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 “泻必用员”,“补必用方”
关于补泻的原则,《黄帝内经》采用“方员补泻法”,即所谓“泻必用方”、“补必用员”,或者“泻必用员”、“补必用方”。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几乎大家举《黄帝内经》矛盾的例子都用这段经文。这是一个在明显不过的例子了,用词正好相反。我认为不应该这样看待经文,我们在读经文的时候要看前后文,不能断章取义挑出一对相互矛盾的词来评论经文,这不是一个正确的学习经文的方法。
“泻必用方”,“补必用员”这一对概念出现在《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中,经云:“岐伯曰:写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写必用方,其气而行焉。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方,非针也。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释字:用者,《说文解字》:“可施行也。”又《广韵》:“使也。”排者,《说文解字》:“挤也。一曰推也。”《增韵》:“斥也。”
这里的“方”是指自然之气盛,例如,“月方满”,“日方温”,“身方定”等,而且这里还介绍了一个针刺补泻的方法,所谓的呼吸补泻,就是病人吸满气后进针,同时当病人吸满气时行针,而当病人呼尽气时拔针。这是泻的方法,补法与之相反,吸满气的时候拔针,这个“排针”不是指一排针,是拔针的意思。所谓“补必用员”这个“员”是行的意思,是指跟着病灶而移动,找到准确的位置而刺之,“刺必中”,然后再吸满气时拔针,这就是补法。这个“员”与“方”都不是针,而是两种方法。
总结这两种方法,“泻必用方”是指在气方盛的时候,采用呼吸补泻手法的泻法的针刺方法。“补必用员”是指跟着病灶移动,找到准确病位,刺必中,然后采用呼吸补泻手法的补法的针刺方法。
另外一个概念是“泻必用员”、“补必用方”则是出现在《灵枢·官能第七十三》中,经云:“是故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是故工之用针也,知气之所在,而守其门户,明于调气,补泻所在,徐疾之意,所取之处。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遥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欲微以留,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益其外门,真气乃存。用针之要,无忘其神。”这里的“泻必用员”、“补必用方”是另外一种方法,徐疾补泻法,泻法是进针得气后,“疾而徐出”是指做上下提插手法时,下插要快,出针要慢,并且摇其针,扩大针孔,以出邪气,整个行针流程是使其“员”,使其流动起来,这种方法称之为“泻必用员”。补法是扎针时缓慢进针,出针要快,要聚精会神,静心留气,拔针时关闭针孔,整个行针的流程目的是使其“方”,使其安静下来,真气藏之。这就是“补必用方”。
总之,《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中的“泻必用方”、“补必用员”与《灵枢·官能》中的“泻必用员”、“补必用方”,两者尤其具有共同之处,首先“方”是指方盛,性属阴为地。“员”是指流行,性属阳为天。正所谓天圆地方是也。《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是补必用员,泻必用方。而《灵枢·官能第七十三》是补必使其方,泻必使其员。两者讨论的是两个不同的补泻手法,《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的是呼吸补泻法,《官能》介绍的是徐疾补泻,以及开合补泻法。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