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 | 脾胃圣剂平胃散

平胃散方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姜汁炒)、陈皮、炒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方论》中盛赞该方:“平胃散乃治脾胃之圣剂,利湿化痞,消胀和中,兼治时疫瘴气,燥而不烈,故为消导之首方。”

读古代方书,经常可以见到书名或书的内容中有“灵”、“秘”、“神授”、“仙授”、“心法”等字眼,有读者以其有迷信色彩而不屑,而笔者每遇这类字眼格外留意,经常会有意外收获。大概古代文人受儒家思想教化,欺人者似为少数。偶读《加减灵秘十八方》一书,作者不详,有传为刘河间,或是刘河间弟子或再传弟子。姑不论作者为何人,书中十八方确为灵秘之方,或许为某名医一生运用最得意的十八首方剂,其中第三首便是平胃散方。书中说:“治脾胃不和,肚腹疼痛,霍乱呕吐,或泄泻不止,四时不服水土,山岚瘴气,并伤寒疫疠之疾,并皆治之。”方后加减主治病症有20余条之多。

读金元医家李东垣《脾胃论》一书,发现李东垣善用平胃散方,其用方指征为脾病、湿胜、脉缓。脉弦不用,脉弱不用。脉弱需补中,如四君子汤方及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化裁出的补中益气汤诸方。脉弦需泻肝,如黄芪建中汤方。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平胃散方治脾、治湿、治脉缓,三者分而为三,合则为一,其他功效皆为派生。清代医家柯琴深悟此理,《古今名医方论》中说:“名曰平胃,实调脾承气之剂!”平胃散治脾,与承气汤治胃,对等齐观。平胃散治脾,与承气汤治胃,对等齐观。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曾指出,平胃散“此东垣为胃强邪实者设”,“唯有滞有湿有积者宜之”,“今见方家每以此为常服健脾之剂,动辄用之,而不察可否,其误甚矣。”这段话意在纠偏,立言中肯,颇合临床。但景岳纠偏的前提是“方家每以此为常服健脾之剂,动辄用之”。为什么?为什么动辄用之?因为脾为湿土,脾主运化水湿,脾喜燥恶湿,脾病则湿邪易停易聚易困。治脾常需治湿,所以治湿之方平胃散“动辄用之”。过犹不及,景岳之言意在纠过,纠滥用久用平胃散之过。但今人临证使用本方,很少有过,多为不及。一见脾病,舍补脾别无二法。动辄大剂黄芪、人(党)参,用术也多用白术,对于苔腻、脉缓一概视而不见。取效暂时,倒也容易,但始终无法病愈停药。

治胃,常以二陈汤方加减为开手方;治脾,常以平胃散方加减为开手方。

笔者受李东垣学说影响,临证牢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喜从脾胃调治杂病。治胃,常以二陈汤方加减为开手方;治脾,常以平胃散方加减为开手方。曾治一“老胃病”患者,以平胃散方加减开始调治,依次转方为六君子汤方加减、补中益气汤方加减,最后以理中汤方加减收功。用方次第,似不可倒后为先。曾见一老医治一幼儿肺炎,发热一周,静滴抗生素效差,以平胃散方加味,次日幼儿即热退,精神振作。受此启发,笔者治小儿发热,如遇素体脾弱或已滥用寒凉伤中药物的患儿,每以平胃散方加味,常收捷效。明代医家万密斋说:“小儿久病,只以补脾胃为主,补其正气,则病自愈”。小儿发热多非久病,也不一定需以补脾胃为主,但以平胃散方治脾胃为主,不失为一王道之法。

曾治陈某某,男,35岁,溏泻3月余。初服“黄连素”片有效,但停药则反复。继服汤药也效,每停药又反复。肠镜检查提示“慢性结肠炎”。诊见面黄,体瘦,乏力,口淡,腹胀,餐后溏泻。舌质淡,舌苔白腻,脉缓。前服方药,不离参、苓、术、草,有医见苔腻,重用茯苓,有加车前子、炒薏苡仁者。证属脾虚无疑,但治湿为先,毕竟参、术之补不利于祛湿,方用平胃散。处方:苍术12g,厚朴9g,陈皮9g,炙甘草3g。服9剂,苔腻退去,改服参苓白术散,渐愈。

或问:一派脾虚表现,为何不能用参、苓、术、草?答:苔腻。问:为何重用茯苓、薏苡仁不效?答:脾主升清,淡渗不利于脾气上升。问:为何宜苍术不宜白术?答:白术为补药,苍术为泻药,治邪实宜泻不宜补。

中医的标准化、规范化能把中医带到灿烂的明天吗?有没有可能会把中医带上一条不归路?

本文摘自高建忠老师《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从张仲景到李东垣》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高建忠

编辑:釋慧祥

(0)

相关推荐

  • 11种袪湿中成药

    11种袪湿中成药

  • 高建忠 | 轻剂可以去实

    病人经常会说:"给我开的剂量大一些,好得快." 也经常会说:"某某医敢用药,一剂药下一斤多,厉害!" 医生也经常会说:"三五克能管啥用,量小不治病.& ...

  • 高建忠 | 王道无近功,循症投剂不宜治本

    一同事携其小孩来诊,慢性淋巴结炎,久治不愈,处以六君子汤加味,药味平淡,剂量偏小,诊治数次,同事说:"服用你的药,最大的好处是孩子吃饭明显好了,但肿大的淋巴结消散较慢.先前的医生用活血化瘀药 ...

  • 高建忠 |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失眠医案一则

    温某,女,68岁.2007年9月28日初诊. 主诉失眠近半年.患者多年来睡眠欠佳,近半年严重失眠,每晚必须借助口服"安定"类药物才可勉强入睡2-3小时.伴见烦热,汗出,畏寒,晚上口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谈了理中丸的第一功效,就是止吐泻的,那么这一节我们来谈理中丸方中何为君药?我们先来看看原方: 理中丸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 ...

  • 高建忠:搞懂这仨方,“气、湿、痰、郁”统统拿下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小白郎中推荐搜索 温胆汤 小柴胡汤 三仁汤 I导读:小柴胡汤治疗气滞兼热(可有兼虚),三仁汤治疗气滞兼湿,温胆汤治疗气滞兼痰,三方合治,统治三焦.   ...

  • 中风后遗症当首重治郁---高建忠

    一.中风后遗症患者多郁 治疗中风后遗症,很多书中多用补阳还五汤,但临床应用时经常会碰到疗效不好的情况.笔者在临床用逍遥散方作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第一方,疗效会显著提高.道理很简单,就是中风后遗症患者多郁 ...

  • 高建忠:东垣尊古法立新方治腰痛

    李东垣<兰室秘藏·腰痛门>中载有如下一案: 川芎肉桂汤 丁未冬曹通甫自河南来,有役人小翟,露宿寒湿之地,腰痛不能转侧,两胁搐急作痛,已经月余不愈矣.<腰痛论>中说:皆为足太阳. ...

  • 高建忠—血府逐瘀汤漫谈

    拾伍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血府逐淤汤漫谈 (一)明白气血和辨病位用方不读书,不足以临证.每一位临床大家都应该是饱学之士.不临证,也不容易读懂书(中医书). 中医书中很多内容必须经临证体悟才能真正明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一)临证谈理中丸

    同一个药,在治疗外感病的用法和内伤病的用法是不一样的.这是李东垣在临床上分辨外感内伤的原因之一. 理中丸: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共四味 这四味药哪一味药是君药呢?最早对经方做方解的是南宋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