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盘点:师范分数猛涨,财经分数下滑,孰优孰劣?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鸣金收兵。

回望渐行渐远的背影,全国上千万考生几多欢喜几多忧愁。静下心来,让我们梳理一下印象中的2021,也许会影响你即将到来的2022。

回望之一:师范分数猛涨

涨到什么程度呢?  在天津,华中师范大学以超过690分的录取线,威胁着一众顶流985的江湖地位,进逼北大清华;“双非高校”天津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也飙升到628分,这所市属高校前几年招生时,一直在二本批次录取。

在浙江,一位661分的考生选择的是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定向师范生;一位634分的考生选择的是杭州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这两所师范大学,既非985,亦非211,只是两所普通的地方高校。

在河北,各层次师范院校高分考生大量涌现。

在云南,师范类院校成为不少考生心目中的志愿首选。

在山东,六所部属师范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引发围观。

回望之二:财经分数下滑

“一流学生学财经,二流学生学高科技(如计算机),三流学生学工科”。这句在高校曾经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前几年财经类专业招生火爆的真实写照。

但是今年的财经类专业仿佛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从内蒙古普通批的录取情况上来看,今年中央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601分,上海财经大学609分。两所高校均比去年下降了一二十分。

从各省公布的录取数据来看,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老牌院校,在部分省市的录取分数和位次,较往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不止今年。往年这些财经高校录取时,也经常遭遇“滑铁卢”。2020年,

中央财经大学在广东招生时,最低录取分数线比2019年下降了80分,位次下降了70000多名。2019年,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在河南的投档线只有527分,比河南的本科一批的最低录取线502分仅高了25分。

对于学财经的人来说,很多人认为将来进银行似乎是最好的工作。然而,银行里的工作真的是你想象中的光鲜亮丽的样子吗?

下面听听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圈内人”的感受:

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非常期待早日进银行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人生的巅峰。但真正如愿以偿进银行工作后才发现,银行的工资远没有你想象的高,一个月只有4000多,还不包括罚款。银行的工作时间很长,每天早晨八点前就得赶到单位,11小时以上无间断。工作也很繁琐,毫无乐趣,而且也不自由,每天都是固定在一平方米左右的地方,期间不能做任何工作以外的事。银行规定特别多,处罚起来也很严格。上班掏出手机扣200,没有穿黑袜子又扣200……有一次,客户没有在一个未到期存单的背面签字,为了补上这个签字,我休息日搭车去乡下找客户签字。客户的手机号码还是公安局的朋友提供的,不然连人都找不到。找不到就要停职一直找,找到为止,而且工资还得再扣200。

平时事情不多的时候7点才下班,每个月还有许许多多的考试、培训会,下班后特别累,玩的心情都没有,只想赶紧回去睡一觉,第二天又要准备忙碌起来。工作流程虽简单但操作起来十分繁琐,容不得一丝懈怠,时刻都得紧绷着神经,一旦有一点差错,又是罚款又是写检讨。

每天这么累,下班后我还会逼自己去锻炼和学习,因为我只想早日离开这里。

吕老师提醒:

1. 自己是否适合报考师范专业?

近几年,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中小学教师招聘很吸引眼球,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毕业生争当“孩子王”的消息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再加上“免费师范生”、“教师资格证”、“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等热点新闻,很容易给“围城”外面的年轻人形成一种印象:教师正在成为一种让人羡慕的职业。

然而,教师虽热,并非人人都适合,它毕竟也是一份有较高门槛的职业。鉴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考生不妨审视一番自己是否适合教师这个职业。

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需要具有良好的口头及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富有爱心才可以加盟未来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公众人物”,时刻受到几十双眼睛的监督,仪表应端庄、大方;教师要成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在公共关系开发与维持能力方面也应有一定的基础。考生要分析自身的性格特征,审视自己是否善于与人交往、是否喜欢社交活动、是否具有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

2.自己是否适合报考财经专业?

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将来要到外贸、金融等行业工作,要求从业者性格开朗外向,善与人沟通,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而且要求逻辑推理能力强,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其中很重要一点是你对数字的敏感度如何。

我们判断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时,可以选择平时生活中的数字进行小小的测试,如给你一个手机号码,你能在几秒之内或连续看三遍就能记住吗?如果你对数字敏感,你不但能记住,并且能从中找到记忆这个号码的最简单的方法或规律。如果觉得自己记不住,就说明你对数字的记忆力不太强,那么也可能不太适合学习财经专业。

行业无优劣,专业无冷门。

现在的“热门”专业,不一定永远“热门”,而现在的“冷门”专业,也不一定永远“冷门”,它们是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变化的。如果我们不了解市场经济规律在人才市场上的作用周期,盲目挤报“热门”,有可能仅仅抓住了热的“尾巴”,四、五年大学毕业后,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上的浪费。而看似冷门的专业却往往因为无人问津而供不应求,特别是在某一领域有兴趣的同学,一旦真正钻研进去了,再冷的专业也可以通向成功的坦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