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演员赢得乌克兰大选是一波“人设”操作的危险警示
乌克兰喜剧演员泽伦斯基获得了70%的超高支持率,远超现任总统波罗申科,很可能就此赢得乌克兰总统大选,这一选举结果震惊国际舆论的同时,也再次警示出一个已经反复出现苗头倾向、可能还在被我们选择性忽视的危险信号。
以此次乌克兰总统选举为例,虽然我非常赞同喜剧演员泽伦斯基能获得如此高的支持率,主要还是源于乌克兰当前经济萎靡不振、依靠西方援助的生存囧境,但我坚持认为,乌克兰国民会把如此多的选票投给一个没有从政经历、毫无专业背景的演员,一定与其2015年因饰演“中学老师和总统”而走红的电视剧《人民公仆》的人设印象存在紧密关联。
分析认为,电视剧设定的良好角色赋予泽伦斯基一个非常良好的“人设”印象,凭借收视率的不断走访而给大量乌克兰民众造成了虚拟与现实、线上和线下之间的严重错觉,进而导致许多网民在此次总统选举投票中全凭个人主观好恶,最终造成这般局面。毫不夸张地讲,乌克兰正在被卷入一个国家不稳、社会动荡、民心不安的巨大漩涡,而且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令人遗憾。
对我们而言,乌克兰这次总统选举更像一个风险预警。
我们内部是否已经有外部力量介入其中,在社交媒体中通过强化“人设”印象、动员粉丝群体等渗透诱导手段,极力拔高和固化个别异见人士在大众心里的正义形象,成功诱使舆论产生大量信任、依赖等情感倾向,再借其言其行大肆释放对抗政权、攻击体制等破坏性信号,进而达到在政治、法律、社会、舆论等各个层面扰乱人心的险恶目的。
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呈现,比如个别演员、央视主持人,在转基因、尘肺病人救助、基督传教等争论性话题中,频频发表“体制原罪论”等带有强烈政权影射意味的攻击性言论,借机兜售“西方万能”“中国万恶”等思想蛊毒,屡屡误导因其塑造的“人设”形象而对其产生强烈信任依赖的社会网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网民,怂恿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带有严重情绪倾向的偏见和意见,以达到制造舆论事端,并试图将其引流至线下,破坏社会稳定。
持续关注境内社交舆论动态发现,虽然这种负面苗头随着互联网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和重拳治网举措的连续出台,得到了有力遏制,但据目前观察分析,这部分人正在转向隐性动员,即将意识形态目的、社会破坏目的有策略地埋入一些关注大、涉及面广的民生舆情中,比如前几年的《盛世中的蝼蚁》《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再比如泸县太伏中学事件、赣州南康乡明经国事件等等。
每逢这类热点,这些自命“正义之士”“社会良心”的所谓演员、公益人士总会集中出现,借助“人设”蓄积的粉丝人气,冠以正义之名,不断挑动社会负面神经,挑唆对抗政权体制,已经成为一个铁定的舆情定律。
这里面,除了管理者要有清醒的头脑外,每位围观的网民还需时不时自我警醒,切莫陷入被人为埋设的陷阱,沦落为对方的马前卒。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