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精荟》:消胀除满:厚朴(附:厚朴花)
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根皮及树皮。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贵州等地。四川产者质量较佳,又叫川朴。常生用或姜汁制用。
一、功效应用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能行气,燥湿,消积,平喘。其特点善消湿滞,善除胀满,乃消胀除满之要药。张锡纯言其为温中下气之要药。
常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珍珠囊》:“去腹胀,厚肠胃。”
《别录》:“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
《本草汇言》:“厚朴,宽中化滞,平胃气之药也。凡气滞于中,郁而不散,食积于胃,羁而不行,或湿郁积而不去,湿痰聚而不清,用厚朴之温,可以燥湿,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气也。”
《长沙药解》:“降冲逆而止嗽,破壅阻而定喘,善止疼痛,最消胀满。”
《本草备要》:“苦降能泻实满,辛温能散湿满。平胃调中,消痰化食,厚肠胃,行结水,破宿血,杀脏虫。治反胃呕逆,喘咳泻痢,冷痛霍乱。”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胃气郁结胀满疼痛。”
二、配伍应用
1.用于湿阻、食积、气滞而致脾胃不和,脘腹胀满。厚朴苦燥辛散,温能祛寒,长于行气、燥湿、消积。凡湿阻、食积、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均适用,以治实胀为主。
治湿阻中焦证,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腐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等,最常配伍苍术、陈皮、甘草,即平胃散。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功能紊乱等病,疗效显著。
若治积滞便秘,常配伍大黄、枳实等通腑泄浊之药,即大、小承气汤。
若治腹满胀,虚中夹实证,常配伍生姜、半夏、甘草等,即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若治虚寒胀满,常配伍人参、甘草等益气温中之药,寓攻于补,补而不滞,实为良法。
值得注意的是,厚朴虽性味苦温,却可用于阳明里热证,如大、小承气汤,麻子仁丸等,究其原因,乃是组方中与大黄、芒硝等攻下药配伍有关。由此可知,中药应用,不可仅凭药性而定,更当学会变通配伍。
《衍义》:“平胃散中用之最调中,至今盛行,即能温脾胃,又能走冷气。”
《药类法象》:“能治腹胀,若虚弱者虽腹胀宜斟酌用之。寒胀是大热药中兼用。”
张元素言:“能治腹胀。若元气虚弱,虽腹胀宜斟酌用之,寒胀是也。大热药中兼用,结者散之,乃神药也。”
2.用于咳嗽气喘痰多者。厚朴能下肺气、消痰涎而平咳喘。治表邪未解、下之微喘,常与杏仁配伍,加入桂枝汤内,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若治痰涎壅盛、上盛下虚之咳喘,常配伍苏子、半夏、前胡等,即苏子降气汤。
王好古言:“《别录》言厚朴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果泄气乎?益气乎?盖与枳实、大黄同用,则泻实满,所谓消痰下气是也;与橘皮、苍术同用,则除湿满,所谓温中益气是也;与解利药同用,则治伤寒头痛;与泻利药同用,则厚肠胃。大抵味苦性温,用苦则泻,用温则补也。”
张锡纯言:“与橘、夏并用,善除湿满;与姜、主同用,善开寒痰凝结;与硝、黄并用,善通大便燥结;与乌药并用,善治小便因寒白浊。”又言:“愚治冲气上冲,并挟痰诞上逆之证,皆重用龙骨、牡蛎、半夏、赭石诸药以降之、镇之、敛之,而必少用厚朴以宣通之,则冲气痰涎下降,而中气仍然升降自若无滞碍。”
三、用法用量
厚朴常入煎剂,也可做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几十克不等。用量不同,功效有别。
古书中言用之“去皮”,是指去其表面粗糙之皮,非全部树皮而言。
李东垣言:“紫色者佳,去皮,姜汁制,微炒。”
黄元御言:“去皮,姜汁炒。”
四、应用注意
厚朴苦温,易伤正气,故体虚者慎用。
姜汁制过,可去其苦燥之性,较为稳妥。
汪昂言:“误服脱人元气,孕妇忌之。”
附药:厚朴花的功效与应用
厚朴花为厚朴的花蕾。性味辛温。功效芳香化湿,行气宽胸。常用于湿浊、气滞引起的脘腹胀满、疼痛等证的治疗。常用量几克。
厚朴花药力较和缓,故湿满腹胀不重或体虚者,可用其代替厚朴。
——中医实战笔记:21.1.22二稿
#中医实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