桐科植物崖花海桐和光叶海桐以根、叶和种子入药。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随时可采,可鲜用。11月采果,晒至足干,使果皮脆硬,成棕褐色,击破果壳,筛取种子。

【性味】根:苦、辛,温。

子:苦,寒。

【功能主治】根:祛风活络散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折,骨痛,牙痛高血压神经衰弱梦遗滑精

叶:解毒止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疮疖外伤出血

子:涩肠固精。用于肠炎白带滑精

【用法用量】根0.5~1两;子1.5~3钱;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海桐皮散

【处方】独活萆薢(盐水浸.焙)、川芎当归,各三分。桃仁(去皮.焙)、天麻、辣桂。牛膝麻黄(去节)、枳壳(麸炒)、海桐皮白芍药川乌(炮.去皮脐)、松节防风杜仲(姜制)、甘草(炙),各半两。麝香(一分)、虎胫骨(一两.酒炙黄)。

【功能主治】治白虎历节,走注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至六分,食前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海桐皮散

《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九:海桐皮散

【别名】海桐散《医学入门》卷六)。

【处方】海桐皮 当归(去芦,洗净,焙干)牡丹皮(去心)熟干地黄 牛膝(去芦,酒浸,焙干)各30克 山茱萸 补骨脂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肝肾祛风湿。治小儿肝肾不足风湿外乘,脚挛不能伸举。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九

《直指》卷四:海桐皮散

【处方】独活3分,萆薢(盐水浸,焙)3分,川芎3分,当归3分,桃仁(去皮,焙)半两,天麻半两,辣桂半两,牛膝半两,麻黄(去节)半两,枳壳(制)半两,海桐皮半两,白芍药半两,川乌(炮,去皮脐)半两,松节半两,防风半两,杜仲(姜制)半两,甘草(炙)半两,麝香1分,虎胫骨(酒炙黄)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历节走注,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食前服。

【摘录】《直指》卷四

《圣惠》卷六十九:海桐皮散

【处方】海桐皮1两(锉),桂心1两,白芷1两,当归1两(锉,微炒),漏芦1两,芎藭1两,羚羊角屑1两,赤芍药半两,没药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木香半两,槟榔3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身体骨节发歇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六十七:海桐皮散

【处方】海桐皮1两(锉),防风2两(去芦头),黑豆1两(炒熟),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辟外风,止疼痛。主伤折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圣惠》卷四十五:海桐皮散

【处方】海桐皮1分(锉),羌活3分,羚羊角屑3分,独活3分,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当归3分,赤芍药3分,石斛1两(去根,锉),牛膝1两(去苗),赤茯苓3分,酸枣仁3分(微炒),槟榔1两,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脚气痛,皮肤不仁,筋脉缓弱,不能行履。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圣惠》卷二十三:海桐皮散

【处方】海桐皮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麻黄2两半(去根节),天麻2两,牛膝2两(去苗),桂心1两,防风1两半(去芦头),当归1两,酸枣仁1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历节风。身体四肢无力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圣惠》卷三:海桐皮散

【处方】海桐皮1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赤箭半两,桂心半两,牛膝半两(去苗),防风半两(去芦头),石斛半两(去根节,锉),独活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仙灵脾5两,酸枣仁半两(微炒),羚羊角屑半两,芎藭半两,木香半两,五加皮半两,赤芍药半两,细辛半两,槟榔1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脏风毒流注脚膝,筋脉拘急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酒各半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忌食猪肉、毒鱼、酒、蒜等。

【摘录】《圣惠》卷三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海桐皮散

【处方】海桐皮1两,草乌头(锉碎,盐炒)1两,地龙(炒,去土)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湿脚气,及肾脏风下注,满脚生疮痛,脓水出。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夜卧冷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普济方》卷三○一:海桐皮散

【处方】黄连全蝎硫黄花椒大腹皮樟脑、海桐皮、白芷轻粉黄皮蛇床枯矾榆树皮、斑蝥少许、径松皮、剪草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阴囊湿痒

【用法用量】蜡油调敷。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海桐皮散

【处方】海桐皮(锉)1两,独活(去芦头)1两,五加皮(锉)1两,防风(去叉)1两,郁李仁(炒,去皮,别研如膏)1两,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薏苡仁(炒)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虎胫骨(酥炙)1两半,恶实(炒)1两半,熟干地黄(焙干)1两半,朴消(别研)2两。

【制法】上药先将11味捣罗为散,次入郁李仁膏,并朴消同研匀。

【功能主治】风毒流入脚膝,行履艰难,向夜筋脉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早、晚食后夜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卫生总微》卷十九:海桐皮散

【别名】海桐散

【处方】海桐皮1两,当归(去芦,洗净,焙干)1两,牡丹皮(去心)1两,熟干地黄1两,牛膝(去芦酒浸,焙干)1两,山茱萸半两,补骨脂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脚挛不能伸举。小儿禀受肾气不足血气未荣,脚趾拳缩无力

【用法用量】海桐散(《医学入门》卷六)。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九

《鸡峰》卷十五:海桐皮散

【处方】海桐皮1两,牛膝1两,天南星半两,当归半两,白附子半两,干蝎半两,白僵蚕半两,川芎半两,没药半两,地龙半两,腻粉1钱。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人血风走注,痛不定。

【用法用量】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五

《脚气治法总要》卷下:海桐皮散

【处方】海桐皮1两,羚羊角屑2两,薏苡仁2两,防风1两,羌活1两,筒桂(去皮)1两,赤茯苓(去皮)1两,熟干地黄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湿,两腿肿满疼重,及一切风顺凝滞气阴,百节拘挛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圣济总录》卷五:海桐皮散

【处方】海桐皮(锉)1两,五加皮(去粗皮,锉)1两,萆薢(炒)1两,薏苡仁(炒)1两,虎骨(涂酥,炙,令黄)1两半,枳壳(麸炒,去瓤)1两半,赤芍药1两半,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半,恶实(炒)半两,防风(去叉)1两,续断1两,杜仲(去粗皮,锉,炒)1两,郁李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1两,熟干地黄(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风。踞而腰痛,脚肿疼重,耳鸣面黑,志意不乐。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渐加至3钱匕,空腹、食前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