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 | 下虚者升浮宜慎——耳鸣医案一则

张某,女,27岁。2002年6月10日初诊。

患者为一报社记者,工作压力较大,近半年来右耳耳鸣,多方治疗不愈。诊见:右耳持续性耳鸣,声如蝉鸣,晚上安静时较甚,睡眠欠佳,精神欠佳,常感头昏,纳食尚可,大小便正常。体瘦面白,舌质淡暗,舌苔白润,脉弦缓右脉稍大。证属脾虚气弱,清阳失升,痰气郁滞。治以益气升清、化痰解郁为法,方用益气聪明汤合温胆汤加减。处方:炙黄芪15g,党参9g,葛根12g,蔓荆子9g,升麻6g,赤芍9g,黄柏9g,姜半夏9g,陈皮9g,茯苓9g,枳实9g,竹茹9g,炙甘草3g。4剂水煎服。

葛根

病愈是人体自我恢复的结果,医生的治疗只是帮助和促进人体的自我恢复。

2002年6月14日二诊:药后睡眠有所改善。上方炙黄芪改为24g,党参改为12g,5剂水煎服。

2002年6月19日三诊:近来睡眠较好,耳鸣有所减轻,精神较前好转。舌苔转薄白,脉转细缓。治以益气升清为法,处方:炙黄芪18g,党参12g,蔓荆子9g,升麻6g,赤芍9g,黄柏6g,炙甘草3g,石菖蒲9g。7剂水煎服。

上方稍作加减,服至7月21日停药。停药前一周耳鸣已无,精神好,睡眠好,多年的头昏近来也未出现。

2002年8月5日又诊:近1周尿频明显,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余无明显不适。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缓。证属肾气不摄?试以温摄肾气为法,方用缩泉丸加减。处方:生山药15g,益智仁15g,乌药9g,覆盆子15g,鸡内金12g。4剂水煎服。

药后尿频即减,上方继服5剂痊愈。嘱其注意摄身,劳逸有度,饮食规律。身体如有不适,最好使用中药治疗。

按:反思本案,患者当属先天不足,后天不健。病变的发生缘于劳思伤脾,治脾升清取效倒也快捷。但先天本属不足,久用升清势必影响其封藏之职,因此耳鸣、头昏愈后尿频渐显。

临床上,要做到适时、适度使用升浮之品,实非易事。在中医临床史上,李东垣以“制方用药必本升降浮沉之理”(尤在泾语)而独树一帜。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方论》升阳益胃汤方下,在肯定东垣“卓识确论”的同时也指出:“唯方中辄用升、柴,恐上实下虚者更加喘满。在东垣必能明辨,当病而投。后人若执定此法,一概施之,则误人不浅矣。”

本案过升,未加在上之喘满,而出现了在下之尿频。《删补名医方论》补中益气汤方下,陆丽京说:“倘人之两尺虚微者,或者肾中水竭,或者命门火衰,若再一升提,则如大木将摇而拔其本也。”本案未至“拔其本”,但已显其端倪。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气弱极易聚湿停痰,脾虚当补,痰湿当泻,用药时掌握补泻时机、尺度为取效之关键。脾虚当升,痰湿当降,升降比例的把握也至关重要。本案用方,益气聪明汤偏补、偏升,温胆汤偏泻、偏降,得效后即减去温胆汤,这也就是李东垣所说的降泻之品,只宜“暂用”、“从权”。

本文摘自高建忠老师《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从张仲景到李东垣》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高建忠

编辑:釋慧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